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篤從熱心為會館籌辦高爾夫球賽
李篤從是高爾夫球發燒友,因為興趣打高爾夫球,結交了一群喜歡這項運動的朋友。也加入了島嶼俱樂部的球友會。「這些朋友來自各行各業,好多位也是宗鄉團體的領導。所以,舉辦時尚的高爾夫球邀請賽,彼此也就互相支持。反正,大家都是在這個圈子裏活動,藉此聯絡感情,進而互相切磋並提升球藝。」李篤從說。
近幾年來,好多華社和宗鄉團體,都以舉辦高爾夫球賽來慶祝周年紀念,或是籌款活動。金門會館是如此,李氏總會是如此,還有中華總商會、福建會館、安溪、惠安、永春等等閩屬會館也是如此。
在這些高爾夫球賽的競技場上,不難看到一個高身兆的身影,他就是李篤從。年已半百的李篤從,生龍活虎,精力充沛的遊走於高爾夫球場上。
李篤從是高爾夫球發燒友,因為興趣打高爾夫球,結交了一群喜歡這項運動的朋友。也加入了島嶼俱樂部的球友會。「這些朋友來自各行各業,好多位也是宗鄉團體的領導。所以,舉辦時尚的高爾夫球邀請賽,彼此也就互相支持。反正,大家都是在這個圈子裏活動,藉此聯絡感情,進而互相切磋並提升球藝。」李篤從說。
「新加坡金門會館自九十年代中舉行以來,今年已是第16個年頭舉辦<金門杯>高爾夫球邀請賽,每次都獲得熱烈的響應。尤以今屆,配合金門會館140周年紀念,參與的鄉親、董事和商場上的球友多達144名,是歷屆邀請賽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李篤從興奮地說道。六年前,李篤從在當時的金門會館總務陳篤漢鼓勵下前來會館參與活動,進而獲選成為董事,積極協助舉辦一年一度的「金門杯」高爾夫球邀請賽。
中學代經已非常活躍
李篤從,金門后浦頭人,父母親早年從金門南下到印尼蘇島北干峇魯謀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舉家移居新加坡。李篤從上有三個姐姐,都是在北干峇魯長大的。他和一位兄長,則是在新加坡出生。1953年李篤從呱呱墜地時,新加坡還是英殖民地,一家七口人住在橋北路的店屋上,父親從事土產出入口,生活還算不錯。
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由於親戚中好多位都是在海星就讀,父親便也把他送入海星附小。在那裏,李篤從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並於1973年畢業。
「在我讀附小,甚至初中時,海星並沒有自己的校舍,我們都是寄人籬下,在借來的校舍上課的。到了1967年,在孫光漢校長的努力奔波籌措下,才開始有了自己美麗的校園。還記得踏入新校舍的那一天,同學們都很興奮,激動得掉下眼淚來!」李篤從回憶道。
李篤從在校時就很活躍,打得一手好籃球,曾是海星中學籃球校隊代表。此外,他也參與了多個學會。除了上課時間,李篤從毫不違言他的學校生活就是在搞學會、打籃球的日子裏度過。
「讀小學時,因為年紀小,我是乘坐學校巴士上學的。上了中學後,我已懂得從我如切的住家,搭巴士到學校。那時候,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學校生活多姿多彩。雖然各科成績都一般,但我的物理科目卻每次都拿到高分。我也不懂得為何物理成績就考得特別好,也許老師教得好吧!」
高中畢業後,李篤從應召入伍接受國民服役,兩年的坦克部隊訓練,畢竟把李篤從磨練得更成熟,也更富於獨立思考的能力。
與友合股經營五金生意
早在高中會考後,等待成績發榜前的那段日子,適逢李篤從親戚的五金店極需人手幫忙,他便順理成章地在店裏工作,前後一年多。從搬貨、送貨;從認識不同五金種類,到哪一種五金是做哪一種用途,李篤從在親戚的店裏工作了一年多,遂在1976年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股經營五金生意。由於是小公司,資本不大,幾位股東分工合作,親力親為。「我們都擁有各自的客戶,分頭聯繫,從進貨到送貨,都是自己一手策劃。當然,一些通銷貨,則是集體大量的采購。」李篤從解釋道。
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這五項金屬材料,乃工業之母、國防之基礎。李篤從說:「五金又可分大五金和小五金兩大類。大五金是指工字鐵、鋼筋、鋼板、扁鐵、萬能角鋼、槽鐵及各類型之鋼鐵材料。小五金則為鐵絲、鋼鐵絲網、建築五金、白鐵皮、鎖類、鐵釘、鋼絲剪等等,五金制品是工業制造不可或缺的一個產業環節。」
李篤從接著說:「傳統的小五金制品,是指鐵、鋼、鋁等金屬經過鍛造、壓延、切割等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種金屬器件,例如日用五金、建築五金等。小五金產品大都不是最終消費品,而是作為工業制造的配套產品、半成品,以及生產過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產品是人們生活必須的工具類消費品。」
添華貿易私人有限公司
1984年,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籠罩的當兒,李篤從除了保留原有公司的股東職位外,還與另一友人合股經營今日之添華貿易私人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由於信譽卓著,經已成為五金行業的佼佼者。
「我們擁有一批勤奮,且又盡忠職守的銷售團隊,他們對工作的熱忱,以及卓越的能力,能為顧客提供用途廣泛的五金產品需要。」李篤從介紹道。
事實上,只要打開添華貿易私人有限公司的網站(www.trenwa.com.sg),就能從目錄上瀏覽各種產品。顧客若滿意有關產品,只要填上同意的價格,按鍵後就可成交了,既迅速又便利。添華貿易私人有限公司的標語是:「提供五金是我們的營業宗旨,而我們沒有所謂的小生意。」(hardware supply is our business, no order is too small for us)。李篤從表示,公司一路走來,就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了。好多顧客是當年的老主顧,見證該公司的成長。他也指出,公司的營業方針是,不專注於幾家大公司,而是歡迎廣泛的顧客群,就像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一樣,不會全籃盡破;也就是分散運作的風險!
李篤從表示,開始創業的那幾年,幾乎沒有休息日。平時工作六天,逢到星期日,當別人休息在家或是出外娛樂時,他則是回到辦公室處理文件,比如準備報價單,整理帳目等等。
從商之道,他認為貴在守信,並且待人以誠。他表示,價錢談妥後,即使臨時出了狀況,哪怕虧本也要完成交易。另一方面,就是準時付款。即使手頭緊,也會想方設法,把對方該付的錢在期限內付清!
他也指出親力親為的重要性,因為這會給客戶感受到老板的用心與可信度。至於生意,他主張穩紮穩打,量力而為,不可操之過急。「我只相信成功是給那些深謀遠慮的智者,匆忙進場,無疑是賭博,十分危險的!」他解釋道。
近年來五金價格波動大
在五金機械業擁有三十多年經驗的李篤從,也指出這行業所面對的一些問題,那就是價格波動大、工人難請,以及賬期長。他說:「過去,五金的價格波動約在五至十五巴仙之間。然而,近年來卻高達五十至八十巴仙之間,價格波動太大,對商家來說是一大隱憂,因而得在庫存方面,更密切注意形勢的發展。」
「其次,送貨和司機一類的工人難找。這份工作需要體力,年長力衰者當然不適合。然而,年輕力壯者也往往退避三舍,我們只好轉向中國、馬來西亞聘請員工,但還是面對許多棘手問題。」李篤從無奈地說。「第三點是放賬期長,有時因為對方倒閉,以致收不到錢,那也只好大嘆倒霉了!」
由於新加坡經濟形勢一片美好,探油、海事工業和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區域及國際市場對金屬材料與機械的強勁需求,因此,五金機械供應商前景樂觀,在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新加坡擁有世界著名的海港,海事工業的蓬勃發展給五金機械行業提供一個很大的市場。不論是船板,還是其他組件,都與五金機械息息相關,故對五金機械的需求殷切。」李篤從解釋道。「至於探油所架構的探油臺,也都是五金機械構成的。建築方面,由於近年來缺乏建築材料如磚、沙,因之許多建材都改用鋼鐵及玻璃,自然也造成五金機械的需求增加。」
李篤從也指出生意要擴大,必須爭取海外市場。他的公司便經常為海外的客戶提供服務,例如替日本公司準備所需的五金機械,並負責運送到非洲進行建築工程。
「如今,隨著環球村的到來,以及國際經濟的轉型,新加坡五金同行無疑得走出區域,面向世界。只要供應的層面擴大了,新加坡的五金機械行業將能在國際市場中大展拳腳。
積極參與會館系列活動
李篤從於2004年成為新加坡金門會館董事以來,先後擔任過副交際、副財政,現為副外事,積極參與會館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他不否認會館的一些功能,經已被政府所取代,但仍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從商場的角度來說,會館提供了一個平臺,大家可以交換信息,互通有無,從而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他說。
「金門會館是我參加的一個地緣組織,都是和我祖籍相同的金門鄉親。至於李氏總會,則是我的宗親團體。當初李文龍會長邀請我入會,本想以生意繁忙為藉口推辭掉,但最終還是被他的真情所感動。李文龍宗長說,現在不是客氣的時候,邀請你來是要你做事,希望你能為宗親們出點子,搞活動,加強會館的生氣和宗親們的凝聚力!」李篤從恭敬不如從命,也就硬著頭皮幹了。
加入新加坡李氏總會不久,身為李氏總會副會長的李篤從,很快地為迎接總會一百周年而忙碌。事前的籌備工作,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宗親、聯歡晚宴、高爾夫球賽、餞別晚宴等等活動,忙碌自不在話下。李篤從嚴肅地說:「既然受委托,就得認真去做,必能取得好成績,社會人士也就會對李氏總會有更好的認識,如此也能吸引到一些族人前來參加會館的活動。」
參加金門會館以來,他發現董事間的凝聚力很強;董事與會員鄉親的互動也很好,彼此合作無間。「董事之間團結互助以及親力親為,出錢出力的精神,這在別個社團也是少見的!」他略有感觸地說。除了金門會館和李氏總會之外,他也是新加坡五金機械公會的財政。
業餘打高爾夫球和唱歌
忙裏偷閒,李篤從經常邀約朋友打高爾夫球。他幽默地說,打一場18個洞的高爾夫球,需要步行八公里,這便是運動了,何況,沿著蒼蔥翠綠的小山坡漫步,清風徐徐吹來,不只可松懈身心,亦可陶冶性情呢!
除了每周打兩、三次高爾夫球,他也喜歡卡拉OK,愛唱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歌曲。近年來,隨著夫人黃寶蓮也唱卡拉OK,李篤從有時也會和她上臺合唱,共度美好的時光。2009年1月18日,在李篤從的牽引下,李氏總會與金門會館於該所聯辦「李歌金曲迎新春」卡拉OK交流會。身為這兩個宗鄉組織的理事,李篤從積極協調聯辦活動,出錢出力,無非說明李篤從對地緣和血緣團體的關切與重視,傳統華校生回饋社會的儒家思維,再一次顯現在他身上。
由於參與了上述宗鄉團體,他在生意繁忙之余,還抽空出席世界各地舉行的懇親大會或慶典。近期即有2009年12月在香港舉行的李氏懇親會60周年會慶、2010年3月在柬埔寨舉行的隴西李氏宗親總會會館大廈落成暨成立五周年慶典,以及2010年10月在金門舉行的全球李氏懇親大會。「來自世界各地六十一個李氏宗親團體,大約一千一百多人來到金門,那種聲勢浩大的場面,溫馨而又帶著濃濃的宗親情,讓各地宗親感受到了金門人的熱情。我既是李氏人家,同時也是金門人,雙重身分讓我對金門這塊土地感到很親切!」他說。
李篤從第一次到金門是在十年前。「那年,母親已是八十八高齡。之前,我和姐姐們想帶母親出國旅行,當詢問她要去哪里時,母親只說是金門。」李篤從回憶地說。「母親年紀已經很大了,記憶力也不好,令我們詫異的是,她對小時候生長的周圍環境,卻如數家珍,一點也不含糊。」李篤從娓娓說道。
「看著母親高興的樣子,我們也都很高興。雖然,曾是戰地前線、軍事重地的金門不是我的出生地,但由於父母親曾在這裏生活過,是父母親的家鄉,我打從心裏也愛上了金門,愛上了后浦頭;村前榮湖美麗的景色,至今依然映現在我的腦海裏。」李篤從說。
李篤從與夫人育有四個孩子。長女李敦琳,國大畢業後擔任教職、次男李大東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現為會計師。三女凱琳與四女敬琳則分別在高中與初中就讀。每逢學校假期,李篤從夫婦必會與孩子們出國度假,享受天倫之樂。
李篤從坦言他固然和一般的家長沒什麼兩樣,既關心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擔憂孩子選錯行、走錯路。「兒子進大學選擇所要讀的院系時,我給了他一份征聘廣告的報紙,讓他瞭解當今的社會需求與職業傾向。我當然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我相信,那份征聘廣告給了兒子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