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命的認知

發布日期:
作者: 亦誠。
點閱率:648
字型大小:

─人們只看到花朵的凋謝
而不知道那曾經綻放過的美麗與芬芳到哪裡去了?─
如果能量是不滅的,為什麼人們只看到蠟炬成灰,而不知道蠟炬所發出的光芒到那裡去了呢?為什麼人們只看到花朵的凋謝,而不知道那曾經綻放過的美麗與芬芳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人們只看到父母親人的衰老,甚至死亡,而不知道那曾經以生命的熱能照顧我們一生的親情,又到什麼地方去了呢?
其實人的覺知是有限的,生命的能量的變化是無限的,以人類有限的生命的覺知,去揣測那無限生命的來去蹤跡,使我們顯得似乎渺小,而且無助。
不論醫學怎麼研究,醫學也只研究到「身」體的一部份;心理學怎麼研究;心理學也只是研究到「心」理的一部份;宗教怎麼研究,也只研究到靈的一部份;而生命的形成絕非只有身、心、靈的組合而已。雖然如此,如果能從「身」、「心」、「靈」來做粗略的理解,似乎也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當蠟炬燒光,蠟炬的「身」成灰,蠟炬的「心」化成光芒,蠟炬的靈就鋪天蓋地深入到宇宙各處的每一個角落去了。從花朵的「身」,我們看到凋謝,從花朵的「心」,我們看到了美麗與芬芳,而花朵的靈,也在美麗過後,鋪天蓋地深入到宇宙各處的每一個角落去了。
相同的,人的身體在分解後消失,人的「心」,因其一生的愛與熱忱而留在人間,變成我們心中美好親情的記憶與溫暖,然後親人的靈也鋪天蓋地地深入到宇宙各處的每一個角落去了。
所謂親情,是父母、親人在世時靈與靈的交融,因為「靈」是最細微的能量,且來去速度與思想一樣快,當我們思念所及,父母、親人的靈,不管在天邊或海角,瞬間即至,不會遲疑。
所以當親人離去,要莊嚴以對,而不是過度哀傷,因為只要思念所及,親人馬上如生在前;我們隨時都可以與之再行對話,再行撒嬌,或再行道歉,和解、祈諒。甚至可以說好好照顧父母,親人的健康;當我們喜悅,父母、親人也喜悅;當我們知足感恩,父母親人也會如是領受,這樣的認知,才是對生命正確的認知,也因在身繫囹圄之後,才發覺最平凡的親情,彌足珍貴;也領悟到人間庸碌煩忙之際,不妨停下腳步,沉澱心靈,或許在生命的歷程裡,你會獲得更深的體認、更確定的迴響。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