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試上高峰窺皓月─施志勝《翻轉中的金門》之光與熱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718
字型大小:

施志勝與我相交近五十載,從青青子衿的國中時代直到如今,始終維持誠摯不變的友誼,正所謂利交則絕,窮交所以能長。其間我們各自走了不同的路徑,我讀中文系,他則投筆從戎,讀了軍校,報效國家;幾年前告別軍旅生涯之後,繼續深造,取得淡江戰略研究所碩士學位,爾後,他作學問之心殷切,更上層樓,考進福建師範大學中文博士班。日前,當施志勝這冊《翻轉中的金門》斑斕多姿的論述文集展現在我眼前時,我既驚又喜,細予拜讀之後,更要對這一位至交好友投以欽敬的目光。
文集收錄的是他擔任金門日報主筆時的百篇文章,包括社論及浯江夜話專欄。風格表現出一種「既銳利又寬厚的基調」我稱之為「施志勝獨特筆法」。其所論述的題材,則體現了他對家國鄉土綿長不懈的愛,令人讀之動容。我不由想起二十年前,讀《河殤》時的一個片段,那是知名作家鄭義騎單車旅遊晉陜峽谷時,在某個小村子聽到的故事。原來這個村子裡的百姓依黃河水畔營生,航運衰頹後,政府將他們遷移到別處,分地、蓋房,過不了幾年,這些人卻莫名其妙地都回到自己原來的村子,又找到以前的窯洞住下。「我怎麼也不能理解,這是出於一種甚麼樣後的心理?」「後來經過一個長時期的思索,我體會到,這是人與土地間一種永遠說不清楚的感情上的聯繫、血肉般的聯繫。」鄭義自問自答。
是的,施志勝這些論述,體現出他對原鄉的血肉聯繫,自然筆鋒就常帶著豐富情感,這是施氏筆法風格的第二個獨特性。
西班牙大哲烏納穆諾倡議一種生命的「熱」的生之哲學態度,有別於那種純粹理智的「光」的哲學。有些學者則「學問壺中日月長」浸淫久了,便喪失人的生氣。施志勝的博士論文以媽祖信仰為研究素材,竊以為,學術論述每易淪入偏於「光」的生命情境,我確信,施志勝必能以其「熱」的情懷及筆法,陶鑄其文而成就其一己文風於不凡。王國維〈浣溪沙〉有云:「……上方孤磬定行雲,試上高峰窺皓月。」我期待施博士再不多時躍上峰頂的大局面。
2011.06.21.于台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