貧窮的富足
某日我跟一群年齡相彷的朋友聚在一起喝下午茶,因大家都是成長於四、五零年代的背景,都感受過成長於那時普遍物資貧乏,經濟不振的社會氛圍,不覺聊到成長的一些經驗。其中有人提起:
「我最愛甜食和巧克力了,只因我曾因偷吃一個昂貴高級的巧克力被媽媽嚴厲處罰過!」
「每次我兒子拒絕我夾雞腿給他,我就忍不住罵他,我小時候只有過年才有雞肉吃,有一次因為媽媽把一隻雞腿給隔壁比較窮的鄰居吃,我大哭了好久呢!」
「我們那時候奶粉都是公家配給的,我媽都把奶粉放在廚櫃高處,我們都搆不著,每次還要媽媽允許才能泡杯牛奶喝。」
幾乎每一個人都分享了因幼時無法滿足的口腹之欲以致於對成人之後對口味的影響。
我微笑以對,卻無法說出我對何種食物有任何的偏愛。相反的,我只能與她們分享幼時我最害怕的食物。
並不是我來自富裕的家庭,也不是我天性驕縱。事實上,我的父母因為要養育七個年齡相近又嗷嗷待哺的小孩,每日早已忙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我家的貧困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朋友們提的經驗,我都心有戚戚焉。在我的童年裡對食物從不敢有太多奢求,卻因一場病讓我之後好長一段時間看到這食物就想作嘔。
應該是在我約五歲多的時候,我因得了嚴重的急性A型肝炎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年幼的我並不瞭解因我的生病帶給家裡多少麻煩。只記得每晚總是由爸爸急匆匆的下班後來接替媽媽照護我,到了早上又看到媽媽揹著襁褓中的弟弟,牽著走不穩的妹妹來醫院接替爸爸照顧我。
我更不知道因為我的住院,年長的大姐必須以小學六年級之齡,肩負起母職,負責烹煮一家的三餐,好讓當時面臨升學壓力的哥哥可以安心讀書。
我只是哭著跟爸媽埋怨:護士阿姨打針好痛喔,每天吃的藥好苦,我吵著要快點回家,媽媽還要耐著性子哄我。
終於我拖著蠟黃的皮膚和嬴弱的身體出院了。醫生囑咐要給我多吃營養的東西。
可是以家裡的經濟狀況,我想付了我的住院費後早已捉襟見肘,那還有餘力再去補充昂貴的維他命或營養品。
媽媽不知聽誰說的,蜆蛤這食物對肝臟的修補很好。我不清楚當時蜆蛤是不是高價食物?只知道那段日子裡,媽媽除了準備全家人的三餐,一定在晚餐時另外為我煮一碗蜆湯。但因為別人說如果不加鹽效果會更好,所以這一碗無滋無味又帶著點腥臭味的蜆湯,變成我每晚的惡夢。我在捏著鼻子勉強自己吞了幾次後哀求媽媽別再讓我喝。我記得當我哭著說:
「我再也不要喝,我要拿去倒掉!」這句話時,兄姐們竟然跟我搶過去,
「給我喝!」
媽媽卻生氣的罵:
「你們誰敢偷喝,等下就打你們!」
兄姐們只好噤若寒蟬得看我用痛苦的表情喝下那碗他們渴求能喝的湯。
等我的病好了,從此只要桌上有蜆蛤的影子,我是一定筷子不動如山,敬謝不敏的。
隨著時代進步,科學發達,時下有許多廠牌的蜆精標榜著他們護肝養肝的功效。我因童年記憶作祟,縱然我相信這食物一定有益於身體,但我仍是不願一試。
但現在負笈他鄉,在高科技產業任職的兒子跟我說他因工時長,工作覺得疲倦時會喝一瓶蜆精提神,他覺得效果不錯。
從此為娘的我總在他放假回家時,成打成箱的為他準備好讓他帶回去。
我感謝現在的我可以輕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是不知道兒子是否也能體會到我在那貧窮的年代裡父母和兄姐們所給我親情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