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兒時貧乏年代─居住篇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617

正當全班聚精會神聽課之時,忽然一聲尖叫,我本以為大事不妙,孰知只因一隻「小強」,竟讓這位女生花容失色。
某日晚上,一隻蚊子「不慎」誤闖我家,再個孩子如臨大敵,邊追邊打,最後還是枉費心機,不知去向。
回顧兒時住家,每到夜晚,蟑螂處處有,蚊子滿天飛,倘若要叫,保證可以讓你驚聲尖叫,直到天明;倘若要打,任你傾盡全力,也是徒勞無功,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兒時的居住環境。
一、古厝洋樓詩意濃
兒時只見古厝與洋樓,未見現代建築,光是浦邊村一百戶住宅,已是古意盎然,昔日建築師,真是用心良苦,不僅雕梁畫棟,壁上飾物,也是吉祥象徵,或在門窗楹柱,書聯題字,身歷其境,有一種「今屋曾經住古人」之感!著實詩情畫意。
二、土埆砌牆泥巴地
居住古厝洋樓,稱得上是昔日「豪宅」,兒時曾見貧寒人家,住不起石牆磚地,全為泥土建材,用土埆砌牆,家中地板也是天然泥地,每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家裡下小雨,屋外室內一樣泥濘,這樣人家,可說「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大概最能感受陶淵明的心境。
三、沒水沒電甚自在
當年沒有自來水,我們喝的是井水,家家備有大水缸,用完便去挑水,扁擔水桶都是必備的家具。家裡也沒電,一到夜晚,到處漆黑,除了月光與星光,我們仰賴蠟燭與油燈,雖然燈光微弱、燭火搖晃,只因我們與黑暗比較,感覺亮度十足,生活自在自適。
四、衛浴設備無人有
鄉下人家,幾乎無此設備,家中只有一個「尿斗仔」專供婦女使用,一般小孩就在自家門前方便,小狗立即舔得一乾二淨,男人則往附近的屎礐解決,這就是當年的衛生處理方式。至於洗澡方面,似乎印象不深,也不知怎麼過來的,只記得夏天一到,直接就在井邊汲水沖涼,冬天一來,幾乎很少洗澡,最多燒鼎熱水,就在房間拭擦幾下了事。
五、毛巾牙刷相佮用
記得兒時,貧寒親友大都全家共用一條毛巾、一支牙刷,毛巾用到破爛不堪、既黑且滑,仍然捨不得丟棄,牙膏也是時有時無,難怪國小同學之中,耳後脖下每見一層污垢,而牙齒也幾乎都呈黃色,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利則事難善,大家已是見怪不怪了。
六、睡覺床鋪門扇枋
現代人睡彈簧床,柔軟舒適,以前床鋪,不僅沒有榻榻米,更無彈簧墊,記得兒時,家裡有張古式的雙人眠床,床面是由數片眠床枋拼湊而成,這是當年最高級的床鋪,除此之外,一般人大都以「門扇枋」為床,亦即以兩張椅寮為床腳,上鋪單扇門,即成一張簡便的單人床,若由兩扇組合,便是一張寬敞的雙人床,雖然表面堅硬,但已是一張平坦舒適的床鋪。
七、夏睡磚坪石寮枋
古厝洋樓,窗戶窄小,寒風不易侵入,冬天的確溫暖,但是一到夏夜,屋內著實悶熱,因此,門口乘涼便成為家家戶戶睡前的習慣,直到睡意正濃或暑氣漸消,才入屋就寢,有些怕熱的人士,乾脆睡在門口埕的石寮枋,或上一樓頂的磚坪,這就是兒時度過酷暑夏夜的方式。
八、大灶火雞煮三餐
昔日住家,沒有瓦斯,更無電鍋,我們仰賴大灶與火雞,火雞以煤油為燃料,油要花錢買,並非家戶皆有;大灶則是必備的炊具,以薪柴為燃料,高聳的煙囪,炊煙裊裊的景象,如今尚留腦海,薪柴不必花錢買,只要勤勞點、肯花時間,必有所獲,我與兩位妹妹經常帶著耙子、提著布袋,直往山裡去,尋找「麻黃鬚」的蹤跡,只要好運來到,未隔多久,便可滿袋而歸,這便是我家好幾餐飯的燃料,或將農作物的莖桿葉藤晒乾,也是現成的燃料。
九、池畔井邊洗衣樂
昔日尚無洗衣機,洗衣方式全憑人力,一般家庭皆由婦女負責,將全家衣服攜至附近池畔或井邊,善心人士早將石寮枋設置成一洗衣處,任人使用,左右鄰居還會相邀洗衣,一邊洗衣,一邊談笑,構成一幅「歡樂洗衣風情畫」的景象。
十、天空地闊當餐廳
一到夏天,屋內著實悶熱,每天黃昏時刻,家家戶戶把餐桌椅寮移往門口埕,天空地闊地吃起晚餐,來往行人不介意,彼此互道「食飯喔」!雞鴨貓狗也趕來,希望主人賞一口,這樣的畫面,如今已不復見,只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十一、椅寮椅頭母子椅
昔日並無柔軟舒適的沙發,家裡的椅子以椅寮、椅頭、母子椅為主,椅寮就是長條椅,依其長短可以坐上三、五人,椅頭則是單人座椅,有高低之分,二者皆為原木實心,頗有重量、母子椅的設計別具巧思,平時可坐,需要時可翻轉成幼兒座椅,可說是一種母子兩用椅,母子椅如今已被嬰兒車、學步車取代,想見母子椅的蹤跡,大概就在文物館,這些都是兒時家戶必備的椅具。
十二、六畜興旺一家親
農業社會,六畜興旺,居住浦邊時,我家門外緊臨豬舍,間隔幾步,便是雞舍,雞舍左側是兔籠,每在白天,門口埕上,雞鴨成群,自由走動,貓狗進出,無拘無束,那時的我家,就像住在「動物園」裡,家禽家畜,親如家人。
十三、公雞麻雀叫起床
兒時少人有鬧鐘,反正凌晨過後,遠處近處的公雞便會不約而同、此起彼落地啼個不停,非得把你叫起方休;再不然,天剛一亮,成群的麻雀吱吱喳喳,就在你耳邊響起,這些刺耳的噪音,十足擾人清夢,令人不得安眠,何必要有鬧鐘?
十四、長驅直入蚊蠅多
兒時住家,沒有紗門,亦無紗窗,各類昆蟲,隨意進出,尤其蚊蠅,多不勝數,可能不遠之處,豬舍屎礐,星羅棋布,加上門口埕上,雞屎鴨尿,遍地皆是,因此,每在白天,蒼蠅聚集,成群飛舞;一到晚上,蚊子滿天,嗡嗡作響。
十五、各類昆蟲齊來到
鄉村昆蟲,恆河沙數,家裡昆蟲,也是應有盡有,蟑螂螞蟻,為數最多,壁虎壁蟢,也是常客,每晚點燭夜讀時,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蟲,跟你玩起「飛蛾撲火」,這些「不速之客」,任你如何驅趕,也是該來的照來,最後只能無可奈何,相忍度過。
十六、鼠輩橫行在我家
農村社會,鼠輩橫行,最大膽的莫過於錢鼠,總是威風十足、呼嘯而過,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穿越客廳,母親說:「錢鼠嚎一聲,錢銀一大廳;錢鼠嚎一句,錢銀一大厝」,不能動牠一根寒毛,以免打跑財運,難怪有此囂張行徑。一旦「厝內若無貓,老鼠會蹺腳」,老鼠便會膽大妄為、變本加厲,衣服堆裡、櫥櫃角落,築窩生鼠,啃噬穀物,此時已分不清是我家還是牠家?
兒時住家,不圖舒適,只求遮風避雨,雖然沒水沒電,欲能自在自適;雖然與禽畜為鄰、與昆蟲為伍,卻能安然自得,今日新新人類,大概也是「百思難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