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國﹑愛爾蘭──99年師鐸獎獲獎人員參訪記
一、要求:準時、平安、喜樂、健康
民國100年六月二日清晨五點半,兒子書杰送我倆前往教育部搭車,前往桃園機場,搭華航九點二十五分赴英國倫敦,經十四小時,於當地時間下午五點半,台灣時間晚上十一點半抵達,時差七小時,吃完晚餐回旅館,已經是晚上九點鐘,台灣時間是清晨五點鐘,是我們平常起床時間。倫敦這時候天尚未黑,商店燈火通明,除餐飲業及部分商店還在營業外,大多已關門打烊,倫敦市容美麗迷人,建築氣派、華麗又精緻,是珍貴的世界遺產之一。我自問:他們為什麼會建這處美麗、氣派、整齊的街道?
本次99年榮獲教育部師鐸獎獲獎人員,於六月二日到六月十三日於英國、愛爾蘭參訪十二天,我們對此榮譽備感珍惜,因此,決定放下手邊工作,兩人同行。本團一行共三十六人(二十位得獎人,其餘眷屬),團長為教育部訓委會主委羅清水,副團長教育部專門委員李泊言秘書,工作人員中壢高職校盧貴香主任,領隊李志霖導遊。
我們抵達倫敦機場,加入了出關行列,倫敦機場是全世界人種出入最多的機場,放眼望去東方人、西方人、非洲人、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整整排了大s型八條長龍,雖然三、四十個工作櫃檯在進行,但是人實在太多,只能緩慢但有秩序的進行。我們已排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在中華民國駐英國人員蔡先生的協助下,優先集體快速通關,也讓大家對於外交部長官的關照,甚表感激,留下美好的回憶。
導遊交代,由於倫敦遊客實在太多了,博物館、街道,到處都是人,很容易走丟,要我們分成五組,彼此互相照顧、點名也較快,我們這組八人,四個家庭,分別是李正義校長、女兒李育穎老師,薛春光校長、夫人黃淑真老師,溫昇泓老師、夫人陳云蘋老師,和我們夫妻倆,這十二天關係較緊密一點。
本團師鐸獎林世苹主任教官,必定服務熱心,才能獲獎。天性不改,勇於承擔,她自願毅然地扛起本團的紀律工作,以服務替代管理這群臥虎藏龍的師鐸獎獲獎人員,實在有夠魄力,讓我們非常敬佩。首先她提出要求:準時、平安、健康、喜樂,第一天林教官就在車上和大家說清楚、講明白了。她要求:「導遊說八點半集合,大家都必須八點二十就到,有十分鐘緩衝時間處理一下緊急的事故,團體活動要有紀律,希大家共同遵守,才不至於拖拖拉拉,影響行程,壞了心情」,十二天行程結束,大家也都非常配合,也達到教官:「準時、平安、健康、喜樂」,沒有任何意外狀況。
二、演說者之角
由於時差關係,第二天一點半就醒了,睡不著,到三點半乾脆起床閱讀,看來今天要創下人生清醒時間最長的記錄了。清晨五點鐘,我們兩人走到附近的海地公園(Hyde Park)散步,公園非常大,鴿子非常多,鴿糞滿地,只見到幾個早起的老人、幾個跑步的年輕人,以及一個醒目的「Speak corner」,不知何意義,後來在車上聽地陪導遊張太太說,這是英國尊重人民的發言權的象徵,如果你有話要說,要批評制度、要罵政府、罵首相、官員,唯一不能罵女王(因為女王是不執政的)。只要到這裡演說,腳站在板凳上、肥皂箱上、甚至報紙上就可以暢所欲言,沒有人可以干涉你,警察也不會取締你。根據英國不成文法規定,因為你並非站在英國的土地上演說,這就是英國有名的「Speak corner」(演說者之角)。張太太說,在英國選舉候選人提出政見,除了提出要做什麼,還必須要提出經費的出處,不像台灣亂開空頭支票,騙取無知選民的選票,這種負責任的民主政治,值得我們學習取法。
張太太,台灣人,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非常幽默風趣,說話速度很快,主要是倫敦要看、可看的東西太多了,時間又有限,只好和時間賽跑。
三、參觀倫敦眼、倫敦塔
首站來到倫敦眼(London Eye)參觀。倫敦眼:位在泰晤士河的南岸,又稱為千禧之輪(Millennium Wheel)是世界上首座觀景摩天輪,它在1999年年底開幕,總高度135米(443英尺),面向國會大樓與大笨鐘的西敏市。它共有32個乘座艙,全部設有空調並不能打開窗。每個乘座艙可載客約15名,迴轉速度約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時30分鐘。我們當然沒時間去試乘,只能拍照表示來此一遊而已。
接著我們來到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倫敦塔,其實不是塔它是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不規則梯形城堡,它一直是觀光客喜歡的旅遊景點。被白褐色高牆和塔樓所圍繞的倫敦塔,是一座皇宮,也是囚禁皇室重犯的監獄,其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曾被血腥瑪麗皇后囚禁在那兒,差一點就被送到斷頭臺處死呢!在此可見皇宮建築之堂皇雄偉,也參觀了處置犯人的斷頭台。倫敦塔隱藏了英國皇親國戚的惡性爭奪政權、王位的險惡血淚史,難怪,傳說這裡曾經是鬼影幢幢,嘆氣、啜泣哀號不平靜的無頭鬼域。
1994年4月,英國政府在此塔外建了一座博物館,做為專門陳列皇家珠寶,這裡我們看到世界最華麗的皇冠、最大的鑽石、權杖及女王就職所穿的純金打造的黃袍,在在顯示英國的強大、富裕。
四、泰晤士河孕育了英國
橫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有著說不盡的故事,如電影「魂斷藍橋」、「窈窕淑女」等都就在這拍攝。泰晤士河一直被英國人,形容為英國的心臟動脈,也是孕育大英帝國,歷史文化發展的啟源地,它貫穿了倫敦的古代和現代,各式各樣的,古典的、現代的建築精華,也集中在兩岸河畔,而來無蹤去無影的濛濛霧氣,更增添它一股神秘感。
倫敦橋:「倫敦橋,垮下來、垮下來」這首倫敦橋歌,我們小時候,常在唱。倫敦橋已經第四次改建,拆下來的橋被美國買去陳列在亞歷桑納州,還有為因應2012奧運年整修、粉修地很鮮明、美麗。此橋很科學,遇高貨輪進出時可以自動開闔,才不會被卡住,橋身壯觀、吸睛、非常有氣質地跨過泰晤士河,美得讓人不忍離去。
五、教育參訪IOE、「愛與尊重」
六月三日下午在教育部及外交部的安排下,我們要去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簡稱IOE)充電,藉機會了解英國的教育,看是否能挖些寶,做為我們辦教育、經營學校及教育學生的參考,外交部派駐英國的文教組長李光華外交官,他特別找到可以配合我們需求的IOE協助。IOE的Dr. Mary Stiasny做了該研究院的簡介、學校國際化的介紹;Dr. Will Gibson介紹教育問題的質性研究,介紹後又與我們做討論與溝通。
會中我們提問了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學校國際話、質性研究的問題就教;羅主委更是抓住機會請教校園霸凌、教師評鑑及性別平等教育等問題,結論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在英國也一樣面臨到,事實上也是世界性的問題,只是誰有智慧來做妥善處理而已,會後IOE頒贈給我們每人一張研習證書,讓我們滿心歡喜。會後李光華組長要歡宴我們,因距離用餐時間,還有一小時,李組長及羅主委就帶領大家徒步逛倫敦街道,走向餐館。這時候已是週五下午,滿街的人潮,騎樓下喝茶的、喝咖啡的、喝啤酒的、享受點心的、聊天的人非常多,一派享受週末的濃郁氣氛。
李組長宴請大家在中國城頂好酒店晚宴,菜色非常可口豐盛,是這幾天來最棒的一餐,我倆有幸和李組長、羅主委同桌,所以對於外交人員在外面打拚的辛苦情形得已有些了解,對他們不禁產生敬佩之心。國人在外國發生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駐外人員,但是,當小孩子出國遊學、留學或工作時,並未事先和駐外單位報備或聯繫,等到發生事情時,處理起來是困難重重,因此駐外人員常被批評不積極協助,真是天大的冤枉,有鑑於此,外交部已積極建立台灣旅外人員的基本資料。這方面李組長在英國很用心的經營,平時常和學生會代表聯繫,請他們吃吃便餐(其實外交部駐英業務費很有限,甚至是拮据的),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留學狀況,李組長表示,寧可平時多花些時間與金錢,也不要緊急時花大錢、耗費太多時間。
李組長談到他在這裡一件很欣慰的事,就是當他去看五、六個來英國進修的學生,要離開時叫來一部計程車,此時這些年輕人為他開車門,列隊敬禮送他。上了計程車,司機問他「我想你必是個大官」,李組長說:我是駐英國的外交官,因常跟這群年輕人在一起,常和他們講些人生道理,特別要注重「愛與尊重」。他說他喜歡引用中國孔子答子游問孝的這段話來勉勵學生,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與敬就是英國人所重視的「愛與尊重」(lovet and respec),司機先生聽完了解之後, 李組長說:「我要下車時,他居然跑來為我開車門,讓我既意外又開心」。 (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