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阿姨的黃昏
詹阿姨終於想要離婚了。經常掛在嘴上的,總是對吳叔叔的埋怨和生活的不便。她把結婚照從臥室牆壁上取了下來,九年前的留影,在台中縣太平市的照相館的見證。想起當年,彷彿是一轉眼的事。金門的小三通,往返了好幾次,她的姻緣路卻不是順風順水的。
和吳叔叔的兒子同住,大眼望小眼地也熬過日子;比來比去,誰的委屈,能讓詹阿姨感到心疼,而噙住不哭的呢?結婚照上的笑臉,愈看愈像是個黃花大閨女。
婚後第二年,算是熟門熟路的人,人生也開啟大陸新娘的新生活。以前在福建龍岩當寡婦,與女兒相依為命,對男人的指望壓根兒是只大不小的。眼見有同鄉渡海來台,婚姻美滿的樣子,不像是虛弄一場,她整顆心自低谷出發,不願意輸掉後半段人生。
知道她心思的媒人穿針引線,在條件方面不敢大意,若是結果變成懷念或回憶,街頭巷尾的人只怕也不免嘲諷一番。雖然名單有幾個人選,已經四十多歲的她,瓜熟蒂落多年,奢望並不實際,吳叔叔這個廣東梅縣人的七旬老翁身分,沒讓媒人失望,由她作主,締造一段跨海良緣。
相親的甜蜜,一路由福建龍岩綿延到了台灣。詹阿姨首次經由金門乘船來到夫家,她的大陸背景很吸引鄰人的注目,一如嫁去大陸的台灣媳婦。過去兩岸的對峙,曾經傷害人們的感情;如今,通婚十分普及,隔閡的緊張亦逐步降低。
詹阿姨很快地適應台灣的生活,吳叔叔年紀大了,照顧起來格外用心。她才四十來歲,有過婚姻紀錄,懂得夫妻相處之道。吳叔叔因為老年,對己身的健康尤其小心,兩人齊心保健身體,日子過得倒也安然。吳叔叔的兒子帶著媳婦、小孩,同住一個屋簷下,兩家相處和樂愉快,沒想到日後卻鬧出兩家失和的消息。
吳叔叔是個退伍軍人,退下來的早,積蓄有限。靠著廚下工夫,一個小兵擠進台中火車站前的餐館。湯包是他的拿手絕活,我小時候吃過,入口即化的肉餡令人垂涎不已。吳媽媽和吳叔叔送作堆,媒婆著眼的也是這個吃飯的本事。後來存錢買房子,完全憑藉吳叔叔的努力。
吳媽媽身體殘障,在一子一女成年時,罹癌走了。兒女見吳叔叔落寞,私底下勸父親續弦,小康之家想再婚不容易,子女給的生活費只夠用,一家人的心願不擱下,也得擱下。
嫁作吳家婦以後,夫家的大小事漸漸的了解。詹阿姨啥事也不過問,唯有和兒子不住在一起這回事,始終堅持。龍岩的女兒嫁了人,往後的日子怎麼過下去?幸好,芝配綠豆,上天開啟希望的門。寡婦是沒了兒子,可是卻得到吳叔叔。
一步看一步,邊走邊思量。她開始下工廠,當女工,和嫁到台灣的龍岩媳婦一樣,賺錢養家。早出晚歸,回到家累得倒頭便睡。吳叔叔還能說些什麼?兒子的房子是他過戶的,詹阿姨想擁有房子的機會如何有?人老體衰,過去的湯包做不出來,第二幢屋子更別提了。
往後的日子,詹阿姨可見的是工作、存錢和養老。如果有一天,吳叔叔走了,兩人都不會感到任何遺憾。詹阿姨成長了,從花好月圓走入現實,在吳叔叔的協助下,存起私房錢。她的辛苦錢自賺自用,吳叔叔從來不取分毫。吳叔叔沒有虧欠他什麼,往日的歡笑依舊在,「只是朱顏改」。
結婚照的色調太沉重了,詹阿姨給壓得背疼。踏上金門的土地,一晃眼已經九年。九年裡,台灣的歌仔戲她看過,龍岩的採茶捕蝶舞也流淌過心底,為了房子,準備輕拋一切,什麼都不要。她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的戳記,為什麼硬要蓋上「離婚」兩個字呢?
婚姻是一種緣份,比不上情緒的對弈,可以輸了再來,另下賭注。學步與學語增進雙方的了解,相悅要珍惜,怒目又何足掛齒呢?房子,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到塵世裡來,不過是留戀了一陣,又嘆息了一會。與其夜夜為渺茫的生命哀怨,而失去家庭的歡樂,還不如當一粒麥子,在沃土上等待陽光。
夜深人靜的時候,把結婚照悄悄地掛起來吧!詹阿姨慢慢會懂得,這樣清苦的日子,吳叔叔和妳仍然是紮穩泥土,引領晴天。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即使再有不和,也要赤腳站在泥土裡。不要為房子受苦,有吳叔叔相伴,妳奮鬥的人生終將會成為回憶中最美好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