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關於寫作這件事

發布日期:
作者: 洪銀娥。
點閱率:839
字型大小: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就曾從台灣寄稿子到金門日報,篇數不多,但都刊登,我的大哥是金門日報編輯,有沒有裙帶關係,我不知道,那時,沒有網路,金門還是個神祕的地方,稿件不多,反而在地的阿兵哥投得多些。有一次,編輯修改我的稿子,我不甚滿意,就在下回投稿,註明「請勿刪改」字樣,那時,台、金沒有飛機,久久回金一次,大哥見了我,揶揄我此一舉動,蓋作者為求刊登,豈敢作此要求,大哥早就知道我這小妹「我行我素」習性了。
求學期間,也在大華晚報投稿一篇「曾經滄海難為水」,記錄一段似是而非的戀情,報紙一直收藏著,婚後,丈夫看到這篇文章,有些吃味,為了表明心跡,宣誓忠誠,報紙於是銷毀,如今,再也無緣見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澀作品了。
賦居桃園的日子,投稿金門日報是我每天家庭-學校,平凡而單調生活中的一項樂趣,也是我對外的一處窗口,儘管有時為了她,得放下手邊家務事,包括陪伴幼齡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在一樓信箱拿取金門日報,蹬上五樓,煮飯、吃喝完畢、洗好碗筷,孩子做功課,我看金門日報,「洪銀娥」三個字映入眼簾,啊!那種驚喜的感覺太美妙了!住金門愛看報紙的姊姊,有時來電告知,我就更期待等候報紙的到來。
回金以後,學校工作其實比台灣繁重,但我沒忘記這僅有的一項樂趣,老公從軍中退役,有時間管我了,他總是嗤之以鼻,說:「妳寫那些狗屁倒灶、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有誰要看?」嗯,的確不是經國濟世之作,意志動搖,寫作熱情被他澆個半熄,好一個扼殺明日之星的劊子手!有一次,他又發表論調,我那中和國中教書的外甥女說:「可是我們喜歡看呀!」這超乎嚴肅的他的想像。
後來啊!回金日久,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怪異現象,我就提筆為文,不吐不快,刊登在金門日報週二的言論廣場,投稿之前,我不會不知道,文章既出,得罪人難免;多元社會,不見得人人認同妳的觀點,但我省視回歸初心-秉持希望金門更好的信念,勇於前行。
余豈「好批評」哉?余不得已也!我更想抒發的是心靈交流情真意摯的文章呀!從前身是異鄉人,未知故鄉事,悠然自得寫些生活雜感,讀來心情平和,不會血脈賁張,但是現在,我認為用筆追求合理的制度與對待,應該比風花雪月更重要。
周遭長輩、親朋好友對我很寬容,不曾有任何人對我說,我的言論給他們帶來困擾,要我閉嘴,少管閒事,因此,我一直擁有「我手寫我口」的自由空間,我寫稿的速度很快,假日一天或兩天就可以完成一篇,當然,那是心中已存有概念,且要在安靜的環境與整片的時間裡完成,因此,唯有假日可資利用,但在假日,我常面臨兩難,是要寫作,還是要料理居家雜務,顧此失彼,有時寫了整天的稿子,赫然發現衣服沒洗、飯沒煮、客廳沒整理、桌子滿是灰塵,就會質疑自己,忙的是哪樁?是不是捨近求遠?
當我下定決心,拋開寫作這件事,單純的、專心的以做家事為職志,心無旁騖,一定可以咀嚼出做家事的趣味來。這時,也有少數關心我的朋友,詢問我沒投稿啦!識與不識,給我唯一肯定的仍是寫作這件事,我於是有了回到桌前的意念,當然,最大的動力還是自己,寫作之所以吸引我,在於完成一篇稿件後,很有成就感,好似吸了快樂嗎啡,陶陶然,「敝帚自珍」,人皆有之,見報後,又是另一種喜稅,這種喜稅,無關乎名與利,看重稿費,無異煮字療飢,太辛苦了;至於名(也可能淪為臭名),我想我更看重的是身體健康與品德修養。外在的名,「於我何有哉?」
當然,幸運的是,我們擁有一份其他縣市所沒有的縣報─一塊抒發心情共同的園地,感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