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功夫在詩外

發布日期:
作者: 牧野。
點閱率:1,003
字型大小:

 我年紀不小,見識少,遇事便感到奇怪。這就是「少見多怪」的實證。過去海峽兩岸不通消息時,偶爾出國看到簡體字的報刊,感到新奇。有次發現一則文壇軼事:小說家杜鵬程寫長篇小說,原稿送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竟然堆滿了一網籃。看了這件新鮮事,讓我終身難忘。為什麼人家那麼刻苦有耐心呢?咱們作家會炒作,新書還沒動筆,便在傳播媒體發出消息,作品剛脫稿,則三日一大炒,五日一小炒,吹吹打打,喇叭奏花腔,開討論會,請來外來的和尚道士,唸經。等書印出來,舉辦新書發表會,造成普天同慶的高潮。
不料,上海灘的紅衛兵作家,更會炒作,他看準了陽光普照的台灣,可以撈到版稅,騙到凱子,索性在此開一個炒作分會。海派比台派高明十倍,台派甘拜下風,妙哉。時間是一位無情的老人,他不買炒作的賬,你是紅衛兵也好,文化掮客也好,只要過了一兩年,等到凱子患了精神衰弱症以後,你的任何「苦旅」都會化為紙漿,成為再生紙,供給市民拉屎擦屁股用。這種會炒作的「詩外功夫」,是邪門歪道;真正地「詩外功夫」才有益於文學,有益於民族,有益於源遠流長的文化……
「功夫在詩外」是八百年前的詩人陸游,從創作二百首詩的實踐中悟出的哲理。這也是陸游到了八十四歲臨死的前夕悟出來的道理。「功夫在詩外」可以視作陸游的文學遺囑。
原詩抄錄於下: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鄰。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這是陸游在南宋嘉定元年寫給他兒子陸遹的一首詩。那時,陸游已經寫了六十多年的詩。據研究者稱,陸游畢生寫了有二萬首詩,經過他的刪減、焚燬,傳留後世的總計九千三百首,這也是多產的創作數量。若是看過陸游的身世歷史,才會瞭解「功夫在詩外」的真正境界。
陸游是浙江紹興人,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仕宦之家。他誕生和成長的年代,正值宋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時候。他出生的次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他隨父逃亡,歷經苦難艱辛,那群情激昂的抗敵氣氛,給童年時代的陸游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自幼好學不倦,封建家庭給予他文化薰陶,但也給他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二十歲和唐婉結婚,感情甚篤,因母親不喜歡她,只得離婚。陸游非常傷痛,曾在十年後偶然相遇中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這段感人故事魏如晦寫出了歷史話劇。四十年前,海軍話劇隊曾演出十數場,我飾演虛構人物小諸葛。
陸游年輕時赴臨安應試,名列第一,因他愛國心切,試卷流露收復汴京意識,遭秦檜嫉恨,被除名。後孝宗即位,主戰派受到重視,陸游多次上書提出王師北上大計。由於北伐失敗,朝廷求和,陸游被罷黜還鄉,在紹興閑居四載,求職多次,不成,寫詩。直到陸游年已四十七,才被四川宣撫使王允聘為幕賓,並派陸游赴中原抗金戰場殺敵。詩人在川陝生活五年,生活閒闊,創作力強,聲名大噪。
一一七八年,陸游五十三歲,受到孝宗接見。但並未重用,只派往江西災區視察。因「奏撥義倉賬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以「擅權」罪免職還鄉。陸游在家閑居六年,再被起用為嚴州知州,後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光宗即位,因他堅持復國抗金主張,再度罷官。從此陸游在農村務農、寫詩,安度晚年。
從陸游的經歷起伏跌宕,識悟的深透切骨,以及他愛國、復國的偉大情操,這種「功夫在詩外」血肉感情,才是中國文學得以安身立命的所在。目前,海派和台派的那些靠著小聰明、假招式,兩三本輕薄短小的讓人看不懂的詩集、散文集,在敲鑼打鼓,像走江湖賣野藥的藝人,吆喝吶喊,賣力炒作,這種「功夫在詩外」的現象,能和陸放翁的「功夫在詩外」相提並論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