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繫北勢溪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放。
點閱率:605

但阿姣在綠島上政治課,還得通過討論,每個人得講出其中道理,想鬼混是辦不到的。換言之,林姮姣學的課程雖然有點教條化、八股化,但卻非常紮實。這對她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
雖然阿姣只是中學程度,若和她聊起政治話題,對方大多以為她進過大學。兩年的綠島思想教育,因禍得福,說起來還是一件幸事。
即使我瞭解阿姣這一段祕密身世,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僅未向任何人透露過,而且也儘量和她避談此事,免得她心裡不舒服。有一次,她說:「我認識你的時候,和阿珍差不多,甚至比她還早,你找我給你理過髮,你忘了。如果我那時候和你相愛,我是名正言順的李太太了。」
那時,我在工寮似的棚前擺麵攤,一天掙不了多少錢,生活非常潦倒,只記得阿姣不愛說話,長得不錯,挺性感。她曾給我理過髮,還掏過耳垢,人和人的交往,緣分。往事,只留下茫漠的回憶,畢竟像北勢溪的溪水,淌走了,一去不復返了。
林姮姣在綠島「新生訓導處」時,已是50年代末期。它在1951年鼎盛時,綠島政治犯高達1700人,因為包含了南日島、東山島、大陳島前線戰役俘獲的人民解放軍。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
許多人唱起<綠島小夜曲>,都誤會是與綠島政治犯有關。其實毫無關係。這首歌曲中的「綠島」,係指美麗而詩意的寶島──台灣。這首歌為潘英傑作詞、周藍萍作曲,兩人都是1949年從大陸來台的文藝人。
那夜,我和阿姣玩得痛快,喝得過癮。驀然心血來潮,想建議林老在《北勢》發表一篇回憶錄,忠實地將綠島的生活寫出來,公諸於世,一定贏得讀者的歡迎。阿姣說,過去有不少人寫過片段的報導作品,八股、教條,沒有真實性。甚至她連兩三位作家的文章,也不滿意。
妳的意見,這篇文章請誰執筆?
最理想的能夠找出汪萱,她記憶力強,文筆好,可惜找不到她。在我的判斷,汪萱如果健在,她可能去了中國大陸。
我問阿姣,若是林老願意找人寫這篇文章,她肯出來協助麼?至少可以講出一點見聞。她同意。只是她不肯暴露自己曾在綠島待過。於是,我去請教林老,綠島往事,已經成為歷史,可否把它再挖掘出一些感人的事情,讓後人忘不掉這段國共鬥爭的內幕秘史。《北勢》是目前銷路最廣的刊物,發表這篇回憶錄似的作品,確有必要性。
林詩齡聽了,茫然。思索了半晌,他低聲告訴我,關於這件事,他在創辦《北勢》的時候,便想發表綠島回憶錄,但是,他的構想卻落空了,因為對象不合作。
什麼人?
林老機警地朝四周瞄了一眼,握住我的手,警告我說:「李彥,這個女人是我的情婦,她在綠島紅遍半邊天!這個祕史連我老婆也不知道,我告訴你,你也不能說出去。你答應我,我才說。」
我連忙點頭,答應。
「汪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