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慈悲救苦解難
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4月8至10日,金門各界組團赴湄洲媽祖廟朝聖,李沃士縣長、王再生議長率信眾544人,浩浩蕩蕩,登上湄洲島朝聖;湖峰雙忠廟媽祖乩示:湖峰社民要獨立前往,於是安排在4月13至15日成行。楊前國代肅元、議員楊永立、村長楊朝基率信眾122人,追隨金門各界組團之後,前往湄洲島。金門兩梯次湄洲朝聖,都受到大陸官員與信眾,熱烈的歡迎和接持。媽祖的信仰,為兩岸朝野共同所重視;媽祖的聖德神靈,共同為兩岸所崇敬。媽祖的慈悲神力,讓兩岸宗教信仰熱絡交流,促進兩岸和平共生共榮,慈悲的媽祖作了劃時代的偉大貢獻。
欣聞家鄉湖峰雙忠廟要組團,赴湄洲媽祖廟朝聖,我即刻報名參加,除了要虔誠去朝拜湄洲天后宮「金身媽祖」,還想跟老家鄉親們旅遊聯誼一下,長年寄居外地,深感機緣難遭難遇。
每次回老家,碰上許多年輕人,大都不認識,雖然他們認得我是湖下人,也難免讓我想起唐、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詩情來,責怪自己少回老家,感傷自己老矣,長江後浪不斷在推前浪,興起世事變化快速的感慨。像這次湄洲朝聖之旅,有諸多位是我小時的玩伴,到老了才能結伴再一起出遊,何等高興難得,也想起多位玩伴,現在有的臥床生病,有的已不在人世,不免感嘆人生無常。借唐、白居易的詩句與諸鄉親祝願祈福:「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如能保持兩岸和平、身體健康、常可結伴出遊,這就是人生世上最大的幸福啦!
小時住在宮口的金調宗長說,湖下海邊原來一間媽祖廟,供奉媽祖與護法神千里眼、順風耳左右將軍爺,因戰亂廟毀,媽祖與她的護法將軍,才暫厝在湖峰雙忠廟。他說我們湖下媽祖很靈,當時後浦有艘商船,在黑暗大霧的夜晚迷航了,湖下的媽祖婆,變化成一盞明亮紅燈,指引商船安全駛抵,後浦的同安渡頭。後來,後浦南門蓋了天后宮,從湖下媽祖廟,引香火去供奉,如今南門天后宮媽祖要出巡,總要向湖下媽祖請香火,以示感恩尊重禮敬。
傳說兩岸媽祖廟的鼻祖──湄洲天后宮「金身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千里眼將軍爺,替媽祖觀千里百姓災難、順風耳將軍爺,替媽祖聽百姓四面八方的求救聲音,讓媽祖經常能為在海上遇到危險的百姓救苦解難,終於成為百姓心目中最信仰、最尊敬的大海女神,如今也已成為兩岸和平之女神。
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嶼,是媽祖林默娘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農曆3月23日,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987年),享年二十八歲。二○○一年兩岸「小三通」啟動後,湄洲媽祖金身已兩度到金門巡安。今年清明節前,我陪中央再保公司董事長楊誠對宗長,特別赴料羅金門媽祖公園,參觀朝拜湄洲媽祖廟,捐贈給金門的媽祖石雕聖像(高九點九公尺,寬三點二三公尺),莊嚴美觀。
瞻仰媽祖神情,緬懷媽祖的故事:媽祖林默娘出自名門,父親教授詩書;母親教以女紅,到了十歲自己就會誦經禮佛,十三歲,突有一位道士來林家,自願留在她家授與一些玄妙哲理,使她領悟了經典真義,且能驅邪捉鬼,治病活人。後因父兄在閩江海域,突遭風暴驟雨侵襲落海,媽祖毅然投海救父兄,而不幸罹難。地方人為了感念她的孝道與多次顯靈感應,便在她的故鄉---湄洲嶼上,建立「湄洲媽祖祖廟」紀念她,藉此推展中華文化孝道美德。2011年農曆3月23日(國曆4月25日),正是媽祖一千零五十一歲的誕辰。臺灣、金門各地供奉媽祖的廟宇,同樣都有隆重的系列慶祝活動。像今年台中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系列活動,從大甲鎮瀾宮4月8日媽祖起駕,至嘉義新港奉天宮,接著17日回鑾鎮瀾宮遶境,數十萬人隨香,聲勢浩大,蔚為風氣。金門料羅順濟宮、後浦天后宮等都有系列廟會作醮、驅輦、遶境等活動,金門府會首長,都前往禮敬。
回憶4月13日,湖峰雙忠廟媽祖朝聖團,穿戴著金酒公司贈送的夾克和帽子,整齊劃一,很是壯觀。在金寧鄉長陳成勇、代表會主席楊萬山專誠送行,從湖下村快樂出發。在水頭碼頭,搭乘09:50泉州輪赴泉州,金門縣長李沃士特別登船與我們話別祝福。
翌日,我們從莆田前往文甲碼頭,搭船約20分,抵達湄洲嶼,參加湄洲天后宮「金身媽祖」祭拜典禮。當我們登上湄洲嶼,當地民眾的旗隊、腰鼓隊列隊表演,引領歡迎。我們朝聖團的隊伍是媽祖頭旗,楊前國代、楊議員、楊村長前面領隊、護法神千里眼、順風耳左右將軍爺,娘扇、媽祖聖像、日月扇、隨香120位信眾,浩浩蕩蕩進行,吸引住路人駐足觀賞。
湄洲天后宮香火興盛,進香拜拜媽祖的信男信女,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她們把天后宮擠得水洩不通。除了我們湖峰雙忠廟媽祖朝聖團,安排公祭媽祖外,許多臺灣進香團,也安排在後面等候。本團祭拜典禮,由湖峰雙忠廟代主任委員楊文賀宗長主持,在鐘鼓齊鳴中,行三獻禮,致贈獻爐敬金,祭禮簡單隆重,典禮完成後,湄洲媽祖廟宴請我們午餐。
工作人員帶我們走坑道參觀坑內的泥塑彩繪24孝佈置,富麗堂皇。記得我與金調宗長昨晨在莆田荔枝公園散步,也觀賞了石雕的24孝,樹立成一座孝與美園區,到廈門金榜山公園,也發現木雕的24孝,掛在護牆上,可見大陸很重視中華文化孝道的境教佈置。2011年1月2─4曰,我與許金龍、蔡清龍二人,在廈門市參加同安區覺圓書院所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孝文化論壇」,深深體認到大陸正努力加強宣教推行孝文化的用心,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15日,朝聖團返抵廈門,參觀華僑博物館,看見了華僑在海外謀生、創業的艱辛苦難,想起父親離鄉背井,孤苦在南洋勉力打拚,致積勞成疾,不覺而暗然情傷,真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下午的行程,許多人選赴中山路逛街購物,只有少數照行程走,我與誠志宗長結伴登虎溪岩山、鑽白鹿洞,繞南普陀寺後山一圈,烈日當中,滿頭大汗,氣喘如牛。這幾個景點,雖然我都玩過,但名山、古剎,宜多遊,豈能不常朝聖禮拜?快速走完行程,誠志宗長誇我體力好,不輸年輕人,其實體力就要這樣鍛鍊出來。在東渡搭乘下午5時泉州輪返金,回到湖峰雙忠廟,信眾再遶境一周,向大家報平安,才各自回家,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