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的情愫─寫在母親走後的300天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的路只能一個人走、有的關卡更是只能一個人過。」這個道理直到媽媽往生才有深刻領悟。
加護病房30日體會出人生過程中的最大挑戰!猶記媽媽剛進加護病房時有如沙場戰士,十分抗拒治療,老爸不斷向護士表示歉意:「請多點耐性、擔待她的大小姐脾氣!」由於一天只有二次個把鐘頭的會晤,爸爸每天一早直到晚上都在守候,就怕錯過寶貝時刻。連護士們都疼惜而勸阻,老爸反而自解嘲比她們上班者還更盡職。
自小就常聽到親友對他們倆鶼鰈情深的情誼稱羨;在加護室這一段時期裡更經由老爸投入的照顧心情,感受出夫妻情義之理。真如詩句「執子之手、共度白首。」
有人說「夫妻間先行者是福氣的人」真的,老媽是幸福者!倘若不是爸的貼心與無微不至,老媽的身體健康真是堪慮。尤其爸退休時原本計劃夫妻倆同遊四方,無奈可能爸不能放輕鬆,自退休後媽的身體便逐漸亮起紅燈,十多年來得守護媽媽於病榻前,可謂情深義重的寫照!
記得老媽常叮嚀我們姊弟一句為人之道「比爸看起來年長稱謂伯、反之稱叔;若比媽看起來較長謂之嬸、反之謂之姨!」這麼簡易的言行舉止卻讓我帶來日後職場受益匪淺的助益。猶記日本企業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創辦私塾時強調「素質之心」,其實正是淵源於儒家思維,~倫常之道!我何其幸福能身處於耳濡目染之家教薰陶中。
古云嚴父慈母,我們家似乎是嚴母慈父!生活點滴老媽總是要求得很嚴謹,地要往內掃、擦地要用抹的~有好一段時期都是跪地抹擦、洗衣服要男女生分開洗……因此親友們常向媽媽開玩笑「娶你們家女兒做媳婦是幸福、但要嫁到你們家當媳婦可不容易呀!」回味自律管理甚嚴的我,原由是其來有自!
「男主外、女主內」是印象中「家」的組合方式,一向老爸是主張「君子遠庖廚」,我們還常取笑爸~可能他最拿手的就是蛋炒飯吧!但是自從媽媽生病後,每天爸都得進出菜市場,張羅三餐菜色、似乎角色扮演的落差與轉換根本不需要靠任何教育訓練,只要從生活的歷練即可淬勵而達成效果。
家族中就屬爸媽之間的相處令親友仿效,當然受到的敬重更是難以言諭,常常是讓親友團聚的重心。因此與其說是父母的身教,不如說是子女倍受庇護。
我們一直期望媽媽的病情日有轉機,但似乎老天爺都忌妒這種福份,爸說老媽只是睡著了,親友說老媽升格做菩薩、做仙了,無論如何老媽真是解脫病痛……也讓老爸可以放鬆!這更是另一層次的福氣。
自媽往生後,我們姊弟便在殯儀館守靈陪老媽,以前我是最忌怕此等相關事宜,但這段時間裡卻絲毫沒有半點畏懼與惶恐,有的只是多一份與自己心靈沈靜的對白。這應也是媽媽的守護與疼惜吧!
處理媽媽後事的點滴更看出爸爸的貼心、細膩,在任何枝節都要關照,唯恐無法呈現完整的心意!爸說這是能為媽媽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機會、是意義、更是多一點的幸福。我想「始終如一」並非指工作、愛情,而是一種面對的態度吧;我深感從長輩身上習得悟性的幸福是如此彌足珍貴。
一路走來哭似乎離我而遠去,長輩們教我要哭出聲才好,可是不是出聲哭泣才是不捨!這段日子學習到藉著捷運細訴心情,反而找到紓解的出口(原來方法是走到盡頭的活路!)。只是被觸及心靈深處仍不免會有熱淚盈眶的感傷,尤其有人表示關注時更顯心靈哭泣。所以在夜深人靜時往往還是不由自主產生心疼的心境,自問真的走出傷處嗎?不!還沒完全!只是理性的智慧在導引、克制。
每天在工作中的自己似乎早就忘記了思念這回事,但只要回到家中獨處時刻,仍舊會滿懷惆悵,省思職涯中自己的得與失!好勝與追求持續成長應是得失間的最佳平衡點。曾經為證實任何事皆是全力以赴,亦曾放下自我、配合對方,不過卻換得印證的真實性!也更讓自我更添一份獨立與堅毅感!
每天、每站、每回在停靠間總有些許的回顧,想都要記錄下來慢慢咀嚼回味,但這是貪心!愈趨抓住卻似離得愈遠,滿是思路卻似片片模糊……常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當茫然退卻逐漸形成時,總似有另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周遭鞭策叮嚀,有如愛的負擔、甜蜜的承受!這時心中不由然追憶起365天的幸福與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