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學藝7-5篆書研究
八月二至五日,每天六小時,上午九至十二點,下午二點半至五點半。上倪教授文東老師的「篆書研究」,我被操得每天晚飯後,在北師大運動場走八圈四十分鐘的活動時間,不得不暫停,因為飯後要回教室,趕臨二份不熟悉字體的篆書習作,心老掛念,不臨寫好心不安,運動就不快樂自在。
四天課程倪老師示範了十八種篆書字體寫法,但只讓我們臨寫殷商甲骨文、散氏盤、毛公鼎、石鼓文、秦峰山碑、秦詔版、清楊沂孫篆書與清黃牧父(士陵)篆書等篆書習作,倪老師要我們博學然後專精。
臨寫了之後,我想回家選擇我要專攻的清、楊沂孫與清、黃牧父的篆書,一方面字我喜歡,重要的是有很清楚的字帖可以臨寫,其餘碑字大都看不清,很難臨。倪老師說:「臨寫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每天臨寫、臨寫、再臨寫!三個月後,才用它的字體寫唐詩作品」。同學們!依教奉行,加油吧!
倪老師分發每人一本,他所編著的<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班講義-篆書研究>文字與附圖共九十頁。發給每位同學《聚集名家-當代頗具市場潛力的書法家倪文東》一本畫冊,封面是倪老師的大頭照,書內有倪老師十五幅各體書法作品,以及<聚集名家>特刊(2011年5月8日第7期)報導四位書畫家倪老師是其中的一位。可見倪老師在中國大陸書法界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倪老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人文大學書畫藝術學院院長;長城書畫研究院院長;京師印社社長,他努力從事書法傳承發揚的教育工作,他走遍中國大陸各地,作碑刻田野調查研究,拍下上千張珍貴碑刻照片,同時他詳細的作了紀錄,為前人的研究著作作補正,正準備以三年時間寫書出版,竭智盡力貢獻社會,讓我們拭目以待,並致上敬仰感佩之意。
<篆書研究>內容分八章:篆書概說、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簡牘帛書、秦代篆書、秦以後篆書、清代流派篆書、民國時期篆書等。倪老師說:「把篆書的演進發展以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簡牘帛書各種篆書介紹給各位,將來各位可找自己有興趣的項目作深入研究和臨習,日久自然成家」。我曾買了《甲骨文書法鑑真》、《金文書法》等書,就是要今後臨習寫作品參考用書。
倪老師:「篆書被列為篆、隸、楷、行、草(比今之排列真、行、草、隸、篆要合理),篆書是我國最早的一種書體,從產生甲骨文的的殷商時期算起,到現在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篆書古老而朴厚,體現了先輩們朴素而朦朧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意識,對我國文字和書法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導及奠基作用」。
在書法上,篆書的發展極其豐富和繁雜,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書寫和刻鑄載體和方法,包括殷商的甲骨文、兩周及春秋戰國的金文、先秦時期的簡帛書、秦漢及唐代的刻石、輕代的流派篆書等等;包括的書體和內容十分豐富,書寫風格也呈現多樣性,多元化的特點。<篆書研究>研究殷商的甲骨文、兩周及春秋戰國的金文、先秦時期的簡帛書、秦漢及唐代的刻石、輕代的流派篆書等等書體及書法風格。以及探討篆書的發展、衰微、中興、興盛。簡略分述如下:
一、春秋戰國篆書: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特殊性寫,使得書法的發展出見了一個突出的特徵,即地域書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齊、秦、燕、楚、韓、越、魏七國的文字,是一個非常豐厚的文字和書法的寶藏,尤其以秦系文字和楚系文字為代表。
二、秦國篆書:秦國強力推的「書同文」,秦代的篆書由不統一到統一,由不規範到規範,建立一整套標準和規矩,遂使篆書走向成熟、走向規範、因而缺乏藝術性和個性化,也倒至了篆書的消解。
三、唐代篆書:唐代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尤其書法藝術的教育和創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篆書在唐代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書法史上稱之為「中興」。唐代「中興」,得力於科舉制度,書法為考試科目之一;以及唐代學校教育制度與對書法教育的重視,提升了書法在教育的地位。
四、清代篆書:清代對篆書在工具、用筆、結字和章法進行改革,使篆書出了新意。清代在篆書創造方面,有了極大的突破和突出的成就,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篆書中興」。
五、民國篆書:1911年清朝滅亡,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書法史稱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書法藝術在此時期,並未因社會大振盪而有任何變化,仍是沿著固有的發展規律前進,在充分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並產生了與人不同的特色。
晚清以來甲骨文的出土,在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字史和中國書法史上都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的重大發現,甲骨文的出土,更使民國以來的書法創作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書寫甲骨文,成為一種風尚。對中國文字史和中國書法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