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有趣的俗語集錦(三上)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2,298

去了一趟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半個月探親之旅回來,在好幾個場合中,遇到了幾位熟識朋友的鼓勵「陳校長,妳去旅行回來了,我們都等著看妳的俗語續集,趕快再寫吧!」,簡單的兩句話卻帶給我無限的鼓勵與再續寫的勇氣。
◎「雨蠅舞屎杯。」「雨蠅」即蒼蠅,「舞」即舞動之意,「屎杯」即盛裝屎之器皿,蒼蠅想要舞動屎杯是極不可能的事。此句通常譏諷自不量力者的用語。
◎「橫柴舉入灶。」「灶」是以前的人炊飯煮菜的地方,灶有灶門、煙囪,灶上放一鐵鍋和蓋子,從灶門放入燒煮用的木柴一定要採直的放入才行,因灶門不大,如用橫放一定不能放入,而火就無法燒著,飯菜自然無法煮熟。此句形容有些人明知事不可為而偏要去做,真是鴨霸亂來。
◎「一個嘴,含一個舌。」此句是形容一個人不善於言詞,不愛講話。而另一句「一嘴掛雙舌。」意思正好相反,此句則是形容一個人不但善於言詞,而且是舌燦蓮花,口若懸河,能將死人說成活人一般,這種「一嘴掛雙舌」的人,多半是擅長法律訴訟、爭辯之才。
◎「一個錢拍二十四個結。」此句是先家翁任璽公生前常說的俗語,他老人家告訴我們說:古時候用的銅錢中間都有小孔,用細繩子穿起來,一般是每十個銅錢打一個結,此句「一個錢拍二十四個結。」是形容一個極吝嗇的人,對錢是有入無出,視錢如命,捨不得花用之譏諷詞。
◎「一個剃頭,一個扳耳。」我婆婆常吩咐四小叔和五小叔各自去分辦一件事,可是兩位小叔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似的同時間先去做好一件事後,再同時去做另一件事。明明一件事一個人就可以做好的,何必要浪費兩人的時間?所以我婆婆就會罵上他們這句:「你倆個死囝啊!每次叫你們做事情,都要一個剃頭,一個扳耳,不會自己去做嗎?」,表示工作效率差的意思。
◎「一斤肉伓值四兩蔥,一斤子伓值四兩尪。」俗語有人如此唸:「炒肉炒菜有蔥才會香」。所以儘管肉很多,還是要有蔥來配著炒才香才好吃。「一斤子」意思是表示子女很多,「伓值」即不值得也,「四兩尪」即丈夫,丈夫係一輩子的伴侶,他不但是妻子衣食的依靠,更是老來伴,子女雖然很多,他們長大各自成家,嫁尪娶妻生子,各自疼妻惜尪愛子女都來不及,那有閒情逸緻再來管你這老媽子,所以說「一斤子伓值四兩尪。」
◎「一分錢一分貨。」一般人買東西的心理,都希望是俗又大碗,但是世上,賠錢的生意是無人做的,做生意的人總要有相當的利潤,不然叫他賠錢捨本、吃飽換餓的事情任誰也不幹,「一分錢一分貨。」是很公道公平合理的生意,現在所流行的『不二價』就是大眾皆能接受的「一分錢一分貨」服務品質原則。世間已無「烏托邦」的人存在了。
◎「也著神,也著人。」「著」在此作「需要」之意。「人」指醫生。先祖母在生前每遇到鄰居的家人生病時,常會主動去關心,也常習慣的說:「也著神,也著人。」這一句話,意思是說人生病時,除了求神問卜拜拜之外,也需要延請醫生診療服藥才能快好之意。
◎「舉頭三尺有神明。」據說每個人的頭頂上三尺之處,都有神明的存在,在冥冥之中監視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所不在的神明,他將一點一滴的記下每個人的善惡行徑在功德簿上,作為日後的獎懲報應。這句俗語與「神明佇在咱ㄟ頭殼頂。」意義相同。都是在勸世人為人處世皆要憑良心,為善積德,庇蔭子孫。千萬不可為非作歹,禍遺後代,語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辰未到。」
◎「五福難得求:富、貴、財、子、壽。」「財、子、壽」三尊係民間百姓家裏大廳案桌上與觀音菩薩常同時供奉的喜福之神,這三尊喜福之神專司降福給好人。先祖母生前常教示(誨)我們晚輩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財(金錢)、子(子孫)、壽(壽命)無法強求。」人世間應一切順其自然,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所以凡事要看得開,只要求平安,不要求長壽。
◎「燒一條清香,較好過 豬羊。」真正的大道神明應該也是不喜歡收受賄賂的,供品再多,相信神明也是不會收受的。所以要拜神,祇要以一顆虔誠的心,點一支清香向神明禱告即可,用不著要殺豬宰羊大費周章。何況現在凡事注重環保,有些寺廟還鼓勵眾信徒擅用心香,「合拾問訊」即可,連燒一條清香亦可免了。其實另一句俗語說得很好:「做人若有良心,初一、十五著免點燭燒金。」不是嗎?
◎「傍神,作福。」「傍」在此作倚靠之意,以前的人生活困苦,平日生活節儉,粗茶淡飯圖個溫飽即可,祇有等到逢年過節或是村中宮廟神明誕辰紀念日,大家都要準備豐盛的三牲供品來拜神,之後順便全家人吃一頓好料的打打牙祭,所以說「傍神,作福。」
◎「鳥仔傍冬熟。」「冬」指農作物收成的季節。鳥兒倚靠著農夫一年各季農作物收成時,不管是高粱、玉米、大小麥、稻子、粟、豆類……等成熟時,鳥兒們皆可大飽口福一番。
◎「鴨母跋落潘ㄎㄚ(坩),腥臊一頓。」「潘ㄎㄚ(坩)」即餿水缸。鴨母生性在水裡游及覓食,在無意間跌進餿水缸,非但毫髮未傷,反而在餿水缸中,大肆飽餐一頓,豈不是碰到好時機因禍得福嗎?
◎「城隍爺ㄟ骹尻,汝也敢摸。」「城隍爺」據說是受天上玉皇大帝指派為代天巡狩,專司對付惡人的神。「骹尻」即屁股。本縣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二日是浯島城隍爺出巡的大日子,今年在李縣長沃士先生的大力主政下,更較往年不尋常,由金城鎮主辦的「迎城隍千人蜈蚣座」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兩岸三地的各方城隍爺受邀,聚集交流出巡更是盛況空前,連馬總統也特電祝賀,李縣長沃士先生大樂,實增添了金門城隍爺無上的神氣與光彩。可見大家對城隍爺之崇敬與信仰。「城隍爺ㄟ骹尻,汝也敢摸。」這句是形容一個人膽大包天,胡作非為,竟敢「在老虎嘴上拔虎鬚」,或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的意思。也有另一句語義相同的俗語:「城隍爺ㄟ頭殼頂,汝也敢挲(?沙ㄙㄨㄛ──撫摩)。」
◎「七爺,八爺。」今年和往年一樣,四月十二日城隍爺出巡時,一高一低的七爺、八爺是必須陪駕出巡的重要角色。七爺和八爺是道教中的神祇,為了讓很多和我一樣對「七爺、八爺」一知半解的信眾,能有較深一層的認識,特地向地區多位對文史頗有研究的學者去請教,結果很感恩金寧中小學校長許維民學弟,他毫不自私的將自己辛苦搜尋的有關「七爺、八爺」的故事資料,願意分享,用電子郵件E給了我。
故事內容如下:「七爺又名謝將軍,俗名謝必安;八爺又名范將軍,俗名范無救。謝范二將軍,一位身高一丈四,一位身高僅五尺。傳說他倆是福建閔縣人,自幼情同手足,有一天相約外出,走到南台橋下,天烏黑將下大雨,七爺要八爺等待,他回家去拿傘,不料,一會兒大豪雨傾盆而下,河水因而暴漲,八爺為了遵守約定,不願離開橋下,竟因身材矮小,被突然暴漲河水淹死,當七爺拿傘趕來時,八爺已被洪水捲走,七爺痛不欲生,也要投河殉死,卻因身材太高,水淹不死,就吊死在橋頭的樹下,這一幕感人的故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後,就派他們當城隍爺的部下,專門負責捉拿陽世間作奸犯科的罪徒來接受城隍爺的審判。
七爺謝將軍身長,頭戴白帽,上書「一見大喜」四字,口吐紅舌(因他是吊死在樹下),眉頭緊鎖,一臉惶恐狀,身穿白袍,右手拿一把羽毛扇,傳說扇子的每一根羽毛,都寫著作惡人的名字,左手拿令牌,的確是人見人怕,又被稱為「白無常」。
八爺范將軍矮胖,頭戴黑帽,面色黝黑,臉額有深深皺紋,眼眶深陷,瞳孔突出,嘴巴開啟,有憤怒神色,身穿黑袍,左手拿著「賞善罰惡」的牌子,右手持枷鎖鐵鍊,又被稱為「黑無常」。這兩位捕拿惡鬼的專差,形狀怪誕,叫人懾服,有人說「謝必安」,就是酬謝神明則必安,「范無救」,就是犯法的人無救。從他們的外表看,一個是身材高大,頭戴長高帽,手持羽毛扇,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這位是謝將軍,另外一位則是個子較矮小,頭比較大,但是性情很剛烈,又妒惡如仇的范將軍。他們兩人為遵守信約而被洪水淹死及上吊樹下身亡,後人為了表彰他倆重守信的精神而犧牲,將之奉為神明,流傳至今。又因他們兩位常形影不離,現在有人如看到兩位身材一高一低的好朋友走在一起,也會用「七爺、八爺」來嘲諷一番。
◎「二十四節氣。」打開每年的「春牛圖」及金門合作社贈送的「農民曆」,就可來認識二十四節氣。在西洋的曆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四個節氣作為四季的中心,而我國的農民曆裡把節氣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為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順序,將每個節氣名稱各取一個字首按著順序組成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歌訣:「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逢,秋暑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二十四節氣及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農民根據這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從事安排農耕活動。下面一首「五穀豐歉詩」更道出了二十四節氣的精髓,也更顯現出祖先前人智慧的偉大與智慧、經驗的結晶。「五穀豐歉詩」的內容錄撰如後:「立春最喜晴一日,元旦景雲光齊天;與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驚蟄雷鳴未足奇,月內相逢三卯日;春分有雨病人稀,豆麥棉蠶處處宜。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穀雨相逢初一頭,只憂人民疾病愁。立夏東風少病遭,時逢初六果成多;小滿甲子庚辰日,寄生蝗蟲少稻禾。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菜園內受風災。小暑之中逢酷熱,五穀田禾多不結;大暑若不逢災危,定是三冬多雨雲。立秋無雨是堪憂,萬物從來只收半;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亦難留。白露秋分多晴氣,處處歌聲好晚禾;秋分只怕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寒露霜飛侵害民,重陽無雨一冬晴;霜降月紅人多病,更遇雷鳴米價增。立冬之日怕逢壬,來歸高田旺用心;小雪若逢壬子日,小民又受病災臨。初一西風盜賊多,更兼大雪有災難;冬至大陰無日色,來年定唱太平歌。塑日西風六畜災,棉絲五穀總成堆;最喜大寒無雨雪,下歲農夫大發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