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一家親
回顧此次冬至祭祖,泉州薛氏宗親跨海而來共襄盛舉,並行訪親聯誼,實屬一極為難得之盛會,意義重大。而且圓滿順利,為兩地宗親奠立良好互動的契機,殷盼有來有往,互相交流,共同攜手合作致力於薛氏宗族事業之推動。
回味建設兄所倡言之天下薛氏一家親,於我心有戚戚焉!而且除了此次之外,我亦多有參與,比如親自拜訪高雄市左營薛氏基金會、高雄縣茄萣薛氏基金會、澎湖薛氏宗親、彰化鹿港薛氏宗親、新加坡薛氏宗親、廈門庵兜薛氏宗親,派員訪問福建福安廉村薛氏宗親等。1994年我擔任金門薛氏宗親會理事長四年,就開始注意涉外事務,尤其是各地薛氏宗親團體的聯繫和聯誼,茲略述如下。
首先,透過高雄電信局同仁薛文益兄引介,二次親自拜會左營薛氏基金會,該會成員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人才鼎盛、精英輩出,有醫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濟濟多士,而且向心力極為堅強。創會董事長薛國樑先生為旅居日本華僑領袖,曾任第一屆立法委員多年,對於宗族事務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創建一棟三層樓會館,購地興建一座薛氏族人專用靈骨塔,耗資五千萬元台幣,個人即獨捐五百萬元。其次,通過電信同仁薛正昌兄介紹,和他的故鄉茄萣薛氏基金會建立聯繫管道,相互交換會務資料多年。根據台灣省政府統計,台灣薛氏人口有三萬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來自高雄茄萣,薛氏子弟在各行各業中均有傑出人才。經過聯繫十年之後,我在2005年首度造訪茄萣薛氏宗親,並互相交換薛氏族譜參閱。
再次,於1996年專程前往澎湖拜訪薛光豐、薛光林兄弟;經過交談,得知他們計劃成立澎湖薛氏宗親會,以收聯絡宗親情誼、集思廣益及眾志成城之效,致力於興建薛氏祠堂與編修薛氏族譜等宗族事業。我亦告之如果成立宗親會以及修譜、建祠堂,金門宗親都願意盡力提供協助,就請隨時通知。經澎湖跨海大橋到西嶼鄉內垵村尋找分枝,會見薛先正兄,由《金門薛氏族譜》查知,內垵薛氏宗親即由金門珠山薛氏第十三世薛仕乾公移居繁衍而來,正是血脈相連一家親,情同手足,其族譜的幾篇譜序及昭穆輩份的排序跟珠山薛氏完全相同。因著澎湖訪親之後返金,翻閱近日之《金門日報》,無意中瞧見有一篇社論的標題犖犖長寫著「金門各氏族應該組團到台灣尋找分支」,其看法恰與個人的做法不謀而合,難道是英雄所見略同嗎?原來該文是出自當時的李總編輯,也是相熟的鄉親。又次,數年後到彰化鹿港探訪薛錦城兄之叔父家人,錦城兄係鹿港旅居高雄市經商有成,於1994年冬至日陪同其嬸母三人到金門尋根認祖,其嬸母均為薛氏媳婦,其丈夫去世前特別囑托她們代為返鄉尋根,為了卻親人之遺願她們一路輾轉打聽回到丈夫的原鄉來。金門族人為感念她們的真誠和盛情,特別破例,延請她們參與冬至祭祖和聚餐,這是有史以來首次有婦女進入薛氏家廟參加吃頭。
2005年,我單槍匹馬飛往新加坡,首先會見薛永傳兄。因為永傳兄返鄉省親多次,我在金門亦曾見過二次,此次異地相逢,晤談極為愉快。話題自然是離不開內蒙古和《薛氏家族志》,因為內蒙古設有一個「黃帝世家薛氏文化研究會」,全國十三個省市設有分會,薛振江兄擔任總理事長。振江兄在十年前通過新加坡僑社團體和永傳兄取得我的通信地址,開始和金門及台灣薛氏宗親會聯繫上。幾年後他著手主編《薛氏家族志》一書,我們台金薛氏宗親會均予捐助出版費用,尤其是新加坡永傳兄更是以個人資金給予大力捐助,使得該書才能順利出版,永傳兄因此而被授為該會副理事長一職。振江兄亦因編著《薛氏家族志》之皇皇巨著,而榮獲中共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及表揚,這不僅是振江兄個人的成就,也是我薛氏族人的榮耀,誠為美事一樁。永傳兄即問我有沒有這本書?我回說沒有。他就表示要送我一本,當場打電話回金門找薛永寬兄說:「芳千叔現在新加坡我這兒,我在金門還有三部家族志,麻煩你送一部給他」。永寬兄也在電話中答應了,可是我回到金門後幾次碰見永寬兄,他也沒有把書拿給我啊!永傳兄又為我介紹薛振傳兄認識,振傳兄好記性,他說十幾年前他回金門安岐慶賀叔父薛天思先生新廈落成時跟我見過面。隨後我分別聯絡薛芳谷兄及薛承明兄見面認識,談談原鄉的景色及人物,他們的令尊都是星洲鼎鼎有名的人物,芳谷兄的父親薛前壁叔是著名報人,承明兄的父親薛永黍兄則是聞名教育家,曾任華僑中學校長多年。
2006年我專程到廈門禾山庵兜尋訪薛氏宗親,因為在《金門薛氏族譜》中就有一篇文章和照片報導永傳兄參訪庵兜的記載,一直深印我的腦海,每每想去親臨斯地一訪。進村一問,那人恰恰正是親同,叫薛慧峰兄,他說他哥哥薛揚輝有在參與宗族事務,便打電話請來會面,揚輝兄再介紹我認識薛漢勝兄,並一起到薛氏祠堂上香稟告,以及獻上一份爐敬金。先後造訪三次,拜會長老薛卜華兄及其他宗親,並將我帶去的《金門薛氏族譜》奉贈卜華兄的公子揚國兄。次年,廈門薛氏宗親有一中轉赴台旅遊團在金門停留一晚,透過導遊和我聯絡,我便陪同來自庵兜村委會書記的薛揚龍兄,在第二天一大早抵達珠山薛氏家廟上香參拜,揚龍兄就在家廟內遞送一份敬爐金,交由珠山長老薛承助兄開立收據。再之後,有來自禾山的薛永德兄三位宗親蒞臨薛氏家廟,由我陪同參訪珠山及參拜家廟,也是由承助兄收下爐敬金一份。
透過內蒙古薛振江兄的居中引介,金門薛氏宗親會也與位在福建福安的福建省薛氏宗親會建立聯繫管道,該會理事長為薛宋清兄。旋不久福安廉村薛氏祠堂重修,金門薛氏宗親會亦匯款贊助之,次年落成奠安,宋清兄專函邀請蒞臨觀禮,因時間緊迫,証件趕辦不及無法成行,乃電請宋清兄代辦一切應備匾額、牲禮等物品,費用概由金門報銷。之後我亦告知振江兄及宋清兄,金門宗親計劃前往廈門禾山尋根認祖,因聽我伯父薛自然先生提起他少年時祭祖便是在禾山的薛氏祠堂。不知他們有何高見?應該與禾山什麼人接洽?宋清兄說禾山長老為薛卜華兄,可以和他洽詢。但是,後來金門薛氏宗親討論卻是跳過禾山選擇往上溯源到廉村尋根。1997年金門薛氏宗親會為了組團到福建福安尋根祭祖,特別派先遣人員薛金福兄等四人前往探路及接洽有關事宜,諸事順利。便於次年組團五十多人正式前往福安尋根,受到當地各級領導的重視、接待及熱烈歡迎。雖然我因故不克隨團出發,仍然深感與有榮焉!
在宗親會任事四年,屆滿前二個月,薛明哲兄跟我提起宗親會應該組團前往菲律賓訪問及回饋華僑宗親,我深表同感。但因即將定期改選及辦理移交,要排入本屆理事會議程討論及執行,實在時不我予,只得請他伺機提交下屆理事會討論。果然,下屆理事會經過討論後於1999年組團專程赴菲律賓探訪僑親,並回饋台幣一百萬元,略表1947年菲僑捐贈原鄉興建「珠山學堂」之建校基金美金二萬多元的回報。當然,同樣的金額,當年的貨幣價值要遠高於今日的幣值囉!我亦拜託訪問團成員薛芳世兄代為尋找薛維山叔公的下落,待返金後芳世兄告知維山叔公已經過世兩三年,但是他透過衣里岸薛祖彬兄查知維山叔公之長女薛碧蓮姑定居於宿霧,並把她的電話號碼給我。
在宗親會任滿移交後,我就落得無事一身輕,真是一日無事小神仙,神仙快樂在心頭。便選在1999年初的除夕前一天,專程到土地銀行金門分行向陳維雄經理拜個早年,互道恭禧。談話中陳經理卻跟我說:「金門這麼多姓氏宗親會裡面,就屬你做得最好,把會務辦得有聲有色」。我趕緊回說:「您真是太過獎了,我可是擔當不起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