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什事
1
一九八八年六月,金城國中校刊《晨風》第九期出版。除了一貫的師生創作文章之外,特別的是指導老師王先正與許維民帶領編輯小組製作了三個專題,包括人物篇:〈山高沒有我志大,路遠不及我腿長─傑出校友許績勝〉;民俗篇:〈鬼神請接受我們的賄賂─金門通行冥幣之研究〉;美食篇:〈金門小吃〉。
我「認養」了金門小吃專題中的「鹹糕炸」以及「粟仔粽」二款食物的寫作。專題中還包括了廣東粥、蚵仔麵線、人仔煎、滿煎疊、豆包仔粿、碗糕粿、好吃糖等等。我在「碗糕粿」文中讀到一九七○年代的金城街景;在「廣東粥」文中讀到拎著鍋子買粥回家食用的環保;我讀到使用汽水、白醋、太白粉、洗米水等不同材料來清洗豬腸的訣竅……。
那一年,我國二。
距離十八歲負笈北城的年紀還久遠。筆下寫不出鄉愁,愁鄉滋味。
之後戰地政務解除,金門開放觀光初期,坊間所販賣旅遊導覽小書,在介紹金門美食時,讀到有以《晨風》〈金門小吃〉專題文字摘錄濃縮而成者。
心中居然竊喜。
2
二○一○年秋。
「金門幫的好友們聚餐共品陳年高粱酒時,酒杯裝滿鄉愁,憶及兒時諸多飲食,美好記憶躍然而出;相約書寫一本屬於金門的飲食文學,當下每個人約訂各自書寫心中的家鄉食物。」〈牧羊女〉
我「認養」了餛飩麵線。
秋去冬來,轉眼春夏也過了。
紅龜粿炊熟了;豆渣圓蒸好了;高粱收成;禮餅也吃過了。
我的餛飩卻遲遲無法包成,即便出了門,只聞到玉蘭花香,卻趑趄不前,怎麼再也無法往前跨越。
同齡的友人在臉書上分享照片。金城東門的貞節牌坊註解成了二級古蹟;總兵署則註記變成了總督府。
啊!我們成長在沒有地圖的年代裡!我們忙著念書忙著長大忙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忙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忙著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
忙到沒有時間沒有精神去認識、了解自己生長的島嶼。
於是我的餛飩經過林斐章故居,走過叢青軒、踅過文厝內,再落腳貞節牌坊所在的莒光路。餛飩包裹的不是鄉愁,是我深深的喟嘆!
3
二○一一年秋天,《島嶼食事》出版了。
我在《島嶼食事》裡讀到純粹的金門。
也在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的回饋裡,讀到這一本食物小書的重量。
「一直忘了跟妳說已經看完《島嶼食事》,很謝謝妳介紹了這本書,看完以後感觸很深,有很多事是我沒經歷過的事,透過了文字認識了它,其中〈番薯情〉裡有段閩南話,當下有很多字都唸不出,還請較長的金門同事,唸給我聽,她也一一解釋了裡面的含意,讓自己長了知識。而也把這本書分享給一位剛好在小金門出生的同事,她看完以後也非常感動喔!」
「拿書裡的美食和故事跟家裡的長輩們討論,還可以挖出很多他們記憶深處的故事呢!」
「……透過各種簡單的食物,勾寫出金門的精神,一塊小小的土地,建立各種串連的力量……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離家的遊子,它一定能夠滿足你鄉愁,如果你曾經在金門當兵讀書工作,它肯定會帶你走入時光隧道細細品味,如果你對金門一無所知,那你肯定要擁有它,它帶給你的將是揭開神秘面紗……。」
4
「土豆、番薯、菜脯、紅龜粿、風裡飄散的高粱酒香,懷念的舊時金門家鄉味,你還想起甚麼?」
「誠摯邀請您來共享一場鄉情、鄉音、鄉味的秋日盛會。慶賀我們攜手同心,成就了一本關於家鄉的書寫!」
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下午二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61號B1(聯經文化天地)歡迎您蒞臨《島嶼食事》新書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