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想要與需要

發布日期:
作者: 北珊。
點閱率:563

有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想要嗎?爸爸買給你!」一時也蔚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人人喜歡把它掛在嘴邊,相互調侃,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最可憐的就是那位拼命工作賺錢的爸爸了。身處於少子化的世代,父母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在想要和需要的分際上已經模糊不清,一般人的價值觀也混淆錯亂,對物慾的需求愈來愈多,但心靈卻顯得更加空虛,如何在「想要」與「需要」間釐出頭緒,有待我們去細細思考。
中國人有句俗諺:「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對於出生清貧農家的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家庭,雖然談不上富貴,卻也有著衣食不缺的安穩生活,因此對這句話有深刻的體悟,也身體力行的奉行著!記得有位熟識的大哥,年紀輕輕就到社會工作,憑著生活的歷練,以及自身的努力和實力,攢存了不少錢,也過著奢華的生活,卻在中年因某些因素欠了一大筆債務,過著四處躲債的日子,稍有收入,便不改物慾的享受,甚至連自己的兒女也灌輸崇尚名牌、吃豪華餐廳、住高檔旅社的觀念,對於遙遙無期的債務,選擇不理會,因此物質享受依舊,可是心卻不安。我曾問他:「大哥,為何不把賺得的錢先還債呢?」大哥回答:「我的債務不是小數目,人生已經夠苦了,我只能選擇及時行樂」。大哥與我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我們少了交集,漸漸沒有往來。
對於時下滿街濃妝艷抹、奇裝異服的年輕人,自知自己思想跟不上潮流了,但是對於五顏六色的髮上造型,我實在無法苟同。幸好我的女兒不同,已上大學的女兒不化妝、不染髮,依然是自然、清純的學生打扮,透出學生該有的身分和氣質,也招來好人緣,真的覺得很欣慰。但是追求品味和時尚好像是人的本能,她不奢侈,卻小小追求品牌,但我灌輸她的觀念是:力爭上游、追求品牌是好事,它能督促自己努力往上發展,但是身為一位學生,靠父母的資助是無權享受名牌的,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去掙得才能心安理得,也就是父母只給需要的部分,而不給想要的慾望滿足。
女兒了解我們的底限,也從不敢有非份的要求,知道她迷上某名牌的一只小皮夾,已經整整觀察了一年多,靠著自己工讀存下的一點錢又買不下手,因此每每經過販賣專櫃,都會前去駐足、把玩。那天,中秋佳節一家前去逛街,女兒把玩皮夾的熱度讓外子差一點把持不住,想要掏錢買給她,卻硬是被我攔住,因為我仍在堅持「想要」與「需要」的分際,還好,女兒也不敢耍賴,她的名牌皮夾又和她錯身而過。
每當換季的時候,對著一大櫃子的衣服,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歸類、整理完成,女人對衣服的需求似乎太奢侈了些,那所費不貲的衣物堆了一櫃子,但也不見得件件派得上用場,每當需要它時總是少了一件,出門前還得費心作選擇,感覺有些作繭自縛,有時想想,回歸童年清貧與單純的生活,過著只有「需要」而沒有「想要」的生活,應該會比較輕鬆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