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炸年糕及其他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啟文。
點閱率:920

有人聞到一種黏黏膩膩、甜甜香香的氣味,聞來是過年吃的食物的味道,原來是炸年糕。
每年過年前,我們就忙著自炊年糕,印象中除了爺爺奶奶不在的那兩年,其他都自行炊製。磨好米漿後壓乾,再切成片狀,熱油鍋後倒入水和糖,一斗米放入十包砂糖,油糖水大滾再放入片狀下去煮,一直攪拌,後來就用小火攪到黏稠狀,父親說:「要看不到白點才熄火。」撈起來放入碗中,從前放在四方形的盒子,鋪上玻璃紙,現在直接放入可耐熱的免洗碗。
從前家裡有大灶,燒木柴要熄火時,如收退兵一樣動作迅速,趁熱快速洗鍋子,而黏在那支竹柄上面的年糕,孩子們都搶著要吃。
年過了,步步高升的象徵意味(意象)也暫告一段落,這些年糕硬了,直接切片也不見得好吃,春耕時請人插秧,切成長方形,沾粉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外酥內軟,美味可口,在春寒料峭的田地邊真是暖胃的點心。
後來改用機器插秧,人力變少了,家裡剩下的年糕可多,有一年年終清理冰箱上層,才發覺一大塊年糕堅硬如石,後來忍痛丟入廚餘桶,老人自然喊心疼說「不要討債」(浪費)!媽媽後來索性在放入冰箱以前,全部切成條片狀,要炸時隨時有酥炸粉伺候著,新年時一位表伯來做客,快要結束餐宴時突發奇想說:「如果有個甜點多好!」我說:「我們來炸年糕吧!」我和妻立即行動到廚房熱油鍋,十分鐘炸出一盤年糕出來,席間每人分食兩塊,賓主盡歡。
小時候沒什麼零嘴,過年後還有年糕,媽媽說:「自己去煎吧!」我用甘蔗葉引火再加柴,大火在下,鍋中少油,用煎的稍一不慎就快焦了,鍋子太熱就真成「火鍋」,我就從水槽舀水滅火,不料整個大鐵鍋火熱如一場秀,我大喊:「救人喔!」媽快跑來廚房抽掉柴火,又把鍋蓋蓋上,我沒經驗,一時驚慌演出失常,被媽數落一陣,日後再也不敢在大鍋上煎什麼年糕了,媽在事後教我幾個口訣:「抽掉柴火,蓋上蓋子」就得了。
後來有了瓦斯爐更好控制了,麵粉再加個蛋就香酥無比了,更重要的是七十來歲的父親,在攪拌年糕時力道還有勁且均勻,後來買一支攪拌器就更輕鬆了。才三月,今年的年糕早就被一掃而空了,可見大家都很捧場,見證我們一家人同心協力,互相感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