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崁津歸帆

發布日期:
作者: 鄧榮坤。
點閱率:2,314

許多人說,一座大溪橋就足以讓遊客的心情High到高點。無論從哪各角度觀賞或眺望,很多人都會被流線型及深具巴洛克風格的橋樑景觀深深吸引,甚至讚歎這位於大溪中正公園下方的美麗地標。
大溪橋全長280公尺,整座橋梁的設計,是將老街巴洛克風格的屋頂牆面設計,移植至橋面兩旁護欄,你可以漫步於大溪橋上,眺望橋的兩岸迷人景色,一邊是武嶺橋,一邊是崁津大橋,晨昏間都有不同的景色,而你也可以透過無限綿延的想像力,想像昔日「崁津歸帆」的熱絡。
崁津歸帆是什麼意思?所謂「崁」是指大溪的古名大嵙崁,而「津」是古代的渡口之意,因為以前的大溪八大風景中,有一景是「崁津歸帆」。是指在這裡的碼頭可以看到很多船從下游的淡水、大稻埕、新莊和艋舺等地卸貨返航的風景。
昔日的大溪橋是日治時期興建的鐵線橋,是大溪鎮對外聯絡的唯一橋樑,也是大溪鎮溪東、溪西區住民們來往必經之地,與聯絡情誼的媒介。自從先總統蔣公奉厝慈湖後,一度因人車絡繹於途,原來舊橋已不敷使用,也因橋樑經歷多次水災而出現毀壞的跡象,經過整建後,才有今日的風貌。
大溪橋新、舊橋有近80年歷史,是仿造日治時期的大溪古吊橋外觀重建,兩端橋頭加以裝飾兩座古典牌樓,而橋身兩側則是灰白色的仿造大溪老街牌坊的巴洛克式雕花,從橋樑一端可以通往中正公園,另一端是自行車步道,可以通往龍潭與三峽、鶯歌。大溪橋不但記錄了大溪人的共同記憶,也讓路過的旅人可以輕輕鬆鬆找到休閒的驛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