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一書序島嶼﹐好滋味
沒想到,無意間閃過的一個念頭,一年不到居然夢想成真。
<希望不滅>一書編輯時,聯想到金門家鄉美食的獨特滋味,遂萌生念頭,如果透過文字書寫,將金門的各色美食,匯聚成書,讓色香味跳躍於紙張的油墨間。讀著、讀著,令人垂涎欲滴,使讀者依循一種想像,喚起一探究竟的念頭,或許還因此旅客能絡繹不絕於我那偏遠的濱海島鄉,豈不是美事一樁?!
美食、觀光,只是表層粗淺的想法,真正的心意是來自他鄉異地的旅行經驗。常旅行,深覺旅程中或多或少有飲食上的不便,甚至饑餓的經驗也有。旅行的飲食經驗,真正叫人懷念的,並不是一般飯店提供無國界、口味熟悉的食物,而是當地友人慎重地用他們的家鄉菜,一次又一次,撫慰著我離家千里的脾胃,感動著長途跋涉孤寂的心靈。
永遠忘不了,在堆滿食物的餐桌上,主人發亮的眼眸,娓娓細訴食物背後關於家鄉地理、人文、氣候季節,甚至動人的親情故事。雖然,彼此膚色不同,語言相異,藉著食物,卻總是興味盎然、輕易的了解到,對方所表達言語的內涵。而眼前的盤中飧,不僅僅是食物而已,同時也是一本「樂」讀不完的大書。
<島嶼·食事>雖說以食物為名,以美食書寫,其實它不僅是食物的記憶與描述而已,更重要的是包含了食物背後的時代背景、傳統習俗與人情溫暖等等,那才是長久以來讓我們眷念不捨遺忘的島嶼舊韻,與精神寄託的不滅明燈。感謝這一群散落在各個不同領域與生活背景的「金門幫」朋友,每人無酬勞的貢獻出他的嘔心瀝血之作,所呈現的篇章文字,情思悠遠,穿越時空,宛如打開記憶的寶盒,勾勒出各自心中對食物的回憶與憧憬。讀這些文字,讓離家已久、他鄉變故鄉的遊子,循著記憶的長河,有個珍貴的回溯;容或也引領初臨島嶼的往來過客們,推開這扇悠遠耐人尋味的「金門」,能為在門裡的風華百態,致以最虔誠的巡禮。
這些烹調好手,包含經營有成的企業家及高階主管、著作等身的詩人、散文家、報導文學家,也有榮獲無數文學獎項光環的編輯人、能文能圖的藝術創作者、專業畫家,當然也有盡情享受著愉悅生活而不在意當下的自由人,或著隱居樂活島閒雲野鶴的前輩作家,他們的資歷與豐富的生活歷練,就足以串成長長的故事。只有我這初涉文學的初生之犢,自不量力的包攬下這份艱鉅的工程。大夥都珍惜這份來自遙遠家鄉的情誼,因為共同經歷過刻苦銘心的島鄉時歲,那是離鄉久遠的遊子才體會得出來的革命情感,醇真、濃烈、持久,就像高粱酒。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每個人仍對文字有無可自拔的癡迷與禮敬,一呼四應,也是這本<島嶼·食事>能快快形成之因。
還有,二位優秀得獎無數的鄉籍畫家─呂坤和與陳亞馨,為此書插畫。尤其向來對家鄉事熱血澎拜的呂坤和,更是畫滿小冊子,任編輯選用。他們以細膩的線條,渾黑的筆墨,一筆一筆勾勒出屬於島嶼特有的食物,那是文字以外,另一番賞心悅目的風景。
<島嶼·食事>分二輯:
第一輯「家鄉情濃」,藉時物為題,記憶書寫鄉人、鄉事、鄉情,而食物穿插其間,還原了一座純樸善良、熱情悠閒的島嶼面貌。
第二輯「食味慢活」,則恰巧相反,以食物為主角,痛快淋漓的散發令人迴旋不已之味蕾。
島嶼的一天,睜開眼睛,<島嶼·食事>的菜單,包羅萬象,任君選擇。它可以是土產點心、宴席大菜、家常小吃,佐以名聞遐邇的高粱酒香,或大紅袍暗褐色茶飲等等。這些食物,之所以令人難忘,除了地理環境、季節氣候,渾然天成的原味滋美,最重要的因素,應是它就像島嶼的人一樣,實在。始終以其獨特之姿態,似貧瘠又豐盈的模樣,作息在島嶼上,日日月月,從以前,到現在。
昔日貧困的冷戰歲月,金門憑藉的是乾旱土地上,奮力掙扎出來的有限作物,大多屬粗食農作。經過光陰的洗鍊,這些當時「吃怕了」的食物,居然沉澱出一股令人懷念的芳香。這芳香,正是從島鄉來的人,能夠勇於奔赴四方的能量。
詩人古月師母與美食家朱振藩老師特為文推薦,添香增味。字字句句,彷彿是餐桌上雪白的桌巾,閃閃發亮的燭光,雅致的擺設,迷人的音樂…,怎不引人食指大動?
成就了一冊味蕾的書集,所有的島鄉人情,所有美好的滋味,所有存在或消失的記憶,通通上菜來。看倌,請進。誠懇建議您最好進了這道「金門」來,斯地斯景,盡是入味食物來。野趣雅趣,任人品嚐體會。請慢慢享用吧!(本文由洪玉芬與翁翁共同訂稿,本書於十月下旬聯合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