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方言中的成語
走進圖書館,成語辭典形形色色、琳琅滿目,家中也有數種成語典,有解說詳盡的、有言簡意賅的、有附加典故者,可惜獨缺閩南語成語辭典,實為一大憾事!
所謂的「成語」,即是一種固定的詞組,結構定型,意義完整,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傳達了豐富繁複的意涵,使語文的運用達到最好經濟效益,並有畫龍點睛之妙。
一般說來,成語有的出自歷史典故,有的來自俗諺濃縮,或是一些習慣用語,但無論那一類,大都是大家約定俗成、流行通用的語言型式。
在日常生活中,談論與母親或鄉親聊天,經常使用一些相當鄉土道地且類似四言的成語,這些通俗易懂、耳熟能詳的成語,也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資產,由於成語涉獵廣泛,因此,本文所列成語,在性質上,著重本土道地,若與國語中之成語相同,則儘量不予選取,一則以顯示其獨特之鄉土韻味,二則以避開其與國語成語的交相取用。本文歷經一段時日的搜集,如今約有兩百餘則,茲逐一列出,樂與鄉親一起分享。
△歪哥攲斜:歪哥就是不正,攲斜就是傾斜。以此形容歪歪扭扭、參差不齊之排列。
△食肥走瘦:昔日交通不便、物資匱乏,人人企盼食前方丈,大快頤朵一番,但往往旅途遙遠、往返勞頓,雖然滿足口腹,卻累壞身子,相權之下,有得有失;或指雖然有利可圖,但深受折騰,實在得不償失。
△枵飢失頓:枵飢是錯過用餐時間,以致飢渴交攻;失頓是三餐不繼。合言之,有三旬九食,經常挨餓之意。
△正刨左削:此處所指刨削,並非針對器物,而是從正反兩面對人極盡譏諷之能事,算是一種擬虛為實的修辭。章同冷嘲熱諷。
△軟土深掘:柔軟的泥土,挖深易如反掌。在此以軟硬比喻人的個性,個性好的老實人,容易被欺負,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之意。
△掠龜走鱉:為了抓龜,卻走掉了鱉,有顧此失彼之意,或說有得有失,結果一樣。
△無因致端:沒由就受到無妄之災,與平白無故意近。
△姑不二將:金門人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之下常如是說,至於用字方面,值得商榷。
△含來切去:包含來的,扣除去的,表示有來有去,來去相權之下,吃虧的與佔便宜的,相差無幾。
△早忌晚節:祭拜祖先,如果是忌辰,就要提早;如果是節日,則要晚拜。原因為何?不得而知,是否忌辰只祭一位,來時方便,而節日(如清明節、中元節)是祭歷代祖先,人數眾多,彼此等候,晚點祭拜,以免祖先向隅。
△歹戲拖棚:不精彩的戲已無人觀賞,仍要勉強演下去,只是拖延時間、浪費資源而已。亦可引用在其他方面。
△大主大意:依照己意行事,完全不與人商量,即自作主張、我行我素,有獨斷行之意。
△無牛駛馬:農村社會,以牛犁田,倘若無牛,只好以馬取代,有退而求次之意,意同「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粗嘴野斗:說話粗野,言不及義,甚至口出穢言。
△嘴尖舌利:嘴如針尖,舌似利刃,比喻說話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勿會)得拄好:即不會剛好,表示一不小心。
△橫走直斷:兒時每見母親拜拜時,總會祈求菩薩保佑子女「橫走直斷」,意指出門在外,無論橫豎,皆能逢凶化吉,平安順遂。
△跟天借膽:人之膽量畢竟有限,如果超越限度,名之為膽大包天,亦即跟天借膽。
△臭頭爛耳:臭頭即是瘌痢頭,是一種頭上生瘡,頭髮脫落的皮膚病,不知是否前人鮮少洗頭,罹此疾者比比皆是,因而綽號「臭頭」者隨處可見。臭頭者經常由頭開始潰爛,而後蔓延至耳朵,故云臭頭爛耳。後亦引申為其他部位多處潰爛之喻。
△刣膏爛羅:刣膏就是痳瘋病,昔日罹患此疾的經常皮膚潰爛,難以治癒,後亦以此形容類似此症之疾病。
△臭腳鼻黏:源自俗諺「食甜食鹹,會臭腳鼻黏」,為了擔心小孩吃甜食影響正餐,常以此句警誡。臭腳鼻黏即是腳上長出像鼻涕般的黏液,且會發出臭味,令人作噁,至於是否真實?應是哄騙小孩而已。
△臭頭厚藥:昔日缺乏良醫良藥,只能仰賴民間偏方,然而偏方眾說紛紜,常令患者莫衷一是,只好逐一嘗試,於是同屬一病,藥方卻有千百種。
△鼻流涎滴:兒時常見一些農村幼兒,鼻下總是掛著兩串鼻涕,口水則是沿著嘴角順流滴下,看來令人噁心,其實是大人忙於農務,以致無暇顧及。另者,一些無法自理的人,也常有此現象。
△血流血滴:傷痕累累,血流不止,滴得滿地。
△破皮脫梗:表皮破裂,見到骨梗,有皮開肉綻之義。
△紅膏赤熾:受傷或日晒過度,皮膚紅腫。
△黑青聚血:因氣血運行不暢或外傷,以致體內血液瘀滯在一定的部位,皮膚呈現黑青的色澤。
△紅光面赤:紅光滿面,氣色紅潤。
△歹銅舊錫:即破銅爛鐵。泛指一切廢五金,在金銀銅鐵錫中,金銀值錢,無人丟棄,鐵較不值,故取銅錫為代表。
△生鏽落叩:指金屬器物,鏽到極點,後二字不知其義及寫法,可能是譬喻之物或極言其甚之形容詞。
△嘴乾舌渴:即口乾舌燥。
△滿身重汗:即滿身大汗。
△老神在在:老神本指神明中之長老,以此泛指閱歷豐富、曾經滄海之人,即使面臨大風大浪、危機四伏,也能處變不驚、安之若素。
△清氣溜溜:金門的清氣就是清潔,溜溜應有光滑之意,表示一塵不染,非常乾淨。
△人腳狗鼻:金門冬天寒冷,兒時每每打著赤腳,母親便以此語提醒,亦即人最須保暖的是腳部;換言之,狗最怕冷的部位是鼻子,是否如此?就要請教「狗」先生。現今中醫師說:「頭涼腳溫」是保健之道,足見此語符合醫理。
△有嘴無涎:為了規勸或說理,經常費盡口舌,講到口乾舌燥,還不見得奏效。
△有食有掠:鄉下人家,人情味濃,請客之餘,尚要送禮,不僅有得吃,還可拿回東西。
△食飽換枵:即吃飽撐著、沒事找事做,自找麻煩。
△食老倒縮:本指人到老年,由於骨鬆退化,身高會縮短一些。也可引用人老之後,做事遲緩、笨手笨腳,大不如前。
△食人夠夠:夠夠是相當超過,指欺人太甚。
△騙請害餓:騙人請客,害人挨餓,比喻空歡喜一場。
△矮股體凸:身材短小,後二字不知其義與寫法,可能是譬喻之物或極言其矮小之形容詞。
△矮人有行:身材矮小之人,點子與主意特別多,是否真與身高有關,值得商榷。
△掠蟳走蟹:意同掠龜走鱉,這種詞語結構,通常要選取兩種同質性、相似度高的動物,搭配才能得宜。
△公蟳母蟹:公蟳肉質香硬,母蟹帶有蟹黃,二者鮮美可口,皆屬上品食物。
△憨蟳等鱟:意同守株待兔,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死坐活食:死坐指坐著不動、不事生產,活食是只要活著便得消費。如此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最後必然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死來活去:昏死過去,再醒過來,形容極度傷痛,意同死去活來。
△行路有風:人在得意時,往往神氣活現、趾高氣揚,走起路來,似乎有風隨行。
△無影無跡:說者言之鑿鑿、繪聲繪影,其實既無影子,也無痕跡,全是不實言論、子虛烏有。
△無某無猴:金門人常稱小孩為「猴囝仔」,故猴子即小孩的代稱,在此表示未婚,無妻無子,孑然一身。
△無依無偎:即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無暝無日:沒有晚上,也無白天,比喻日夜操勞,全日無休,有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眠不休之意。
△無大無細:長幼不分,沒大沒小,比喻不懂禮數。
△無時無陣:即不是時候,不合時宜。
△無要無緊:即無關緊要,可有可無。
△無食無睏:沒有吃飯,也沒睡覺,其因有二:如果是傷心悲痛,則是食不下飯、夜不成眠;如果是忙碌不堪,則是無暇顧及。
△無字無眼:即不明事理,行事毫無意義。何以有此成語,實不知其來源與典故。
△無心無情:即心情沮喪,意志消沉,意近心灰意冷、萬念俱灰。
△無斬無節:做事不知節制,沒有分寸。
△無深無淺:行事不知輕重,不得要領,拿捏不準。
△無定無著:小孩好動跳鬼,似乎天性,尤其是過動的小孩,始終靜不下來,真是無一時定著。
△三扣四除:或說七扣八除,重在扣除其中一部分,至於數字,並非表示扣除之比例,也無實質的意義,意同扣東扣西、七折八扣。
△父老子幼:農村社會提倡早婚,並祈多子多孫,以便早日接棒,倘若晚婚,以致父老子幼,形成接棒斷層,即所謂「仙祖無救」。
△一鹿九鞭:一鹿一鞭,豈有九鞭之理。換言之,另八鞭是假,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憂頭結面:顏面糾結,愁容滿面。
△面笑肚憂:表面喜悅,其實滿腹憂愁,有強顏歡笑之意味。
△笑頭笑面:笑容滿面,笑臉迎人。
△面黑嘴 :臉部泛黑,嘴唇呈紫,可能是飢寒交迫或生病時的樣貌。
△青金目納:兩眼凹陷,目光閃爍,是飢餓過度或驚恐非常的神情。
△青頭沁面:頭是青的,臉是冷的,比喻不給好臉色,意同表情冷漠。
△黑頭雜面:頭髮散亂,面容骯髒,意同蓬頭垢面。
△面青面黃:三餐不繼、并日而食,以致營養不良,面有菜色。
△面憂面愁:即愁眉苦臉、憂形於色。
△遲頭蓋面:反應遲鈍緩慢,頭面似被覆蓋,比喻不夠機警、不會察言觀色,一味我行我素、目中無人。
△雷彈閃爍:即雷電交加。
△空雷無雨:只有雷聲,卻無下雨,喻有言無實。
△惡人無膽:惡人氣燄高張、聲勢嚇人,其實膽量很小,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細利沾沾:非常客氣。
△賭死坐咒:為了表明清白,不惜以死賭咒自己。
△頭興尾冷:起初興致勃勃,最後則興味索然,意同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呣成三兩:不成三也不成二,比喻不成整體。
△輸仔脫褲:輸到最慘時,連唯一蔽體的褲子也要脫掉,比喻輸到精光,已是一無所有。
△少年少家:泛指年輕人。
△ 博假博:不懂裝懂。
△無相棄嫌:備受器重後之客套話,表示不嫌棄。
△三張四拽:由於內心不平,為了表示不滿,故意耍脾氣,不樂意接受請託。
△驚仔破膽:意同心驚膽戰、膽破魂奪。
△寵子上天:兒子不能過度寵溺,否則會有恃無恐、恃寵而驕。「上天」是誇飾修辭,比喻寵到極點,再難的事也順其意,兒子便會需索無度、得寸進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