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十三
今年五月,前往台北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觀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展」,正巧高雄高苑科大資訊傳播系也在園區內舉辦畢業展,其中有一社團名為「諺語鳪習班」,深深吸引著我,他們的主題是「大人無講古,囝仔不知寶」,此處所說的「古」,是指「諺語」,經過大四生陳怡茹的詳加解說,讓我驚訝不已,新生代竟然對閩南俗諺產生研討的興趣,深感後繼有人,令我喜出望外。
阿娘的俗語話已曾寫過十二篇,約有五百則,如今又經八個多月的搜集與記錄,累積了八十則的俗語,願在此提出,以就教於先進同好人士。
△「姑換嫂,一邊好,一邊倒。」──「姑換嫂」即是兩家雙方姊妹交換,嫁給對方的兄弟。在稱呼上,相當於「姑嫂交換」,本是親上加親,好事一樁,然而根據民間習俗的說法,其結果經常是一邊家道興旺,一邊家道中落,似乎不太看好這種交換方式。
△「家若欲敗,姊妹仔做同姒(娣姒、妯娌)。」──姊妹一起嫁給一對兄弟,形成妯娌關係,照常理看,應是親上加親,情上加情,但在民間上,仍是不被看好,將會造成家道敗壞。看起來比上則更慘,上則機率一半,本則更低,是否前人歷經長年的觀察統計,才下如此斷言?
△「紅天赤日頭,有雨無溝流。」──烈日當空,晴空萬里,即使有雨,也是微量,豈會流進溝內,形成水流。
△「六月入秋緊溜溜,七月入秋流秋油。」──秋季橫跨農曆七八九月,如果是在六月提早入秋,天氣涼快舒適,日子快而易過;但若在七月入秋,則是炎熱難耐。「流秋油」是指秋天流汗。
△「娶某著看老母,掠豬著看豬母。」──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女」,女兒與母親最親近,自幼仿效其母,幾乎一個模樣,所以選擇妻子可觀察其母;同樣地,如果豬母長得肥壯,又很「續食」(食慾很好),飼養其所生的小豬,一定「好飼擱 大」,也幾乎相去不遠。
△「三腳貓笑一日狗。」──彼此各有缺陷,卻互相取笑對方,表示二者半斤八兩,相差無幾。
△「兩枝甘蔗靠門後,公婆食到老老老。」──金門每逢農曆春節,會在兩扇大門後面,各靠一株含頭帶尾的甘蔗,這是做媳婦的一番孝心,祈求公婆長命百歲;另有一說,祈求孩子有頭有尾,順利平安。母親說:甘蔗於除夕日擺放,正月初四取出,甘蔗可食,甘蔗頭可種植。
△「孤酸,生子無尻川;孤獨,生子無腳目;飫鬼,生子無腳腿。」──孤酸即吝嗇小氣,孤獨即不能合群,飫鬼即貪小便宜。這三者在德性上皆欠理想,而且受人鄙視,因此以這三種「下場」警戒與恐嚇,希望他們收斂改正,以免禍延子孫,自己受累。
△「一日剃頭,三日緣投。」──父親生前最愛理髮,快則十天,慢則兩週,每次都在倒數理髮之日,原因無他;理一次頭髮。至少可維持三天的俊美帥氣,昔日重視門面,由此可見一斑。
△「三日剃一 (次),緣投緣 褪。」──承上則,理完頭髮,面目一新,可以緣投三日,倘若三天理一次,俊美的面貌便一直持續,永不消退。
△「穿裙穿襖,呣值剃頭挽面好。」──昔日男性理髮,女性挽面,皆在整修面容,雖說「人要衣裝」,但由前面兩則可見理髮之優勢,因此,即使穿著華麗。也比不上剃頭挽面好看,足見面貌之美重於服飾之美。
△「 (美)腳蔭面, 頭蔭身。」──昔日女子流行裹小腳,因為腳是美的起點,如果腳嬌小可愛,對於面貌便會產生加分的效果;同樣地,如果面貌姣好,對於全身也有正面的影響,換言之,全身的焦點在腳,而後面貌,再來全身,三者之間具有相當的連帶關係,這是昔日的審美觀,今人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大門開透透,錢銀自己到。」「門閂開透透,新婦自己到。」──農曆新年,總會說些吉祥話,每在正月初一,新年伊始,無論是求財或求媳婦,都可在此時,一邊開門,一邊唸著,據說此時最為靈驗。需求者不妨一試。
△「二九暗,歸暝光。」──「二九暗」,在此指除夕夜,記得兒時,母親總會點一盞小油燈,直到天明,不准我們吹熄,這在習俗上的說法應是象徵光明的延續,希望來年好運連連。
△「圓仔圓轔轔,子孫一大陣。」──這是在冬至節令,邊搓湯圓邊說的一句吉祥話,祈求多子多孫多福氣。
△「馬加無味,家鴒 飼。」──母親說:馬加魚肉較硬,味如嚼蠟,並非佳餚;而家鴒嬌小柔弱,不易養活。前者屬於飲食,後者偏於飼養,上下二句,除了押韻,似乎搭不上關係,為何湊在一起,不得而知。
△「烏賊肚,馬加箍。」──烏賊即墨魚,腹內有墨汁囊,比喻黑肚番,不明事理,難以溝通;馬加箍即馬加魚切塊,肉質硬澀,難以入口,比喻不知好歹,二者藉物喻人,頗有意義。
△「無三不成禮,無四不見體。」──不達三個,不成禮數;不到四個,不見體面,換言之。為求禮數周全、更具體面,三樣四樣,是個理想的成數。本則純屬個人臆測,不知是知否正確?
△「穿破裘人人驚,討客兄上大廳。」──遇穿破裘者,避而遠之;見討客兄的,迎入大廳。表示笑貧不笑娼,財富至上,人品居下。
△「穿破裘的出大堵。」─「穿破裘」表示窮人,「出大堵」表示出手大方,試看報導:三不五時就見一位老榮民或拾荒者,對自己省吃儉用,但一捐就是數十百萬,即為明證,也是典範。另有一說:窮人因為經常出手大方,所以生活難以改善。
△「歹看查某愛照鏡,無錢人愛算命。」─其貌不揚的女子,由於缺乏自信,仍不斷照看鏡子,尋找是否有可取之處;家境貧窮的人家,比較喜愛算命,希望算出好運或藉由改運,期盼早日脫離困境。
△「算命若會靈,世間無窮人。」有人說:「算命如果靈驗,大可為自己算命,何苦擺攤?」又說:「窮人都去算命改運,世上也就沒有窮人了。」此話似有幾分道理,正所謂「算命嘴,胡累累」,說得天花亂墜,卻是模稜兩可,而且算命仙的說法,派別紛紜,莫衷一是。
△「要嫁人雙張犁,呣通嫁人雙個火雞。」──「火雞」指早年燃燒煤油的一種炊具。根據母親說法:「雙張犁」表示田園廣闊、農事繁忙,雖然辛苦,但至少可圖溫飽;因為農夫一般用大灶炊煮,「兩個火雞」表示並非務農,而是從事其他行業,則不一定有飯吃。
△「娶著好新婦,萬項成;娶著歹新婦,萬年窮。」─娶到好的媳婦,事事順利,項項成功;娶到歹的媳婦,窮苦萬年,禍延子孫。好歹媳婦,一成一敗,一富一窮,天壤之別。也足見媳婦在家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腳真短,頭毛大拋火,娶來蔭家伙。」這是母親聽臺灣的運動伴轉述而得的,指在選娶媳婦的條件,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腳要短小,二是頭髮要茂密,這樣的女子,娶來之後,必能庇蔭子孫,家財萬貫。
△「 (美)人,無 命。」─美女經常命途多舛,未見命如人美,與「紅顏多薄命」意同。
△「美醜無塊比,愛著較慘死。」─美醜是比不完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重在喜不喜愛,是否看對眼,一旦愛上了,簡直比死還痛苦,那時已分不清美或醜了,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人著有話,有米著有 (米殼)。」─人多嘴雜,只要有人的地方,閒言閒語、議長論短的話便會相伴相隨;就如同有米就一定會有米殼摻雜其中,閒話如同米殼,皆是難以避免的,勉人不必過於介意。
△「龍交龍,鳳交鳳,隱痀的交 戇,三八交叮咚。」─昔日婚嫁,著重門當戶對。龍鳳泛指富貴人家,而駝背的就要追求愚蠢者,彼此各有缺陷;三八阿花也剛好搭配吊兒郎當的,正因行為皆有瑕疵。上述配對若結秦晉之好,條件相當,日後怨言較少,頗合情理。
△「揀子婿 ,呣揀家伙底。」─子婿 是指女婿長得才貌雙全。挑選女婿時應著重其外表與內涵,不可貪求家世財富。
△「查某子,賊。」─這是譬喻的修辭,由於女兒嫁出之後,每次回到娘家,常會搬走一些娘家的物品回到婆家,故以「賊」比喻,但本則並非絕對,如果夫家富裕,此則便不成立。
△「查甫子得田園,查某子得嫁妝。」─這是舊時的慣例,男子才能分得家產,女子嫁出之後,就如潑出去的水,因而就以嫁妝來做些許的彌補,以求取男女的平等,然而今日民法規定女兒可分家產,與兒子並無差別。
△「父一頭,母三擔,公婆一菜籃。」─「一頭」相當於半擔,表示在教育子女方面,母親分量最重,父親只佔六分之一,而祖父母則相當輕微。試看歷史上的名人─孟子、岳飛的母親,都是母教的典範。古時「男主外,女主內」,父忙於外務,厝內事情,只好落在母親身上,故以母教為重,然而三字經又言「養不教,父之過」,又以父親為主,總而言之,教育子女,父母同等重要。
△「飼某飼仔肥卒卒,飼父母剩一枝骨。」─以前曾寫過「細漢父母生,娶某是某生」,與本則關係密切,亦即娶妻之後,對妻子照顧有加、衣食無缺;對於生身父母則置之不理,以致三餐不繼、瘦骨嶙峋。
△「骨力食力,貧彈吞涎。」─勤勞的人,自食其力,必能溫衣飽食,自給自足;懶惰的人,好逸惡勞,衣食無著,只能乾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