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回母校講學

發布日期:
作者: 黃東濤。
點閱率:834

深秋季節回母校講學,感觸良多。接我們的汽車從校園後門進入學校,聽到陣陣刺殺的呼喊聲,見到一列列穿著草綠色軍裝的兵士在操練,我以為學校駐紮了軍隊。開車的司機告訴我們,這是新年度考上華大的大學生,未上課之前,都必須經過的鍛煉。天色發黑,已看不出大學生的性別和面容。
這次與母校有約,均為校友總會秘書長涂偉促成。早在今年去參加華大的一個活動前,在香港就接到他的電話。他說會從泉州校區趕到集美校區,見見我和瑞芬。原來他就為我回母校為文學院中文系與傳媒系講學的事而來。他並出了個很好的題目:《從創作到創業》。題目很短,只有六個字,但兩個「創」字,卻概括了我們來港差不多四十年的歷程。這是一次頗有意義的回顧,遠勝什麼談人生心得的空泛。我一口答應。以前幾度回母校,記得最早的一次,曾經和喜歡文學的同學有所接觸,後幾次,行色都匆匆。
已是秋天季節,住在華大集美校區的華人華僑研究中心的招待所,早晚出外走動,感覺風很涼。尤其是夜晚。從校門口走回住處好遠,校內有為學生服務的車,一人收一元而已。我們在集美校區先住一夜,次晨到福州探望阿姨和表妹,9月18日再回到泉州母校,中午時分,難得文學院的徐總院長和兩位女生親自來招待所迎接我們。
這次回校,校友總會的涂秘書安排周到,幾乎滴水不漏。令我們有賓至如歸之感。下午由徐總主持,與文學院的師生、研究生座談。大樓會議室外豎立著介紹我文學成績的壁報板,內有我與瑞芬到鄭州領獎的照片。我們拍了幾張照片。一走進會議室,嚇了一跳。圍成四方形的座位早密密麻麻坐滿了老師同學。我們進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歡迎的掌聲。我們被安排坐在中心的「主席位置」,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我拙於口才,沒有充分準備的發言絕對會怯場,只好將《從創作到創業》中有關在香港如何立足、如何開始文學創作、參加徵文比賽、尋找工作的前半部分與大家分享。前後大約半小時吧!結束後倪金華教授說有事與我商量,他當場介紹了讀2010級研究生班的吳瑩瑩同學給我們認識,原來她準備以我的散文或小小說為文本寫碩士論文,苦於資料不足,因華大圖書館收藏我的書很少。我說剛剛捐了一批。我答應回去後把仍有存書的全部寄給她。
正式的演講安排在19號的夜晚。華大校園的電腦佈告螢幕打出了東瑞講座的題目時間地點。忘了那是什麼會場,只記得會場坐滿了中文系和傳媒系的學生。據說約有兩百餘人。最令人感動的是涂偉秘書想得很周到,請了當年同班同學結儀、德宗、玉明和泉州華僑歷史學會郭景仁會長和我們一起晚餐,並作為當晚我講座的嘉賓。
母校頒給我「客座教授」的聘書,希望我每年最少回母校一次為學生講學。簡單的儀式之後,我開始了文字稿寫了一萬字的《從創作到創業》課題的講演。因為有我們小女兒協助製作的漂亮電腦簡報的配合,聽眾的注意力照我觀察還可以。我講得很細,其中有不少細節,由於把文學與書本出版結合起來,等於把出版物變成一盤生意,非靠生意拍檔的配合不可,因此有關瑞芬的內容也佔了不少的篇幅。我個人覺得講得還可以吧。一些老師反映講艱苦的拼搏較多,成功的光榮講得太少,我笑笑,光榮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呀。
此次回母校,感觸很深。無論文學院院長、老師、文學院學生、同班同學、小賣部半工半讀的女生都待我們很好。還獲邀與外事處的楊處長、華人華僑研究中心的許主任午餐,而校友總會的涂偉、胡丹,更是從頭到尾「緊貼」招待照顧我們,實在令我們萬分感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