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的精靈
一個初秋清晨,當稀疏的陽光正在天地間刷上一層薄薄的亮釉時,公路旁那片玉蜀黍田地裡,已經有幾個戴斗笠的農婦,在忙著收割了。
飽脹著玉米顆粒的花軸,似乎承受不住成熟的喜悅,已突破緊密的淡綠籜殼,從尾端吐出絲絲金色的穗鬚來;空氣中到處有豐盈的甜香充溢,惹得電線桿上原本只是閒閒地排出五線譜來的麻雀,興奮得再也無法安靜下來;終於,在一陣熱切地啁啾之後,彷彿是同意了要完成一次華麗的冒險似的,小小的翅兒一張,第一批大膽的探險者便紛紛降落在玉米田裡了。
而農婦,竟也只是寬容地笑著搖搖頭,任牠們啄食那掉落地上的玉米顆粒--在收穫之際,為什麼不該是皆大歡喜的呢?與其讓酥軟的黃泥土,空立著一行行整齊的斷桿,不如讓它鋪滿忙碌、快樂的三爪足印吧!於是,五線譜上的音符,便因著麻雀不時的往返穿梭而開始變換,彷彿就真有那麼一篇生動的樂章在藍天綠野之間跳躍,做著即興式的演奏;而那群棕褐色的跳動音符,遂成了清淺寧謐的秋光裡唯一活潑的點綴了……。
雖然,麻雀並不是很討人喜愛的一種鳥,卻始終和人們維持著較親密的關係、較親近的距離;公路旁、校園裡、陽台上,到處都有牠們的蹤跡,牠們似乎是鳥中的小精靈。
許多其他的鳥兒往往對人存著過敏的戒心,以致於懷著善意、想去親近牠們的人,常因鳥兒的驚走油然而生被誤解的失望,以及情誼被拒的惋惜。
但麻雀卻不這樣。當牠們微偏著圓圓的小腦袋側身傾聽,便似乎能正確判斷走近的足音是不是危險的;而當那帶有幾分戒備和考慮的小眼珠子滴溜著轉動時,也似能伶俐分辨來者是善或是惡。在所有我們可見的鳥兒中,麻雀大概是最大膽、最慧黠、也最能猜透人心的了;牠們若無其事的開朗、逍遙自在的跳躍,以及對人類所付出的較多的信任,常使人感到心安、輕鬆,也使我們有一份被接納、瞭解的喜悅。
很少有人把麻雀囚在籠裡餵養,這固然是因為牠沒有鮮麗的彩羽,不會發出婉轉的啼聲--沒有其他鳥兒所具有的任何「視聽」上的價值,是一種莊子所謂「無用」的鳥,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牠從來不曾遠遠避開人類。
的確,在我們心目中,麻雀是一種最不帶神秘色彩的鳥兒,任何時候,只要我們一打開窗,便可見到牠小巧的身影、聽到牠平凡的吱喳聲;牠俯仰自如地生活在天地間,我們無需擔心牠逃離、隱遁,牠永遠不會自我們視野中消失,於是,與人類的接近,竟反而使麻雀獲得了其他鳥兒所獨缺的免於樊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