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
一則網路故事說:某大學藝術系有一位教授,他是享譽國內外的知名畫家,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作品更是頗負盛名。
當然他在海內外的許多畫廊,經常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因此也有很多人收藏其畫作。
有一次,他為了要贈送朋友一幅畫,因而即席在好友面前當場作畫。但見他細心而專注的在畫布上彩繪,偶爾往後退開相當距離,並且仔細瞧一瞧那幅作品,然後再繼續畫畫。
如此來來回回好幾次之後,終於完成一幅精心的風景油畫,並且經過別具一格的落款之後,才小心翼翼的送給朋友。
「哇!不好意思讓你花了這麼多時間作畫,真是太感動了!」那位朋友在致謝之餘,原以為大畫家嫻熟的技巧,應該可以很快的就完成一幅作品,哪知道他卻如此的細膩而專心畫畫,實在讓人很驚訝呢!
然而那位教授很謙虛的表示,即使當自己很專注作畫的時候,也許也會偶爾產生某些盲點,因此假使在當下能夠退後相當距離,並且客觀的予以凝視,通常都可以發現若干必須補強的地方,因而讓畫作更加完美。
教授又說,這樣的作畫方式,除了讓作品更細膩之外,而且更能夠符合欣賞者的角度,也使得畫作比較臻於至善之境。
這樣的故事涵義確實值得教人深省,尤其以一個作品等身的教授而言,當他在作畫的時候,卻仍然以如此嚴謹的態度,來為其作品賦予兼具真善美的藝術生命,如此說來,更何況一般普羅大眾的情境,豈不是要花更多心神來面對呢?
此種現場作畫的情況,不禁讓人想起韓劇《明成皇后》故事中的大院君。
當高宗之父親大院君離開景福宮,而暫時住在雲峴宮的時候,他總是喜歡現場用宣紙畫《蘭花》送人,以至於擁護他的鄉親與庶民百姓,無不以收藏一幅大院君的國畫為榮。
然而以戲劇表現的內容來看,大院君畫蘭花的時候,卻有一種信手拈來的節奏,彷彿三兩下子就完成一幅畫作,因此與那位精工出細活的教授相比,顯然有不一樣的味道。
提到畫畫節奏與專注的故事,其實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時下正方興未艾的《部落格》風氣,確實發掘了好多網路寫手和作家。
這些文藝愛好者的作品,彷彿媒體記者天天撰稿的情形一般,全然享受浸淫在文字之美的境界裡;尤其許多朋友下筆的速度真是驚人,不但每天都可以推出精心大作,而且文章內涵更是豐富而言之有物,著實教人讚歎而敬佩不已!
然而不管畫畫或是寫作,兩者都兼具怡情養性的功能,所以若能享受盡情揮灑的快意心情,還是慢慢嘔心泣血而溫柔婉約的精緻作品,想必都能夠達到抒發情緒、洗滌心靈的最佳效果,當然值得人們放鬆心情來欣賞,並且細細品嘗原創者的辛勞與功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