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北勢溪
不僅是袁叔,連林議員也說我神經病。趁著年紀還不老,有不少群眾支持,為啥不順應民情,出馬競選呢?
這件事我考慮了很久,最後才下了決心,絕不參選。
為啥?
不學無術,不合時宜。勸我參選議員,是善意,但卻是讓我跳火坑。
林議員笑了。大抵他已明白了我的心意。畢竟林老是有學問的人,他轉過話題安慰我:民主社會,多元化的社會,你得忍耐,冷眼旁觀,將來會稱心如意的。
接著,他建議餐飲部應增加一種大眾化的臘八粥,吸引顧客,它是老少咸宜的食物。這種粥早在宋朝已經流行,用白米、黃米、糯米、栗子、杏仁、花生、瓜子煮爛,調以少量紅糖而成。
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前,曾遊歷印度名山大川,尋奇人,訪長者,探究人生之究竟,刻苦修行。一日,他來到摩揭陀國,因腹內飢餓難忍,氣候酷熱難熬,昏倒在地。是一位牧女用午飯救了他。午飯以粘米混合糯米煮成,還加了野果。釋迦牟尼吃了感到非常甘美,他遂得道成佛。那日是臘月八日,以後每到這一天,佛寺僧眾都要誦經演法,煮粥供佛齋僧,以示紀念。佛教流傳到我國,臘八粥也自此流傳大江南北各地。
為了研發製作臘八粥,我帶領幾個師傅經過三個多月,反覆煮熟、試吃,最後才確定了材料以及做法,於那個年尾舊曆臘月初八,正式推出,果然造成轟動。許多顧客最欣賞那只精緻頗具藝術特色的粥碗,那是我店在鶯歌一家工廠訂製的,由名家設計。出售的粥,定名「北勢粥」,每碗五十元。推出之後,始終有供不應求的現象。通過調查,它並未影響酢醬麵的營業額。
許多素食團體,佛教旅行進香團,常來我店吃粥。名聲遠播,不少海外華人旅遊團,也專程來北勢吃粥。顧客擁擠吃粥的鏡頭,上了網路,那許多讓我討厭的新時代青年,也抱著樂器跑來吃粥。
牆壁貼上標語,以示警告:
靜坐吃粥養性;
禁止彈琴奏樂。
標語貼出以後,那些國家「未來主人翁」,撇嘴偷笑,卻不敢嘻笑打鬧。我不在乎這些顧客,多賣幾碗粥,對我的生意毫無影響。不過,這些心浮氣躁的青年,還時常在假期結伴成群而至。這證明我店做的「北勢粥」還行。
阿珍對於貼標語的事,頗為不滿。她說時下的年輕孩子,恃強好勝,時常滋事打架。如果得罪了不肖份子,他們會前來搗亂的。做生意,何必得罪人?阿珍年輕時是運動員,身高體壯,會柔道,她的警告,我不能不服氣。正想撕掉這張標語之際,竟然有一幫小伙子,替我撕去了這個標語!
他們來了八人,每人霸佔一張桌子,翹起二郎腿,叼著香菸,態度非常傲慢。
「老闆,出來!」一個三十出頭的粗壯漢,吼起來。
我走近桌前,輕聲問:「你吃什麼?」
我啥也不吃。每人一杯可口可樂,搞卡拉OK!
我搖了搖頭。「本店只有北勢粥,清茶奉送。各位想唱歌,到外面北勢溪河床去唱,空氣新鮮!」
媽的!少囉嗦!他推翻了桌子,以迅雷不及掩耳動作,撲向了我。卻被我擒住了他的手腕。別忘記我作過蛙人,受過嚴格搏鬥訓練,他們幾個毛頭小伙子,怎是我的對手?
阿珍帶著幾個身強力壯的店員,前來助陣。
我鬆開那小子的手,向阿珍說:「這幾位先生誤會了,他們找錯了人……」
八員大將,橫鼻瞪眼,揚長而去。
餐館的客人,原已嚇得目瞪口呆,如今才揚起歡樂的空氣。有的誇獎我體力不錯,學過擒拿術;有的讚揚我的話說得漂亮;不過,也有人擔心將來他們會來報仇……
我微笑,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