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北勢溪
紀玲,為了挖掘許浩不可告人的祕密,以及建築「包種茶研究中心」大廈工程所取得的賄賂,她的臉上佈滿了皺紋,而且犧牲了戀愛時光。她的報導作品,猶如一顆巨大的飛彈,終於摧毀了擋在北勢溪前的那座大廈。許浩,也在廣大群眾的咒罵聲裡,滾出了台灣海島。
慶功會上,林老向紀玲敬酒,紀玲感動得哭了。
紀玲是台灣的英雄人物,消滅壞人、政客,讓黎民百姓過好日子,她不是英雄是什麼?
紀玲升為採訪主任,她當眾向提攜她的吳量致謝。採訪對象,如同作戰,吳量具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否則寫一些無關疼癢的東西,沒用。
這位當年留日的台灣學者林詩齡說:西方一位作家說,Critic is the failed poet(評論家是失敗了的詩人),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上個世紀,日本若是有軍事評論家,制止軍隊的侵華行動,以及後來的大東亞戰爭,它不致造成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