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雲海之山─阿里山

發布日期:
作者: 周文章。
點閱率:633

住在嘉義的朋友來電,問我,懷不懷念阿里山的藍天白雲、日出、蒼勁古木,極美也極盛觀。他的話觸動我心底對久違的山之顛、水之湄、谷之旁的緬懷。三月,在春天,像虔誠的朝聖者,也像造訪群山的山客,邁開山旅的腳程,一步一步見證它她的雄偉瑰麗。
依依的夕陽安靜沉落,想念的一切雲湧升起。霞光遍撒無限的視野,弦月悠然地在另一方天際蓄勢登場,一幕又一幕的景氣絢麗更遞,依序而深靜,喧嘩的是守候者的讚嘆,突兀的是照相機鏡頭的快門,周圍每一座山嶺,飄渺成各自屹立的孤島,卻也相互映照著彼此的孤絕,我站在阿里山的祝山頂,鳥瞰雲海,在微風裡。
離開台北的首夜,夜宿友人臨近溪頭的山屋,伴隨我的是風聲,樹聲,與天地渾然生成的天籟。眼前的景色已預告此行將有出人意表的雄偉等待我們,有古木參天,有蒼松勁柏,綠意自然展現。孤寂的燈光使沉沉的黑夜透出一點溫暖,清冷的風聲,滿地的葉語,碧綠的池水上方,以竹為材築了一座拱橋,倒影映入池中,我綺想,是人在賞風景,還是風景在識人。
清晨五點,一聲「出發了!」扛起背包,踏在碎石子路上,這趟不只是旅遊,而是一趟在無塵囂的土地,迎接心靈的呼喚。斑彩蝶在樹叢飛舞著,彷彿提醒旅者,要踏出信心的步伐,以決心和毅力為後盾,在藍空下進行山林的探訪。
路陡卻不難行。回頭看著天空,以雁行的展翅之姿,雲海在天空透藍成一塊絕色的藍寶礦,看起風的山色,摸不清天空的遠近,以及雲谷的深淺,我在看雲,雲在看我,人與天空的交會,就在那一片白茫裡呈現乾淨無罣的境界。樹枝被風抖動而起的婆娑,令人不禁省思,人實在是何其渺小,百年一世,若雲似風,宛若飛揚於天地間的沙鷗,不能頻頻回首,卻得鼓翅前行,找自己的方向和出路。
約七時,溫暖的陽光光芒,透射於樹椏、草梢、鳥鳴與蝶飛,山的魄動,從山壁間傳開,從腳下的石路綻開,也從光之影,樹之舞,鳥蝶的合舞裡緩緩渲染。大自然賦與人們生機,也讓他們在疲倦時,給人們無私的擁抱。行行復行行,不覺辛苦,因為,沐浴在山巒疊翠,也在清新舒適的氛圍裡,我們抵達眠月神木。這段路程,時寬時窄,使我想起聖經馬太福音裡的話:「你們要進窄門。」錯誤的指引,錯誤的指引,通常是寬鬆的,卻必然導致錯誤的結局。
在神木之旁,人益見其渺小。神木雖然只剩半截空空,褪色的年輪卻依稀透露其悠遊的歷史。難得冒出的椏枝提醒觀看它的人們,它凋殘,卻不死去,生命力仍在已枯萎的樹枝綻開,它高而孤冷的接受陽光、風雨、雲霧,與人們的駐足評論。只是有些遺憾,雖然在登山入口處已立牌「愛山愛林,從清潔做起。個人垃圾,勿留山林」,四周依然堆積了不少垃圾,神木悠久的歷史懷想,被人為之工污損不少,其高傲的尊嚴,也被折騰許多。不忍心這天成的美景被破壞,我們一行人,齊力將可見的紙屑、鐵罐等丟棄物集中起來,放置於園區內指定的放置處。
稍事休息,吃過一點東西後,沿著微濕的小徑前進,抵達登山前必過的「好漢坡」。仰頭望坡度約七十度的階梯,畏懼登高望遠的我,為了一覽「出沒亂峰爭初日,雲海仙境生」的美景,還是得一鼓作氣,在同伴的協助下慢慢前進。爬!爬!爬!心中默念「再走一步,就快到了」,或以平常慣用的百步一循或十步一數,慢慢攀登迢迢階梯。汗水、心跳加快、氣喘、腳痛或起泡…之後,一陣折騰之後,登上「好漢坡頂」。對作息少有勞動的人,也對生活倦怠的人,嘗試一次登山行,在累與痛的經歷裡,會頓悟到一個道理,人不要隨口說出「征服高山或大自然」等狂言,因為,征服山野之前,必先親近,親近之前,必先謙卑自己,征服自己,因為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行過深鬱的隧道,跨越深谷的鐵道,我與山嵐齊高,從層層相疊的群巒,可看到萬綠叢中交錯著幾抹紅、白、褐、或黃等的屋影,朋友說,那是雲海之山-阿里山,視野上看似近在咫尺,但遠在兩個多鐘頭的路程。
阿里山,我們來了。
站在山上,遠眺對面的塔山上飄揚著朵朵彤雲,一望無際的彩霞是邊框,這不是一幅天然美成的山水畫嗎?此時,倦旅的負荷,霧化為山色隱約的鬱綠,岩石在遠山雕琢成虛擬的豪傑,我也被薰染成桃花源幽居的仙人。我對山遠喝,聲聲沉入谷底,歷史的回聲,塵世的煩憂,已隨煙霧逸入雲嵐。攬山握雲的詩情,在初識此山時,我已對她不捨依依。
山上的靜穆,使人捨不得深眠,夜裡,我醒來,又睡了。四點半,天色猶黑,開始觀日之行。祝山頂是我們目的地。這段登山路也是一段絕美之旅的中繼站,萬物皆在靜凝之中,只有明月懸天際,遠山近影映照著淡淡光芒,俯視,山谷的朦朧之美油然自生。走著看著,放眼四顧,翠綠一片,濛濛的霧自山谷緩緩升起,漸漸地,山嵐瀰漫,朝露凝聚,好白,好厚,那是仙境裡的雲海。驀然地,山的左方開出一道金光,緊接著一個小圓形出現,如氣球般膨脹,其光焰幾乎令人無法直視,而其黃金色的光輝頓然從四周開展,大地上每一角落,每個人臉上都被這數大的祥光。我伸手向天,抓不住陽光但我知陽光已躍動在我指間。
下山後沒幾天,才發現膝蓋在抗議了,每天上下樓梯,膝關節的組織好似卡住什麼奈米化的顆粒,喀答喀答的,看了幾個月的骨科門診,才開始恢復正常。我深有所感,其實生命中,都有無數的高山,排在人生崎嶇的道路上,等待自己一一攀越,並將之逐一消融。要走過的,不只舉步維艱的碎石路而已,而是心頭隨時都會崩毀的身心險巇。
未臨阿里山,以為只是一座茂林如錦的風景,深入後,才發覺,她是另一個玲瓏剔透的宇宙。在她的領域,我驚嘆於她是一幅又一幅氣韻生動的山水,意象豐富緊密,迷人處濃淡入微,言有盡而意無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