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之二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2,515

今年五月,搜集了兩百餘則通俗道地的四言成語,彙整而成「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一文,近日以來,每當與母親或鄉親閒話家常,家鄉成語便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加上長一輩的台灣好友,他們所用成語也與金門大致相同,從台灣朋友的交談中也吸收了一些難得的成語,歷經半年的搜集之後,如今又可集結成篇。
本篇亦同前篇,閱讀時請用閩南語,才能讀出鄉土韻味,也才能感受其中意義,並可順便回味一下這些也許久未耳聞或使用的成語,在此提出就教於鄉親同好。
△斷鼓失鐘:完全失聯,不知去向。這個成語應有典故,末字不知是「鐘」或「蹤」,值得推敲,因為鐘與鼓屬同類,有其特殊意義,而蹤字與失字結合,也不失本義,只待另請高明。
△無種無坐:與前則意近,指消失得無影無蹤,為何用「種」與「坐」,只是借音,亦不知其義。
△牽姑牽姨:盡量想方設法,甚至捏造事實,找出彼此的親屬關係,意同攀親帶故。
△牽親引戚:意同前則。
△吵家鬧宅:吵吵鬧鬧,無止無休,以致舉家不得安寧。
△冤家量債:意近前則。雙方就像冤家路窄、欠債討債一般,見面就吵,毫不留情。
△弄家散宅:吵鬧不休,以致家庭失和、家破人散。
△一箍椎椎:「一箍」是指一個人,「椎椎」是一種感覺,通常指長相或舉動,長相主要是看頭型或腹型的模樣,舉動是指言談舉止,有些人一瞧就是一副「椎椎」的樣子,給人一種「椎椎」的感覺。高中時有位教官,同學叫他「王仔椎」,大概合乎這種標準。
△大箍大把:金門人稱塊頭大的人為「大箍」,「大把」本指大綑的物件,在此亦指個子高大。意同身材壯碩、人高馬大。
△大箍啪噗:金門話的「啪噗」(借用諧音),通常指身體虛而不實,不堪一擊,表示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是虛有其表,實際上是外強中乾。
△瘦人厚膏:瘦型的人,表面看起來弱不禁風,實際上精力旺盛、體力充沛,有外乾中強之意,正與上則相反。
△消瘦落肉:身體瘦得只剩皮包骨、全無肌肉,意同形銷骨立、骨瘦如柴。
△蒼蠅貪甜:金門人稱蒼蠅為「雨神」,蒼蠅最愛甜食,倘若有人嗜糖如命,就譬之蒼蠅,譏諷他甜食吃太多了。
△正蟳二蟹:農曆正月的蟳、二月的蟹,正是肉質肥美之季。
△正蔥二韭:農曆正月收成的蔥與二月收成的韭菜,細嫩香脆,是一年中最好吃的季節。
△針頭削鐵:針尖之鐵,能削多少?通常用來比喻生意人錙銖必較,即使蠅頭微利,也貪圖不放。
△碗頭箸尾:或稱「碗頭碗尾」,指碗底所夾剩的食物。也是客套話,表示餐桌上不差你一人,剩頭剩尾也夠你一人吃飽。
△行 開腳:即無法隨意走開,人在俗務纏身或心有掛礙之時,由於放心不下,常有想走卻又走不開的難處。
△離腳離手:子女長大之後,不必父母事事操心,此時父母已可放心不管,稱之為離腳離手。
△割喉無血:割喉之下,竟然無血,這是誇飾修辭,比喻貧窮至極、一無所有。
△叫賊顧更:請小偷打更守夜,無非給予監守自盜之機會,意指找不信任的人辦事,不僅不放心,反而會更糟,有「開門揖盜」之意。
△好頭好尾:好的開始,也應有好的結尾,意同好聚好散,如此才有君子風範。
△好來好去:意似前則,表示彼此交往,應以善相待。
△啞口相罵:啞子表情達意時,比手劃腳、嗯嗯啊啊。旁人只知他們吵架相罵,卻不知所云,後常引用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爭吵。
△光廳暗房:這是民間習俗,客廳光線要亮,房間要暗,其實從生活面來看,客廳是會客交誼的場所,房間是睡眠休息的地方,孰亮孰暗,不言可喻。
△歸年透天:即一年到頭,表示一整年。
△無年無月:表示不知何年何月,比喻遙遙無期,難有指望。
△有年無月:意同前則,雖知何年,但時日未定,仍是曠日持久,不可企及。
△大孔細裂:裂縫大小不一,且為數不少,一般可用來形容外傷或其他方面的裂縫。
△嘴無透心:或作「嘴無透心肝」。所謂「言為心聲」「書為心畫」,倘若一個人嘴與心不相連,表示有口無心、言不由衷。
△緊事寬辦:緊急重要的事情,反而需要冷靜的頭腦,按部就班地完成,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自亂陣腳,將事搞砸。
△揀人嘴尾:「嘴尾」是指講完話後。意思是跟著別人的話意重述一篇,了無創意。金門俗語云:「跟人嘴尾,食消配粿」,表示這樣的人不僅被人輕蔑,甚至遭人責罵。意近拾人牙慧、鸚鵡學舌。
△揀人屎尾:屎為受人鄙棄之物,何況是屎尾!在此指步人後塵,令人唾棄。意同前則,或說比前則更糟!
△屎桶開花:屎桶乃盛屎之桶,其臭無比,人見人避,一旦破裂,屎流滿地,表示事態嚴重,難以收拾。
△放尿攪砂:尿與砂混合攪拌,最後還是尿歸尿、砂歸砂,無法給合在一起,比喻兩人合不來,不能同心協力。
△厝邊頭尾:或作「厝邊隔壁」、「門口厝邊」,皆指住家的四周鄰居,即左鄰右舍。
△十一叔仔:金門人泛稱未婚的獨身漢為「十一叔仔」或「十一哥仔」,我想應有典故,可能是兄弟當中,唯有排行老十一的未婚,同輩稱「哥」,晚輩稱「叔」,實指同一人,不知源自何時?而後沿用至今。
△有妝有差:只要化妝打扮,即有加分效果,必然增色不少。正如金門俗語所云:「三分人,七分妝」「三分姿娘,七分打扮」。
△食老變形:或作「食老變款」「食老變樣」,人到老年,身體日衰,相對的,心理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有人出現反常,有人怪癖日增,即可以此比喻。
△欲死若哼:有氣無力,要死不活,只剩一絲氣息。
△無氣無力:金門話的「氣力」,即國語的力氣,表示一點力氣都沒有。反義為「有氣有力」。
△無氣無嗨:表示沒有力氣,連嗨聲也發不出來,比前則更糟。
△無規無矩:舉止不端,不守法度,沒有規矩。
△無禮無數:沒有禮數,指一切人情世故,完全不懂。
△無寒無熱:比喻一個人沒有寒暑冷熱之分,無論什麼季節,生活起居、衣著飲食,全然未變。
△無貼無 :做事不妥貼、不週到,有草率隨便之意。唯二四字不知用字為何?
△無下無落:意近前則,做事沒有下落,表示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無性無地:金門人稱脾氣為「性地」,亦即沒有脾氣,指性情很好的人。
△無油無臊:或作「無油無腥」,指炒菜時完全不放油,也不加肉。
△無味無素:食物完全不加味素佐料,淡而無味。
△無甜無味:沒有任何味道,意同前則。
△無話無句:即不言不語,意同沉默寡言。
△無意無思:待人不夠厚道,處事不合情理,可說一點意思都沒有。
△無天無地:行事違逆天理,簡直無法無天,天地不容。
△無來無去:彼此不相往來,斷絕關係。
△大目新娘:譏諷眼力不好,找不到東西。「大目」與「新娘」應是倒反修辭,大目的眼力本應較佳,而新娘則是初來乍到,表示既非視力不良,又非新進媳婦,怎會找不者,純為譏諷之詞。
 △初出洞門:意指學成之後,初入社會,缺乏經驗。意同初出茅廬,涉世未深。
△指雞罵狗:農村社會,家家養雞,戶戶飼犬,指雞罵狗,就地取材,通俗方面,意同指桑罵槐,即拐彎抹角地罵人。
△狗兄狗弟:本指狐群狗黨,但金門人通常用來形容一對難兄難弟,或是一對感情深厚的親兄弟。
△軟索牽豬:比喻以柔克剛、以弱制強,使其向善變好。
△死豬鎮椆:金門話稱豬舍為「豬椆」。死豬已無價值,若仍佔用豬舍,形同浪費。意同尸位素餐,占著茅坑不拉屎。
△無人情狗:狗在家畜中最為忠實,也最有人情味,倘若一個人忘恩負義、不知感恩,就以此語形容他。
△起 狗目: 狗即瘋狗,如果一個人眼神似瘋狗,表示失去理性,恐有失常之舉,最好善加提防。
△天無目睭:亦即蒼天無眼。通常用在兩種情況:一是好人行善積德,仍然受盡折磨,未得善報;二是惡人壞事做盡,依舊長命百歲,未得惡報,便會感嘆天無目睭。
△目睭蓋蓋:二蓋連用,上字動詞,下為名詞,或稱「蓋蓋子」,指眼睛被蓋子蒙住了,不見實情、不明事理。
△目睭糊屎:意同前則,說詞較為難聽。
△枵仔 講:餓到無法言喻,意指飢餓難忍。金門人常用「 講」「 攝」或「欲死」極言其甚,類似成語如:「寒仔 攝」「驚仔欲死」「暢仔 攝」「重仔 講」「臭仔欲死」「癢仔 攝」…可說不勝枚舉,前二字多為形容詞或動詞,後二字則為副詞,表其程度,且後二字可以互為替用,其意不變。
△餓腸枵肚:即飢腸轆轆。
△枵來飽去:肚子餓了就回來,吃飽了又離去,引申為需要時來求,如願後走人。
△食飽等死: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即可以此形容。
△活久嫌 :這是罵人的氣話,即活得不耐煩了,此處的「活久」與年齡大小無關。
△人肉鹹鹹:據說人肉是鹹的,不得而知。一旦欠債不還、討債不成,債戶常以「人肉鹹鹹」回應,亦即人命一條,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看你能奈我何!
△賣某賣囝:嗜賭之人,由於十賭九輸,最後常是傾家蕩產,甚至鬻妻賣兒,也在所不惜,在此泛指無恥之徒。
△枵呻飽呻:無論飢餓或吃飽,皆呻吟叫苦,意指懶人藉故偷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