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繫北勢溪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放。
點閱率:550

失敗,是自己整垮自己,好人不出頭,壞人站牆頭,那怎不潰不成軍?文章透露:阿量媽原可以順利從濁水溪出海口偷渡出境,她是被內部同志出賣、告密而被捕。換言之,她的犧牲,並不是執政黨的勝利。
阿姣對這段文章頗為激賞,她說這種弊病,不僅是執政黨,凡是華人都犯此病,而且不知悔悟。她向我指出:當年的爭民主、自由和人權的知識分子,流血、流汗、坐牢、放逐,最後戴上烏紗帽的卻是動嘴巴的辯護律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仍然沿襲傳統的「好人難以出頭,人材流落街頭」的現象,即使反對黨執政,咱們又有什麼新的希望!
阿姣摀住臉孔,哭了。
我不明白她是為前夫得了憂鬱症而哭,還是為台灣的前途而哭,反正讓她發洩內心的牢騷吧。
張樺的回憶錄,使我獲得了具體的結果。我告訴了王珍和林姮姣,「吳量和北勢母子,恐怕不會回咱台灣了!」她倆聽了大吃一驚。
阿量不會忘記咱們想她吧?
任何的理由,都不對。都是胡猜亂想。張老,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她已對咱台灣產生絕望心境,他是不會再回來的。阿量是他的女兒,北勢是他的孫兒,他倆能拋下親人麼。
我流出了眼淚。
阿姣問我,張老多大年紀?
72.屬龍的。
張老上次來北勢村,曾告訴我,他已著筆寫回憶錄,但擔心寫出來無處發表。因為讀者不一定對此發生興趣。字數過多,一般刊物並不歡迎。他的電視劇《夢斷北勢溪》,在台灣造成轟動,使他信心倍增,便自動打長途電話向《北勢》發行人林詩齡請教,談及這篇回憶錄。林老聽了極感興趣,盼望他趕快以航空掛號寄來,下期開始連載。
關於文章題目,還是倆人在電話中通過商討決定的:
情繫北勢溪
張樺回憶錄
我忽然醒轉過來。張老有生之年,他會回到北勢溪的。否則為何使用「情繫」二字?夢可斷而情感仍繫在北勢溪,他怎會忘卻這塊土地?王羲之說過:「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張老既然內心牽掛繫念著北勢溪,他怎會不回台灣呢?
這篇回憶錄,擴大了《北勢》雜誌的銷路。同時,它也證明台灣的民主自由,已到了理想的階段,那許多爭自由民主的青年的血汗沒有白流。林詩齡有膽識、有眼光,他向我說:這部20萬字的回憶錄,連載完畢,立即出版。
張樺的回憶錄,結合不久前播映的電視劇《夢斷北勢溪》,掀起另一波高潮。因此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妒與不滿,首先在電視評論節目上,有人提出抨擊,認為張樺有意挑起民眾對執政黨的反抗意識,製造分裂;繼而這件事竟然在立法院,有人提出質詢。雖然矛頭指向電視公司,但是新聞局受到猛烈的攻擊。
女立委任翠發言說:廣播劇、評論刊物,屬於新聞局業務,是天大的笑話。新聞局,充其量只是政府宣傳政策的發言機構,最多三、五人而已。何以管一些重要的文化部門應管轄的業務,這種不倫不類的現象,已經執行60年,試問還要拖多少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