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北勢溪
人和人之間,互相瞭解,才會發生真正的感情。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對待別人,那豈不是紙上談兵,空口說白話?
眼前,海峽兩岸夫妻離婚的日有數百對,家常便飯,不足為奇。既然親如夫婦,尚且如此,民族分裂又有什麼遺憾!兩百多年前,世界上哪有美國這個國家?它還不是從英國分裂出來的!
聖誕節,接到李發從美國打來的電話。想不到他去了加州,進了餐廳,卻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衷。他做的菜,既不被大廚肯定,也不受顧客的喜愛,因為不合乎當地人的胃口。至於他的炸醬麵手藝,用不上。也許去海峽對岸的蘭州,可以被重用。
聽李發的口氣,想返回台灣。我問:「你太太不是想住美國麼?比較安全,生活條件也好。」
她後悔了。想回北勢村。整天流眼淚,想阿母,怎麼辦呢?
那就回來吧。麵館正需要你。
「包種茶改良中心」落成了麼?
沒有修建,立法院沒有通過這個議案。
李發笑起來。
趕快回來,我等你。
春節前,麵館、美髮館生意最忙。李發回來安頓好之後,立即參加工作。駕輕就熟,炸醬麵、大滷麵、麻醬麵和拌麵,都是他的拿手工藝。許多熟客都認得他,彷彿他在場,顧客不會吃虧。
李發回店,很多職工說他並未改變,只是見了熟客,先說「嗨!」別人跟他談話,他總是「嗯哼」,這是讓人覺得奇怪的事。
我卻發現李發去了一趟美國,帶回了衛生習慣。他每天總抽空將麵鍋、桌椅擦拭乾淨,而且檢查冰箱、冰庫以及瓦斯開關,是否安全。他身旁的助手也有樣學樣,這是值得可喜的進步。
李發是我的徒弟,伙伴,他的聰明才智,確實不錯。他在美國華人餐館,無法發展自己所長,但在我身邊,卻發揮了他的麵食的創意和潛力。這次回來,首先建議製作小菜,以少而精為原則,好吃可口,而且賺錢。他研發的包子,真是好吃。我和阿秋原想做小籠包,李發反對,覺得包子比較有利,而且可以賣涼包子,還可以讓顧客帶走。經過多次試驗,調配的餡料,美味可口,特點是皮軟、餡飽、鮮嫩,吃了上癮。
他的創意別人不甚理解,我店的麵食品,除了炸醬麵、大滷麵、麻醬麵或拌麵在座位上進食,其它包子、粽子、炸醬飯盒、小菜、泡菜,儘量讓顧客買了帶走,免得造成麵館的擁擠現象,而且能夠擴展「北勢麵館」生產食品的實力。
當年,賣了一陣粥,生意不錯,然而一堆老太太喝一碗粥,卻跟街坊鄰居聊上四、五個小時,咱能好意思攆人家走麼?李發建議「停止賣粥」,阿明還猶豫不決,問到了我,我同意停止。賣粥和賣豆漿一樣,它不是「北勢麵館」的發展方向。
自從「北勢麵館」擴大營業以來,我便倡議反對接受顧客賞賜小費的陋習。買主和賣主平等,前者不是老爺,後者不是奴僕,何以顧客要給店方「小費」呢?在舊社會的飯館,有錢的大爺吃過飯,臨走,還有伙計送行,高聲吼叫一聲:「小費二十塊」!另外有伙計接話,吼叫「謝啦!」這是給顧客的榮譽,也提醒正在吃飯的客人:你付款時別忘記付「小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