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史與詩 黍離麥秀──武王伐紂和西周滅亡

發布日期:
作者: 張之傑。
點閱率:740
字型大小:

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王。他頗有軍事才能,曾平定東夷,使商朝的勢力擴大。但他不顧人民死活,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他的寵妃妲己,長得美如天仙,可是常常教唆紂王做壞事,據說酷刑「炮烙」,就是她想出來的。
紂王的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當時西伯(西方的諸侯)姬昌(文王)深得民心,和紂王的暴政形成強烈對比。紂王的庶兄微子屢勸不聽,就悄然離開了。他的另一位庶兄箕子,屢次婉言相勸,紂王不耐煩,就貶他當奴隸。紂王的叔叔比干直言進諫,紂王大怒,說:「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給我挖出來看看。」被剖心而死。孔子對微子、箕子、比干極為稱道,《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後來文王得到姜尚的輔佐,國勢愈來愈強,到了兒子姬發(武王)即位,認為時機成熟,就會合八百諸侯,舉行誓師大會,接著在牧野地方會戰,紂王的軍隊紛紛倒戈,紂王自盡,商朝滅亡,姬發建立了周朝,建都鎬京,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時約西元前一○四六年。
周武王得到天下,對箕子十分敬重,把他分封到朝鮮。過了幾年,箕子進京朝見周王,經過昔日的京城朝歌,發現宮廷已淪為廢墟,長滿麥子和小米,他傷心極了,就吟出傳頌千古的〈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麥子一望無際啊,小米綠油油。那壞小子啊,不聽我的好意相勸啊!)
古歌中的「壞小子」,指的就是紂王。據說商朝遺民聽了,無不為之落淚。箕子朝周、作麥秀歌,載《尚書‧大傳‧商書‧微子》及《史記‧宋微子世家》。
從文王開始,周朝傳了十三世,到了幽王。周幽王重用貪婪的奸臣虢石父,朝政腐敗,又遇到頻繁的天災,激起人民怨恨。這還不說,她的寵妃褒姒,長得傾國傾城,但很少露出笑容。為了博取美人一笑,虢石父獻計點起烽火,讓各路諸侯前來救援,褒姒看到諸侯被戲弄的樣子,果然笑了。
後來周幽王把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廢了,立褒姒為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后帶著宜臼逃回娘家,申侯覺得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受到委屈,就公然反抗幽王。
周幽王大怒,準備討伐申國。西元前771年,申侯聯合西方的游牧民族犬戎,進兵鎬京。幽王點燃烽火,諸侯以為又要戲弄他們,無一前來救援,結果幽王、虢石父、伯服被殺,西周就滅亡了。太子宜臼遷都洛邑,是為平王,從平王起,史稱東周。
西周滅亡後,昔日繁華的鎬京荒廢了,長滿了莊稼。一位西周的遺民看到廢城的淒涼情景,仿照〈麥秀歌〉作了首詩,後來被收入《詩經‧王風》,這就是有名的〈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小米茂密,那是黏米的苗;行步踉踉蹌蹌,心裡很難平靜。)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了解我的,知道我的憂愁。不了解我的,還以為我有什麼追求。悠悠蒼天啊,人們怎麼變成這樣呢!)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小米茂密,那是黏米的穗;行步踉踉蹌蹌,心裡像醉了般。)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小米茂密,那是黏米的種子;行步踉踉蹌蹌,心裡像噎住般。)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黍離〉和〈麥秀〉都是感嘆亡國,因而「黍離麥秀」已成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亡國的哀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