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王顯榮博士─回憶父親王濟堂生前的歲月

發布日期:
作者: 呂紀葆。
點閱率:1,266

 一路來,王顯榮博士跟隨父親對中國開放發展深具信心。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投資經營30年,目前集中在四川投資和貿易,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基本上在四川德陽綿竹漢旺鎮及清平鄉獨資經營磷礦資源和礦山的開採,和下游磷化工產品的加工,使整個磷礦業的投資項目發展成一條龍生產線。
已故王濟堂,金門中蘭鄉人,生前曾任新加坡金門會館信托人兼副主席、浯江公會名譽主席、開閩王氏總會主席、王氏慈善開閩公司信托、福建會館監察主任、同濟醫院經濟組副主任、暨南校友會名譽主席兼主席、中華為基利俱樂部產業信托、風雅俱樂部名譽主席等等職位。王濟堂生前熱心參與宗鄉會館和其他華社活動,當時年幼的王顯榮博士,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也許,這就是一些華人回饋社會的典範,幫助和關懷宗親、鄉親、校友,進而廣大的社會人群。」王顯榮博士說道。儒家博愛濟世的思想情懷,在王濟堂身上展現無遺!
王濟堂於1908年10月1日出生於金門。「小時候,父親常對我們說,金門乃一貧瘠之地,居民多以務農為生,農產品僅有小麥、蕃薯、花生,以及些許蔬菜。由於沒有水田,故不生產稻米,島民難得有米飯,須靠外地進口,一般家庭都以吃蕃薯和小麥過日子。由於金門四面環海,雖然也有海產,但產量不豐。因此,男孩子十多歲時,大多離鄉背井到外地謀生,主要是東南亞一帶!」王顯榮博士說。
十歲隨母親南來新加坡
王濟堂十歲那年,便隨母親南下新加坡,與較早時便在新加坡經營木材、亞答及其他建築材料生意的父親團聚。王顯榮博士說:「祖父原在老爺宮口一間叫元隆號的索絡店當書記,後來自立門戶,店鋪叫『金記號』。初時,生意由親人料理,祖父仍舊在元隆號工作。其後,金記號生意蒸蒸日上,人手缺乏,祖父便辭去工作,專心在金記號經營自己的生意。」
小坡惹蘭蘇丹有一間著名的崇正小學,許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第一任民選總統王鼎昌就是在這裏接受他的啟蒙教育的。比王鼎昌更早,王濟堂也在這裏讀完他的初小課程,繼而轉入亞米年街的道南學校高小班。修完後,即升入位於尼文律十五號的華僑中學。
1925年,占地七十一英畝的華中武吉知馬新校園落成,王濟堂也跟隨著進入巍峨壯麗的新校舍上課。念完初中一,升入初中二不久,華中發生學潮,部份學生要求總理(即董事長)陳嘉庚撤換魯士毅校長。陳總理則認為與魯校長有三年聘約,不能如此行事。雙方爭執不下,頓時陷入僵局。學校除了少數學生繼續上課外,大多數都缺課,並居住在僑領胡文虎巴西班讓的別墅,膳宿由後者負責。
就在這時,有一位姓劉的中國學者路過新加坡,聞訊後到巴西班讓胡文虎的別墅探望學生,並鼓勵他們前往中國深造。許多同學都很高興,胡文虎也應允贊助每名同學新幣一百元作為前往中國讀書的川資及雜費。「父親求學欲很高,他也決定了回中國升學的意願。祖父見他意志堅定,男兒志在四方,也就讓他與其他四十多名同學一起回去中國深造。」王顯榮博士說。
「據父親說,從新加坡乘坐法國郵船前往上海,航程大約十二天,途經越南的西貢和香港兩地。抵達上海時,時值大雪紛飛的寒冬,由於同學們都只穿著單薄的白斜紋西裝,因此引起好多當地人的駐足觀看,知道這些青少年是從南洋回來的學生。走在路上,寒風刺骨,大家只好湧入百貨公司,爭購毛衣禦寒。」王顯榮博士說。多年後,和父親不同的是,王顯榮博士留學英國,父親早就囑咐他得事先準備,是帶著毛衣上飛機的。
北上暨南大學附中唸書
王濟堂和同學們當晚住宿在旅館。翌日,他和劉抗及另幾位同學,一起到暨南大學中學部辦理入學手續。經過入學考試,王濟堂和劉抗等人,都順利地進入暨南大學中學部。「在新加坡和家父同班的劉抗,與我父親感情很好,到了上海,也和家父同班,又同住一個房間。不過,據父親說,劉抗在暨南大學中學部的時間很短,他不久就到上海美專,向劉海粟大師學習國畫了!」王顯榮博士娓娓說道。
王濟堂在暨南即將修完中學課程時,內戰爆發,校長姜琦下令停課,要學生們都疏散到上海租界避難。「父親在租界的飯店住了一段時間,坐吃山空,眼見學校復課遙遙無期,便乘船回到金門找親人,幸運地在家鄉的汶浦小學謀得一份教職,雖然年薪不多,但足夠糊口。為了出門方便,父親買了一匹馬代步,有時到山野林間漫步,生活倒是十分愜意的!」王顯榮博士說。
就在教書一年聘約即將屆滿時,詎料母親病逝。接到父親的電報後,王濟堂匆忙趕回奔喪。當時沒有飛機,只有輪船。先從金門到廈門,卻因無船而滯留了十多天。待到輪船出船,抵達家門,王濟堂母親的靈柩已停放了四十九天。翌日扶柩出殯,送走母親短短的人生;她在世僅有三十九個年頭。王顯榮博士說:「父親沒想到當年和自己的母親一別,竟成永訣。他對自己不曾奉養母親,又遲遲才能回來送別感到十分悲痛,因此從小就教育我們應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種遺憾是十分愀心的!」
辦完喪事,王濟堂在父親的勸說下,留下來幫忙料理生意。不久,暨南校友足球隊即將來星進行友誼賽,在一次星洲暨南校友在胡載坤醫生的南洋醫院樓上開會,討論如何到場為母校球隊打氣時,巧遇校友李光前。「我父親後來在李光前的介紹下,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第一分行當英文書記,月薪二十七元。幾個月以後,又再調到河水山廟巷,也是陳嘉庚公司的餅干廠工作,職位仍是英文書記,並負責監督安置第二個烘餅爐的職務。一年後,父親另有高就,廠方聽了父親的解釋後,也不阻止父親的發展,接受父親的辭職要求。」
王濟堂在金門當教師時,有一回在親人家拜年,見到一位從新加坡回來探親的十多歲女孩,見她穿著整齊、時髦,人也漂亮,對她產生好感。「二十歲那年,祖父關心父親的終身大事,父親便向祖父提起在家鄉遇到的那一位姑娘。在祖父的安排和湊合下,終於找到這位姑娘,也就是我的母親黃麗荷先舉行訂婚禮。後來在祖父的陪同下,父親與我母親一同回到金門舉行結婚典禮,並在那裏住了一年多。我的大姐映雪,就是在金門出世的。不久,父親帶了母親,以及我的大姐由廈門搭船回新加坡。」王顯榮博士說。
經營出入口土產九八行
 「結婚後,父親在我外祖父的協助下,先是在賭間口四十四號經營雜貨店,生意還算不錯,店號為『萬利福』。入三十年代初,市面經濟開始好轉,父親眼見土產出入口貿易大有可為,乃遷往源順街經營出入口土產九八行,從此一帆風順,是金門人最早立足於九八行匯集的源順街者之一。」王顯榮博士說道。
1934年舊曆元月初三,土產交易所開市時,胡椒由原來每擔70元,在短短兩天內迅速跌至40元。王濟堂那時才26歲,手頭上的兩千擔胡椒,因有人出價40元,他當機立斷,賣出了一半,留一半靜待時機。幾天後,胡椒行情一泄不可收拾,竟慘跌至11元。王濟堂固然心痛萬分,卻不至於血本無歸。那一回,有好幾家胡椒出入口商,因虧損太大,紛紛倒閉了。王濟堂當機立斷,公司終於僥幸地生存了下來。
不久,王濟堂又與朋友劉經彭,及華中同學鄭應心聯合經營爪哇土產生意。公司取名「金萬美」,地址亦設在源順街。由於背景與信用良好,每星期有兩艘運載土產的船從印尼開到新加坡,生意做得蠻不錯。
就在這時,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新加坡很快便淪陷,人民在日軍鐵蹄統治下,過著水深火熱的苦難歲月。在缺乏糧食,日常生活品也極度匱乏的時期,王濟堂與好友合造了一艘12噸重的小摩哆船。靠著這艘小船在附近島嶼收購魚蝦、雜糧及山豬肉等食物,勉強過日子。
接著,王濟堂又和一群好友合作,租船到泰國運載一些米糧回來轉售。由於沒有銀行經營外匯,王濟堂只好在前往泰國途中,先到馬六甲收購金飾、鉆石等,然後到泰國轉售,用以支付購買米糧的費用。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結束了在新加坡三年零八個月的統治。王濟堂手頭上雖存有不少日鈔,但形同廢紙,想要重整旗鼓,再正式做生意,非有英鈔不行,只好去見大華銀行的董事經理王丙丁。在他的協助下,獲得透支英鈔五千元。
「王丙丁可說是先嚴的大恩人,有了這筆錢,父親繼續以航運為主要業務,將手上的三艘電帆船出租給他人,收取租金。此外,他組成了美東貿易公司,自己也從事航運生意!」王顯榮博士說。
出任外資銀行營業顧問
這時,英商有利銀行邀請王濟堂出任營業顧問。過去,由於本地的華資銀行營業範圍比較狹小,因此大宗的外匯交易,均由外資銀行包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一帶的殖民地紛紛獨立,間接助長了華資銀行的擴展。外資銀行因之改變營業方針,延聘有影響力的當地華人當顧問,旨在招攬華人生意。王濟堂在當時已頗活躍於華社,這正是英商有利銀行邀請他出任營業顧問的原因。
王濟堂雖然出任銀行顧問,卻一點也不影響他自己經營的事業。1957年,他創立王置業信托有限公司,專營股票買賣及地產投資業務。1974年,有利銀行併入匯豐銀行集團,王濟堂順理成章,成為遠東最大規模之匯豐銀行海洋大廈總行營業顧問,更奠定了他在金融界與商界之聲譽。從銀行退休後,他更收購一家提煉植物食油的華豐工廠,擴展使之成為多元化的集團。
王顯榮博士解釋道:「父親當時也收購了人民保險公司。多元化集團包括保險業、建築工程、進出口貿易公司和當時設備最新式的大倉庫;後者是頗令父親引以為豪的!」王濟堂鼎盛時代,擔任了以下職位,並成立了華豐集團:
王置業信托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王濟堂父子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星洲倉庫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星洲地基土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美東貿易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有利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理;
華豐制造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華豐制造(馬)私人有限公司董事副主席;
人民保險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兼聯合總理;
人民保險(馬)私人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豐隆金融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新加坡金融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統一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
大眾保險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大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常務董事等等。
其中,星洲倉庫私人有限公司為當時新加坡第一家向高空發展之箱運倉庫。王濟堂目光遠大,七十年代創建的「星洲倉庫私人有限公司」多層倉庫,不僅可自行儲藏貨物,亦可租給銀行的顧客應用。他在馬真律找到適合的地段,興建了兩座均為七層樓,另一座為十四層樓,總面積達一百萬平方公尺的倉庫,提供最新式之機械設備,貨物進出裕如,這在當年,可說是首創。開始時,由王、陳、吳、九龍倉和有利銀行五個單位組成。1984年後,一百巴仙由華豐集團收購控制。
其後,隨著時代的需求,華豐集團與百匯集團各占五十巴仙資本,將星洲倉庫有限公司改建成CMDC物資集散中心,成為當時新加坡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之一。
成功屬於堅持到底的人
 「父親曾經勸勉我們,凡事務必腳踏實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好運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成功永遠是屬於堅持到底的人,只有不斷播下成功的種子,才能永遠享受甜美的果實。」王顯榮博士說。
「父親從不向困難低頭,堅信危機也同時隱藏著轉機,所以總是咬緊牙關沉著應戰,以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勇往向前,逐一克服困難,走向成功!」他補充道。
王濟堂育有六男八女:其中長男梅榮、三男子榮、四男繼榮、五男顯榮,均留學英倫;次男桂榮從商;六男富榮。八女中,長女映雪、次女映霞,均畢業自南洋大學;三女玉瓊、四女玉柳、五女英玲、六女玲瓏、七女冰姿,學校畢業後在家相夫教子。八女如錦。
王顯榮博士在英倫攻讀化學工程,獲英帝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曾任哥士多裏有限公司廠長,及樂富門煙草有限公司廠長,現任華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他同時也擔任下列公司的主席職位:
Fica Pte Ltd, Chairman
Eastcomm Pte Ltd, Chairman
Norwest Chemicals Pte Ltd, Chairman
Sichuan Mianzhu Norwest Phosphate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Chairman
一路來,王顯榮博士跟隨父親對中國開放發展深具信心。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投資經營30年,目前集中在四川投資和貿易,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基本上在四川德陽綿竹漢旺鎮及清平鄉獨資經營磷礦資源和礦山的開採,和下遊磷化工產品的加工,使整個磷礦業的投資項目發展成一條龍生產線。
王顯榮博士除了擔任金門會館董事,多年來也曾擔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CCCI)董事、新加坡貿易發展局(TDB)董事和新加坡-山東經濟貿易理事會(SSBC)理事。現任新加坡-四川貿易投資委員會(SSTIC)董事。
訪問時間:2010年11月12日
訪問地點:華豐股份有限公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