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翰逸神飛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657

為慶祝建國百年,金門迎城隍活動,金城鎮公所石鎮長特別邀請金門縣書法和美術學會,於農曆四月十二期間在鎮公所的七樓展出。四月的最後一天,由書法學會先登場,展期大約十天,之後再由美術學會接力。現在書法展正進行著,看著整個活動如此熱烈順利,欣喜之餘,心中還是懷著深深的感謝,心想鎮長能夠在這全縣最具規模的迎神賽會活動裡,主動注入藝文的元素,深化在地精緻的文化質量,提供鎮民較多樣的藝文接觸,增加地區書畫界曝光的機會,這完全是他的一片「真心」所致。
回想起今年初本會在烈嶼鄉文化館辦了一個「書法六人展」,開幕當天個人有幸利用電腦來介紹參展者的書風特色,碰巧石鎮長也是座上賓,聽我一番講述之後,似乎頗有感覺。會後便找我聊了一些話,並拋出一個希望未來學會也能在金城鎮公所展出的議題。沒多久我便邀了幾位書畫界的朋友到公所造訪了石鎮長,話還沒談多少,他就做出了今年農曆四月十二金門迎城隍期間展出書畫的明快決定,這可讓我對他那劍及履及,毫不拖泥帶水的作風,留下深刻的印象。
鎮長的這番美意,如何能辜負?隨即召開本會理、監事聯席會議,當我將石鎮長的美好構想向會友宣布時,大家對他在公務繁忙之餘,猶能如此熱切的推展文化活動,頗多感佩。接著有人提議這第一次受邀,就讓理、監事先上陣,展出的名稱就訂為「翰逸神飛」吧!並責成由吳總幹事宗陵居間協調,統籌相關事務,非得將此事做到盡善盡美不可。
展前有人建議將展出者的作品印製成一張彩色摺頁以廣宣傳,並可留做紀念,待聯繫過台北的平面設計公司之後,彼方表示印成小冊子會更理想。此時又有人提議,若要輯成小書何不也將邀請函一併印上,既美觀又可省去一筆開銷,我與吳總幹事皆從善如流,一切遵照辦理。果不其然,當邀請函寄出後,就有好些朋友打電話來說這談那的,大大的讚美了一番,都認為這本小冊子印得真是「小而美」,令人愛不釋手。開幕當天我拿了四百本放置在簽名桌上,才幾天的工夫,就已剩下薄薄的一小疊了,可見來賓也是喜歡的。一位會友見此,建議往後的各項展出也可朝此方式去努力。
這回展覽,所有參與者無不拿出看家本領,全力以赴。在沒有事先約定的形況下,整個場面竟然涵蓋了真、草、隸、篆、行五大書體,可看性相當高。真書方面有張水團、陳應德、洪壽森等厚重的顏體;有唐敏達稍微放逸的魏碑體;有陳炳仁隨性而書的自由體;有楊清國略見行意,卻不失嚴整的臨清人書家體。隸書方面有呂光浯略帶篆意的張遷碑四連屏;有陳添財仿鄉賢呂世宜筆意書寫的條幅;有王宏武燕尾略顯流麗的八分;有我以好大王碑的筆意寫的榜書楹聯:「城隍庇佑;浯島平安」,除了展後用來贈送鎮公所之外,也呼應了本次展覽的主題。篆字方面數量並不多,但張清忠和陳添財的兩幅作品,已見出沉穩的中鋒用筆和高古的氣息。行草方面數量最多,此中比較偏行的有洪松柏、鄭有諒;偏草者有吳宗陵、王宏武、唐敏達、洪明標、吳鼎仁和我,行草書最宜「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是書寫者的最愛,但因減筆變形的關係,觀賞者往往有看沒有懂,莫知所云,故而影響了欣賞的意願。此種認知上的差異,還有待我們這群書法人去主動說明,大力宣導才成。
開幕當天,石鎮長就曾經表示,這麼不錯的展出,若沒讓更多的民眾來看,還真有些可惜。話還沒完,他的腦中便已靈光一閃,隨即說道想要在展出期間辦書法講座,並找彩品讓鄉親摸彩,希望有更多的人走進公所分享這項藝文盛宴。講座的師資由我負責,並開玩笑的說若找不到人,便得自己代班,我見他態度如此熱切,也只能恭敬不如從命了。隨即徵詢各參展人,最後選定陳添財、楊清國、王宏武、吳宗陵和我來負責這項任務。
隔天的金門日報登載一則「參加書法講座,有機會獲城隍爺公仔」的訊息,內文除了刊出每天有三位幸運者,可以因摸彩中獎而獲得一套城隍爺公仔組保平安之外,更會在最後一天的講座裡,提供三台數位相機給聽眾,此外新遞補上任的倪于媃代表聞訊之後,亦主動表示將提供一份彩品共襄盛舉。這些訊息讓我對講座懷著期待,書法絕不能只是孤芳自賞,走入社區,走向群眾才是大道。而此時此刻能有行政首長的主動支持,無形中讓我們這群平日舞文弄墨的人,內心特別窩心。
首場講座由陳前理事長上陣,他幽默的語氣,娓娓道出書法的美與好,深入淺出的介紹引來不少的共鳴。接著楊清國理事介紹參展者的書風特色,並將自己在書法耕耘的苦與樂分享大家,因是自身的經驗,聽來特別真切。王宏武理事表示在金門有同好的切磋琢磨,眼界長進很多,也以「字無百日功」與大家共勉。吳宗陵主講之前,先以左手揮寫了十個斗方大字,準備會後給聽眾,接著鼓勵大家要以舒緩平靜的心情來書寫,唯有如此才能寫出渾厚而溫潤的字。我以電腦投射各種書體影像於銀幕上,帶領聽眾走進中國書法的美妙世界,將秦篆、漢隸、唐楷乃至於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書風演變,來龍去脈分條析理,先讓聽眾對書法有一個整體而明確的輪廓,有了認識才能談到喜歡,也才有學習的可能性。
七場講座下來,總共吸引了超過四百人次以上的聽眾,這實在出乎我們的預期。這段期間鎮長、行政課的陳課長、董課員除了給我們最好的行政支援外,還輪流留守會場與我們一起招呼,真是辛苦異常。鎮長也不只一次的同我談起:「當決定辦講座之後,心裏便開始擔心了,真怕曲高和寡,沒想到講座如此順利,聽眾的熱情真是太令人感動了。」的確,這一系列的講座下來,主講者的辛苦當然不在話下,但觀眾的熱情參與,才最叫人欽佩。我們的社會正是因為有這麼一股「潛在向上」的力量,才讓人感到如此平安幸福。
站在書法學會的立場,這回能夠與鄉親如此貼近,面對面的談書論藝,確是一件令人難忘的事。感恩之餘,就謹以此文表達我心中深深的謝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