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嶼﹐樂活島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798
字型大小:

有一個地方,適合人們做夢,無所事事的發呆,呼吸大口的氧氣,吃各種有機天然食物,悠然自在的過活。這地方名喚-「烈嶼」。
在這裡,如果想太多的世俗凡事,彷彿是冒瀆它的純潔與天然。說它是桃花源也罷,孤島野鄉也行,返璞歸真也好,在這裡,大自然的沐浴洗滌,閒雲野鶴的生活,也不容你變成凡夫俗女,去傷感人間事。
二十幾年了,從沒有今夏的回娘家令人覺得神氣活現。怎麼說呢?先生女兒左簇右擁的,爭相提行李,我,只拎個小包包氣定神閒的發號施令,活脫像太后出巡似的威風。飛機一著地,先到城鎮裡的牌坊旁吃一碗廣東粥當早餐,再搭小船回家。稀稀水水的湯糜,是我愛吃的那種。摻著多樣新鮮的當日食材,像是吃著一幅太平盛世的氣氛,加根油條,更有味道。有人立影門口攜著小提鍋外帶二碗,閒話家常,耳聽鄉音,把街坊的早晨風景一併給吃了進去。
太后的臣子一-先生,身為烈嶼女婿已久,衷心的喜歡這小島,每每感激涕零賜給他機會一親、二親、多親芳澤這樂活島。這回一著地,他彷彿就被滿山遍野的自然與寧靜給電住似,賴著不走了。再也不想移動,繼續前進計畫中的廈門行程。
臣子二-女兒,一路叨唸不已,要買一包烈嶼名產「桶餅」來嚐嚐。並且加入牛奶吃吃看,二年來她吃夠了薯泥、薯條、薯球、薯塊的美式食物,年紀輕輕的肚腹犯起了鄉愁,愈鄉土的食物愈對味。
沒想到二人喫了桶餅,皆怨我,為何與小島建立關係已久,至今才知有這小點極品。
那麼,太后改變主意,咱就不回娘家了,也不要像離家很久的遊子一樣,對回家充滿了投懷送抱做作狀。且讓我們扮演起旅人渡大假,逃離平日生活軌道的沉甸,看看這樂活島帶給我們什麼不預期的驚喜。
心境一轉,欣然發現,天,依然高聳澄淨;空氣,一樣清新甜人。大海,仍然深邃無垠;鄉人,還是熱情溫潤。還有,舉目四望,田野隨處大塊、大塊的綠,喧鬧得不像話,像是一下間要把初履乍到的來客整個人給吞嚥下去。
無人的海岸,寧靜,是它唯一的名詞。濱海大道,熟悉、親切的在眼前伸展開來,觸目所及的水天海景,怎不是盛夏召我以「大塊假我以文章」的心曠神怡啊!正當我們藉機抖落一身城市裡日復一日堆積的塵埃時,太后的太后-母親大人急電召曰,要我們打道回府吃東西去。
在樂活島旅行,莫忘攜帶個大汽球似的胃囊,或臨行前節食個二、三天,為什麼呢?因為沒人經得起各式鄉土美食在眼前的跳動與挑逗。何況母親大人最歡喜做的事,莫過於準備著一道道菜餚小點,餵食遠方歸來的子女。從早茶、早餐、午餐、午茶、晚餐、甚至宵夜,一樣也不漏。典型的旅人生活,飽餐、飽食、飽睡、飽眼前景、飽親情,身心安頓,莫此為甚了。
一鍋石花冰,是鄰居自海邊岩石的採拾,母親細心的和水煮過,再用紗布輕輕、細細的濾過,置入冰箱。石花冰,冰冰涼涼,滌人心肺,沁人脾胃,是典型的夏日冰品。
芋頭,小島的名產。烈嶼一直種植有最好吃的芋頭,彷彿它是上天神秘的惠予,不知是氣候、或土壤、或是莊稼人的用心。它的征人脾胃,曾有人吃了,脫口讚賞:「從小不吃的芋頭,自從吃了烈嶼的芋頭,就從此改觀。」
芋頭的吃法有多種,單吃原味的有皮洗淨水煮,邊吃邊剝皮,饒有野趣。或切片油炸,保存冷凍,火鍋聖品。無論哪一種吃法,只有一個香字可形容。但是,最傳統的料理法莫過於用紅燒。
紅燒作法,無論排骨戀香芋,或是豬腳戀香芋,一直是烈嶼有名的傳統料理。我獨鍾情於紅燒排骨的甜腴,芋頭的香、鬆,兩相愛戀纏捲,口感綿密。除此,令人驚艷的是島上的「海園」餐廳,把芋頭刨成細條,過油炸成細絲縷縷,塗上些微醬汁,海苔片包裹成手捲,味蕾的層次與口感香酥變化,對我這愛嚐鮮者,真是難忘啊!
離黍糕,好有文化古風的雅名。它正是高粱酒釀造前的雜糧-俗稱的紅落穗做成的糕點。煮個糖水,冰鎮涼涼的,吃時沾糖水,很有吃鹼粽的味道。但是它特有的穀類芳香,比鹼粽更勝一籌。小嚐一口,欲罷不能,變成數大口。暗自算計,吃不完,返台時記得當個女兒賊帶走它。回家後,數日還捶胸自責自己為何如此的健忘。
適逢周末假日,外甥用圍籠浮漂放置海邊,一頓飯光景,許多蝦呀蟹的便自投羅網,用水桶裝來三隻紅蟳。一時,玩心興起,逗弄它們出桶來好照張相,沒想到這些有一對像鉗子般大腳的節肢動物,活動力特強,在地板亂竄亂轉,極為靈活。一下間,一個屋子三人,我、母親、二姐,追逐三隻紅蟳,手忙腳亂,又慌又張,情急之下母親作勢要抓住它們,我與二姐齊聲大喊:「小心!」我們都知道如被蟹腳夾到,可是血滴斑斑。
現在,一想到這畫面,三個大人追逐三隻小蟳滿屋跑的慌亂情形,不禁啞然失笑。
除了吃,在小島上兜兜轉轉,人情人文,也是另一種賞心悅目的風景。小村落的濃厚人情味,彷彿有點雞犬相聞、遺世獨立之境的味道。
二姐講得最誇張,她說晚飯後步出村外散步運動,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每人遇到她,或騎車、或開車,都會停下問她要去哪,是否需幫忙載一程?
文化館內,欣然樂見櫥窗內悄悄的增加了許多新展示的器具。每一件靜默的細訴過去慘淡的歲月時光,外表雖粗樸且陳舊,卻如展示牌上免費借展人鄉親們的名字,鄉土野俗,卻曖曖內含光,芬芳自久久。
八達樓子旁,破舊、斑駁的民眾服務站,入內,牆上大畫布,迎面而來的畫面,是這老人南管樂團-「群聲樂社」公演的盛況。一群白髮幡幡的老人,每日聚會於此,或二胡、或琵琶、或洞簫等各種南管樂器,撥撥彈彈、嚶嚶唱唱,互相切磋久遠的技藝,古樸雅樂,曲風恬淡幽美,委婉纏綿,縷縷不絕,穿門灑出。
自在的銀髮族,毋論刮風下雨,每日都來報到,彈弄樂器,專注的神情,旁觀者內心無法不感動,忽然明白,這樂團的精神,從無到有,從篳路藍縷到至今茁壯到海內外交流幾十場的記錄,原來盡寫在這些堅毅、滄桑的臉龐上。
小村落是許多遊子的外婆家與育兒園,暑假裡眾多的孩童,笑語叮噹或好動的,點綴或跳躍在寂靜的鄉間裡。去年暑假,女兒背起行囊,回外婆家。同行的有她同學-S,一個台北出生、南部長大、美國求學的女娃。因為女兒讓她知道有了烈嶼這個小島,關於夏日美好的記憶,深烙她腦海中,我隱約可明白的。因為在她返美校舍裡長長的一段時間,她skype上高掛一句宣言:「很懷念烈嶼M外婆家的絲瓜蛤仔!」
絲瓜,俗稱的角瓜。是嬸婆隨手摘自佈滿綠葉黃花的瓜藤上,橫行縱走的瓜藤,總賴在帶點頹圮之美的露天戲台身上不放。瓜藤,戲台,兩者合為一體,橫看豎看,像是渾然天成的圖畫。蛤仔,據說花蛤季來臨,海邊晃一圈,桶內的蛤仔爭先恐後與你回家。就這樣,一道山水結合、天然美味的佳餚,妝點了小島夏日的美麗。作家的房舍,田中小屋,象牙白色。一路穿過綠蔭隧道與阡陌縱橫,車內的人無不驚呼,何人何德坐擁這大塊的山水自然。果然,素未謀面的作家主人,溫潤與謙謙,久聞不如一見。猜,莫不是自長期攝取自然日月光霽,天地靈氣,坐擁群籍,答案都肯定。對其閒雲野鶴、適意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欣羨不已。炎炎夏日,款以眾人冰鎮的檸檬水與梅子,有著對文字的共同熱情,話匣子打開,滔滔不絕快意一午后。
一日一夜樂活島的短暫停留,有滿足口欲的美食,有洗滌身心的大自然,有安頓魂魄的人情溫暖,眾人各取所需,飽足一番,然後再心甘情願的返回渾沌的塵囂軌道上。沒想同行的那人嗤之以鼻:十八歲就逃離家鄉的人,有什麼資格寫這個題目?
他有所不知,早早逃離家園的人,經過城市歲月的淘洗,才能理解這樂活島的美好啊!
後記:中秋假日,偶遇鄰居年輕女孩,歡天喜地的向我訴說不久前自由行的金門之旅。她說:「超愛金門的,拍了很多古厝與風獅爺的照片,住十三間……」彷彿間,她叮噹般的話語,像是顆顆晶瑩的珍珠,在白磁盤上跳起舞來。最喜歡聽人說旅遊金門的美好,那樣的可親可喜。就像我的返鄉之旅,佯裝成觀光之旅,喜悅之心,原來是相通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