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手記
六、活出新人生
銀髮不寂寞,尋找自己快樂的生活。
年過七十,含飴弄孫有撇步,她勤讀幼童教育,上課不遲到、下課不早退,期望隔代教養,亦能成就好子孫。
她戴著老花眼鏡抄經文、瞇著眼睛學編織,毛線一整綑、毛衣慢慢織,遇見難題、不恥下問,今天不懂、明天再來,機會不待人,有心有準備、總有一天能學會。
夾雜傳統與現代的細膩手工,雙手操縱與深耕,總體的設計,掌握潮流。
研習技藝,需要體力與耐力,她與她的姐妹淘,相互研究於編織的技巧,一針一線、都是學問。沒有讀過什麼書的女人,憑著不鬆懈的學習精神與不服輸的個性,成就了一樣樣的飾品。
我的骨頭很僵硬,連彎身都要小心;她在我面前表演了一段劈腿功,身段柔軟很輕鬆,我不禁驚呼讚嘆她的骨質不鬆散。
牙牙學語的孫女口中嚷嚷喊阿嬤,從溜滑梯順勢而下;她陪著她,玩過一趟又一趟,我站在旁邊看得頭昏眼花、她卻沒有差,一邊照顧孫女、一邊細訴年輕事蹟。
丈夫上班忙,她獨挑大樑顧家園,雜貨店、洗衣間、撞球、小吃,每家開店都一樣;阿兵哥、上前線,駐防在她家的地上,蓋平房、有隔間,床舖一張又一張,共分上下床。
休息時間,嚷嚷一聲老闆娘,要吃要喝,不需多久,很快的遞上,銀貨兩訖,家庭生計多一筆。
部隊遠離,也結束了營業,有一點年紀的她,尋找快樂的寄託,將精神與體力,用在學習。
生活有規劃,機會自己找,日子不寂寞,銀髮族給自己更多開放的空間。
揮別環境的艱苦,抉擇在自己,銀髮族不狹隘地走向人生下一步。
七、先生對不起
炙熱的夏季,太陽一大,縱然不說話,嘴巴也乾得不像話。
我進入一家商店,舉目四望,不過是要買一瓶運動飲料,怎麼就是看不到。
櫃檯附近,蹲著一位髮長遮頸、在我看來應是女性的售貨員,「小姐,請問………」。
話還沒說完,他緩緩起身轉向我,看到了他的喉結,我頓時愣住,回了神,「小姐,對不起,哦,不,先生,對不起!」
他不屑地看著我,彷彿在對我做出無言的抗議,空氣暫時凝結。
沉默幾秒,我要的飲料,缺貨,這是他說的,心裡暗忖,真缺貨、假缺貨、還是不想賣給我?
很渴的走出該店,像卒仔一樣的再跟他說道歉;他盯著我看,不發一語,這意味著什麼,要殺、要剮,不會吧?
過沒幾天,我又路過該家店,探頭一看,似曾相似的臉龐,在眼前,是他嗎?長髮不見了,乾淨俐落的男人髮型,這就是我一向認為最標準的造型,看起來舒服多了。
推開門,走了進去,其實,我是要確定有沒有眼花。
「歡迎光臨!」是同一人嗎?前後態度、怎麼差這麼多?
我的心裡產生狐疑,眼光也跟著懷疑,他倒是先開口,「阿姨,妳是不是嚇一跳?很多人看側面,都把我當女生,所以,剪一個大家能接受的髮型。」
此刻,我很矛盾,「髮禁不是解除了嗎?你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
「他人的觀感很重要。」他不假思索的說。
「你這髮型好看多了,年輕帥氣、又有朝氣。」我打心底讚美。
「以前不以為意,那天被妳喊小姐,怪難為情,當下決定處理。而且,我媽也不喜歡看我披頭散髮,她說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他說。
「對不起哦,那天真的很尷尬。不過我的觀念和你媽媽一樣,也是認為男女有別。」媽媽的話有聽進去,還是孝子哩,不錯哦!
八、芳蹤在何處
市場擺攤為賺錢,辛苦藏心間,一年四季,冬嚴寒、夏酷暑,除颳風下雨、作醮祭祀,隨時都能見蹤跡。
騎樓下,她揮汗整理由庫房推來的東西,男女的衣物,分門別類地排整齊,這是她每日固定的作息。
挺著大太陽,我用包包遮住臉,走在這條人來人往的菜市場,尋覓所需。
遠遠就看見她在講手機,不斷地朝我揮手,示意我過去。當我跨越馬路,她和對方謝謝再聯絡,不舒坦地對我說,做了好幾年的生意,什麼客人沒見過,竟然栽在一個招搖撞騙的女人手中。
對方取走一件數百元的睡衣,告訴她每天都會來往街道,並且留下姓名,言明他日還錢;基於和氣生財、顧客至上,同意讓她攜回家。不料,日復一日、未回轉;拿了衣服、不付賬。
經營小本生意,就賺那點蠅頭小利,她說,倘若遇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她會伸出援手,因為人都有不方便的時候。但對方,經她打聽,是個爭議人物,家人雖與她同住,卻與她畫分了界線,同樣是女人,自己靠汗水賺錢,而她卻想不勞而獲?
太容易相信別人,吃虧的是自己,千言萬語,她只冀望其他商家,不要像她一樣上當受騙。
九、珍貴的延續
香客以莊重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步伐,提著供品與香燭,進入寺廟中,燃香保平安,嘴中念念有詞,家和萬事興、驅邪除煞人安心。
小小三輪車,駛入廟前空曠地,車上的木偶栩栩如生,懸絲半空中,出盡鋒頭在天庭聖地,酬謝神明、娛樂百姓。
活味十足的傀儡戲,身上繫緊小絲線,線在手中不能亂。當鑼鼓響,善男信女謝神明,感恩天上庇人間,無盡保平安。
作醮謝戲,結婚酬神,不需太大的空間,只要一處小地點,戲棚與神明面對面,虔心誠意看得見。
獨特的操偶技巧,傀儡木偶掌控於手中,線條牽引在身間,操縱技術相當成熟地一搭一唱,牽幾下、動幾下,眾人目光跟著游移正前方,娛神與娛人,天上人間一起來共享。
隆重的禮儀,驅邪納吉、五穀豐收,裡外都安康;記憶特殊的技藝,在酬神謝神的時刻,略顯老舊的木偶,扮演重要的角色。
瞭解深邃的內涵,揭開傀儡戲由來已久的神秘色彩,逐漸凋零的劇團難得一見,亦瀕臨失傳的窘境。而技藝要延續,多一點演出機會,也多一些新血輪的加入,方能一輪接一輪的出入神台與戲台之間,將這些頗具文化意義的智慧,發光與發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