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心更美

發布日期:
作者: 若晨。
點閱率:637

近年來赴台機會多了,對一海之隔的寶島臺灣,雖不再像過去那般陌生,但十趟有九回是過路台北,一旦離開了台北往南行,所見所處仍是遙遠生疏的。每趟南下之旅,總是抱著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心情,只為了某一項任務。彼時,本是遊走天際的神龍,乍變為困於淺灘上的畸形龍,頓失所依。暑假一趟南下之行,尋訪同學敘舊,留連了三天才返回臺北。南去北返,一路上所遇,就足以讓內心發噱,印象深刻。
一路尋問搭車地點,尋得站牌,為印證是順向或逆向,走進站牌後一家手機店,店門上貼著「誠徵親切熱心正職店員」告示,字體醒目聳大。推開厚重玻璃門,櫃台後兩位身著制服、衣冠楚楚的年輕男店員,一位正低頭與顧客絮絮討論著,另一位則玩著掌上手機。我向玩手機的店員問:「請問往鶯歌……」,話才出口一半,他頭也沒抬,即刻回口:「我住新莊,別問我……」,碰到釘子般,我一時竟感到無措起來,只好硬著頭皮轉向忙碌的店員求救,他向我瞟了一眼,用「不要煩我」的眼神,丟了一句「門口站牌就是」,就低頭繼續忙著。我連聲稱謝,退出店門,回首再覷一眼店門上斗大的「親切熱心」四字,一顆心瞬間又涼了半截,身子不由得打了好幾個冷顫。
拎了大包小包伴手禮,帶著一顆半賭注的心情,我鵠立在車牌旁。不稍片刻,店內的顧客走了出來,他朝向我說:「到鶯歌火車站會有很多人下車,你不用擔心。」突來的驚喜,讓我錯愕得楞在原地,連向他道謝都忘了,只好猛點頭,目送他的身影漸漸遠去。黝黑微胖,左手插在褲袋裡,右手擒著一瓶飲料,雙腳趿拉著拖鞋,一副邋遢的江湖人模樣,卻有著古道熱腸。我不禁莞爾一笑,剎那間,感覺路上的行人個個都可愛起來了。
不久前,也碰到類似這樣的例子。搭機赴台,身旁坐著一個粗胖的老大哥,臃腫的身軀,讓他深陷在狹窄的座椅上,彷彿被鑲嵌住的一顆皮球,動彈不得。一隻粗壯的手臂,霸佔了我們座位中間的橫槓,小女子我只好縮身如驚弓鳥,心頭祈禱著飛機快快落地,早早結束旅程。飛機在空中平穩後,空姐送來飲料,我把喝完的飲料杯置放在餐桌上,就引頸翹望空姐趕快來收拾,好讓我能伸展一下受箝制的手腳。等啊等,一旁的老大哥竟打起鼾來,時間是如此的分秒難捱,望眼欲穿之下,空服小姐終於推著餐車來了,靠窗的我正在猶豫如何將杯子遞給空姐,老大哥竟像被施打了一針似的,突然驚醒過來,一抄手,不由分說就把我的杯子疊上他的杯子遞給了空姐,好似他就是老大哥,身旁坐著就是他自家的小妹,連一聲招呼都不用,他做了算。那姿態擺明了,不用說是遞杯子這種小事,若有啥大事,他老大哥也會護著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小妹。看似唐突失禮的舉動,卻有著「人同此心」的儒家風範,讓我頓時一改對這個粗老哥的感覺。
愈來愈趨向功利的社會,讓人們越來越注重表面物象的文字與圖象,將目光凝聚在外表的假象上,忽略了內在紮根之所在。各種評鑑、發表會,常著重在資料的呈現與發表者的口才表達上,費時傷神大拜拜後,贏家總是屬於那懂得搜集資訊,深諳膨脹資料的高手;便宜了那口才伶俐、敢秀敢說的行家。這何嘗不也是以外貌為取向的另一例證嗎?
南下搭公路局的車,有六、七十年代搭車的感覺。備零錢向司機購票,拿了票根,擇了靠窗的座位,一路上,缺了台北公車報站的提醒,每站停車,雙眼必往車外搜尋,深恐誤了下車站。車到了鶯歌站,慌忙下車,竟然忘了將票根還給司機,直至進了火車站才察覺,慶幸司機先生沒追下車索票,但也為自己的失禮舉措,臉頰感到一陣臊紅。
三日後,循原路返回台北,同學載我至楊梅火車站,一個飄著濃濃小鎮風味的小站。買了火車票,依路標指示,欲進閘站時,一個靠七十的阿嬤牽著一個唸國中的小女孩,十米之外,急吼吼的問我:「你要到哪裡?去台北嗎?」我一愣,原來同是異鄉客,有著相憐的悸動。阿嬤的口吻堅定,彷彿我是此地搭車的常客,也一定會兩肋插刀的攬下這帶路的助人義舉。小女孩怯生生的模樣,彷彿過去的自己,我的雙肩不由得堅挺起來,心頭更有一股俠義正氣悄悄的燃升起來。
月台上,一個面頰黝黑,身材瘦削的婦人越過很多等車的人,趨身前來問我:「到台北是這個月台嗎?」從婦人的長相和穿著,不難看出應該是來臺灣工作的外籍傭人。異國文字的隔閡,讓她必須找一個人確定搭車的方向是否正確。上了車,我幸運的找到座位坐下,她就站在離我不遠處,不時用眼睛瞟著我,彷彿怕我突然消失一般。「鶯歌到了,要下車的旅客……」廣播聲起,我三步併作兩步,擠到婦人身旁,告訴她:「台北會有很多人下車,你不用擔心。」她沒有道謝,但從她頻頻點頭中,我看到了「感謝」兩字。拎著行李,我昂首闊步下了火車,臉上洋溢著一股驕傲與自信,快樂的音符更從口中盪溢開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