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太湖
(一)
黌宮頻傳大鼓聲,身在湖濱卻悠閒
飛花似鷗浮漸遠,落葉如舟自為船
榕園老樹不斷新,躲過青春憩湖眠
風定湖光分半翠,不知是影是真山
(二)
粼粼波光湖外湖,無邊春色在雨中
湖畔荷蓮垂楊柳,堤岸木麻一串紅
馬櫻丹花盛開時,成群白鵝越雲空
湧金門外看太湖,可擬滄浪學釣翁
註釋:
一、 此二首七古(非格律詩),偶句押韻不對仗。
二、 黌宮-金門縣立金湖國中,學子刻練習24節令鼓。鼓樂是節慶的聲音,鼓聲由小漸次鼓大,鼓音宏亮,節奏有致。由單鼓到群鼓,鼓脈由動地而驚天,震懾人心。莘莘學子常以其青春,付出精力,渠等團隊精神,為完美之演出,曾博得人們喝采與青睞。
三、「不知是影是真山」-太武山上霧氣散開後,煙嵐沿山而下,銀粉瀉以為鏡,月越分明,山映太湖,視界寬廣至無窮。
四、「粼粼波光湖外湖」-太湖面積1.4公頃,連外有小太湖。「湧金門外看太湖」-環湖四周有金湖國中、農工職校、榕園、中正公園等學校(名勝)。太湖風光明媚,湖清水澈,惜為水源保護區,禁止泛舟、游泳、垂釣。今蒞金觀光之旅客,僅能於湖外欣賞湖景,尚難窺全豹,咀嚼其味。
五、「可擬滄浪學釣翁」-引自唐·韋莊(關河道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