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北勢溪
誰吃呀?
伯伯吃。
怎麼不買粽子?
咬不動。
阿明聽了她們的反應,馬上改善,粥要煮得稍爛,粽餡要挑軟的材料,以迎合老年人的咀嚼能力。
住在我家後面有一個年近六旬的詩人,走路看天上的雲,從不和人打招呼。我知道他,過去在馬祖當兵時,有一個作家訪問團,裡面就有這個詩人。他的朗誦詩,讓人聽起來陰陽怪氣,中腔西調,滑稽可笑,莫名其妙。那時,我是補給組文書士,程度低,不懂。問袁軍需,他也聽不懂。不過,他卻聽出來這位詩人是靠寧夏搭界的甘肅人,因為五十八師曾在那兒駐防兩年。袁軍需還是軍需上士呢。
他這種朗誦詩對於軍人有啥用處?
袁軍需無以為答,只是傻笑。
當時我想,大抵袁軍需也沒啥學問,否則:這個詩人怎麼能在電視上講話呢?詩人能上得了電視,沒有兩把刷子咋行?
有一天,這位詩人帶了幾個朋友走進麵店,竟然朝我咧嘴笑了:「老鄉,五碗炸醬麵,兩盤炸溪蝦,泡菜多給點小黃瓜。」
我嚇了一跳。詩人為啥朝我笑?怪哉。
「我們坐裡面那個位子,行唄?」
「不行。排隊。」
「排隊幹啥,又不是看電影,買票。」
我充耳不聞,走近麵鍋,和阿明交換了一個眼神。等到詩人走近麵券櫃檯時,阿明對他搖手:「歹勢,沒啦。」
什麼?
沒啦。
若是惹火了阿明,他的拳頭可以揍得這幾個傢伙呼天搶地,無語問蒼天!
走吧。
走好,別讓車子撞到。
北勢村的老官僚,晚間打麻將,常打電話吵醒伙計,叫他送炸醬麵,而且不要涼的。
伙計聽我的話,置之不理。
這些老傢伙總以為他是逼迫清廷下台的元勛,拯救了我們。把我們視為奴僕,應該伺候他們的喜怒顏色。謬矣。
阿珍真有眼光,買了地,種上芥藍菜、大頭菜、小白菜、黃瓜、蕃茄、甜辣椒、白蘿蔔、芹菜、香菜、絲瓜,它是做泡菜和涼菜的來源,一年四季用不完,真好。這種大眾化的食物,怎會沒有顧客?
那天,一個北京旅遊團來吃麵,一位京客高談闊論,聊到「滿漢全席」,他似乎有點驕傲,向我們介紹這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