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小筆記第三記
我於1998年提前屆齡6年退休,當時除了想讀我愛讀而沒讀完的書和寫我沒寫的東西外,我就是有這樣的想法:讓位給年輕人。但是好些人可能想不通這道理。記得我退休後的第二天,在一輛國光號汽車上,碰上一群前往墾丁旅遊的中原大學女生,告訴她們這理念,她們就說:「沒想到現在有人會有這種想法。」「死亡讓老人消失,從而為年輕人讓路。」我雖不是死亡,但用意很明顯;只是那群年輕人竟沒能體會。其實,古時就有人有這理念了。看,龔自珍在他的詩「己亥雜詩」就這樣寫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且正視死亡吧!死亡沒什麼好怕的。那是每個人必到的歸宿。坦然面對。該來的就讓它來呀!
真假健康食品
隨著時間的過去,觀念的改變,世人日漸注重健康,加上商人的宣傳熱炒,健康食品越來越風行了。
維他命可能是最早最普遍為人所知的,種類可能也是最多的,慢慢傳衍開來,品類就多了:維骨力、善存、雞精、養樂多、燕麥片、燕窩、鈣片等等,可說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大賣場裡可以買到,超商裡可以買到,藥局裡可以買到。很多人迷上了,買了一大堆,放櫥櫃裡,放冰箱裡,好些人更給放在床頭櫃裡。
有沒有效呢?
大概有一部分是有的;但是不少人是買了放著,一方面是趕流行,一方面是自我安慰。大家都在買,「輸人不輸陣」,我不能不買,買了,在人前可以吹一吹,吹得上天下地,誰也沒法給我抓包,至少跟得上流行,也自我安慰一下,嗯!我吃了好像有效呢!不但如此自我安慰,還在別人面前大吹他的關節比以前好了,不常痛了,肌肉不酸了,神清氣爽了……。反正那些東西功效不是一下可以明顯看出的,有效沒效誰也摸不清。其實那可能都是自欺欺人。
這些情形,大多是宣傳之罪。是商人利用大眾媒體操縱製造出來的。那跟以前打拳賣膏藥的及現代的詐騙集團根本沒兩樣。
當文化
由商人、政客
操縱
便會越來越差。
希臘詩人Potis Katrakis在他的一首詩裡就這樣寫著。在這商業導向的時代裡,大眾傳播媒體往往為生存,不得不向金錢低頭,乃被操縱了。這是利用「群眾心理」製造出來的。能否改善,商人的良心是很關鍵的。不過最重要的還在大眾的心理。
我常想,為什麼大眾要被一二商人騙得團團轉呢?商人為了賺錢,昧著良心說謊,大眾仍甘願被騙。這是何故?我想不外無知。但是還是有人明知仍甘願被騙。這就奇了。
其實,健康食品應該是在自己身上。健康應由自己來決定,不是市售的那些。老一輩人應該還記得早年的說法:曬太陽是獲得維他命D的最好方法,現在卻聽不到這聲音了。健康醫學上也說,吃維骨力要曬太陽和運動才有效;但是有多少人聽進去了?而運動最補的說法,還堂堂列入教科書。為什麼這些都敵不過商人的宣傳?我還是要說:健康除食物的控制外,需由運動來助一臂之力,才能成功。專靠市售的健康食品,無效!
廣告?廣告!
聽!那個婦人又在電視上大剌剌地吹了:
「有這罐,全身的健康櫳顧透透!」
她真是一個天生的宣傳高手,權威的代言人。看她那氣勢,有如武則天再世那麼權威、專橫、武斷,「全國沒地比」。她為哪個商品代言,我沒去注意,所以記不得,想當然是藥物或食品吧;但她那個氣勢,太強勢了,喊出的話語,深深印入我的腦裡,叫我深刻記憶不忘。不過,誰相信她說的呢?嗯,可別太武斷。如果沒有人信她,這廣告不早就下架了?
世人就是這麼奇妙。又不是古時神仙傳說中的仙丹,哪有「全身櫳顧透透」的藥物或健康食品?但就是有人去買,大概是「沒魚蝦嘛好」的心理吧!反正試試看嘛!在台灣這樣的廣告一個?隨便一抓都可以抓出一大堆:
以前有一個廣告說:「有感冒徵兆的時候,請服用xx,以免二次感冒。」才「有感冒的徵兆」,沒第一次感冒,哪來第二次感冒?連藥廠都不清楚,其產品能有多少藥效?用膝蓋想都知道;可是就有人相信,以致該藥品廣告現在改了說詞,仍在播放,藥品仍在市上出售。我想這可能是,產品確實有效,只是廣告企畫稿錯了。或是隨著我的遷居,我從南部一直給批評到北部,該藥廠聽到了,改變說詞?
還有一個美容商品廣告,已經好久沒出現了。是否該美容商品工廠倒了?我未知之。裡頭有一句說:「女人如果有小肚子,那就糗了!」台語小肚子是什麼?可能有好些人不知道,尤其年輕輩。那就請到小吃攤去叫一盤小肚子吧!店夥計會給你一盤什麼?雄豬的生殖器!如果有哪個女人真的長出「小肚子」,那才真的糗呢!這廣告我也從南部給批評到北部,後來不知為什麼下架了。
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事例還多著呢,要全部列舉,沒那工夫和必要。就此打住。
老人家,年紀大了,身上的機器用久了,難免磨損,便這裡痛那裡酸的,甚至全身「零零落落」,像骨頭一不小心就要散掉,成為醫院的常客,藥品的大買家。但是買時要用心分辨,不要被不肖商人騙了。有好些老人相信不實廣告,購買購物台的藥品,堆得一大堆,有些怕被家人子女知道,還藏在床頭櫃、床底下或什麼私秘的地方,不相信醫師的診療。我家鄰居有一位吳姓老人,他就是這樣的,還不高興他太太的勸說。這樣不但花錢,有時候反而丟了性命,那才叫「賠了夫人又折兵」呢!
不過,話說回來,廣告不信歸不信,至少它對我們小老百姓還是有一大貢獻:我們看的報紙、廣播和電視,如果不是廣告為我們付費,我們沒有那麼便宜或免費閱讀、收聽或收看,尤其電視,廣告是以秒計費的呢!其功勞不能不給記一筆。
身葬何處?
有了年紀的老人,每每忌諱說到死字,認為那是不吉利,那是不歸路。
沒錯。那是不歸路。但是,死真的那麼可怕嗎?其實,人一出生就命定邁向死亡,誰都一樣。何懼之有?何不吉利之有?
還有,絕大多數的老人都計較死後身葬何處。有人千方百計要死後仍住華廈,穿華服,連佩飾都不放過,還要陪葬,不僅金玉財寶,還有動物或甚至活人陪葬,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隨便可以舉出一大堆例子:如秦始皇陵墓、明陵等等都可作見證。也不是只有中國如此,歐美也一樣,到歐洲旅遊,去看古蹟、教堂,那些有多少不是古帝王等人的陵墓?尤其歐洲,幾乎每一座教堂地下都埋葬著某些「名人」,如著名的英國西敏寺就是。那些「名人」整天都在「臥」等去參觀的人。去參觀,誰不是和死人相見面?
死後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了,還要選擇什麼?說有天堂,那也不外是宗教勸人為善的藉口。那是好意。將來的事,誰也不知道,誰也沒能預料。至於死後事,那更不用說了。所謂「茫茫兩不知」也。既然如此,何必計較那麼多?那麼,死後身葬何處?我以為我們來自大自然,死後當然也是回歸大自然最好。
西藏人死後舉行天葬,不愧為聰明的做法;只是太殘忍了一點。但是,話說回來,死本來就是很殘忍的事呀。植物不會發出哀叫聲,它們的死就不殘忍嗎?至於動物,就更不用說了。在牠們臨死時,那種掙扎和哀嚎,看到的人不覺得殘忍者幾希?其實,凡有生命之物,包括所有動植物,有生必有死;否則,以人類來說,不就要老怪物一大堆?不就要人吃人?
不需什麼儀式去擾人,不要土葬去佔一席之地,不用築墳造墓去浪費資源,只要不造成太大的的污染或衛生問題,就自自然然回歸到大自然吧!那多好!一切總歸空,何必以空為實事?眼睛一閉,什麼都放開了;如能臨門一腳,回饋一下大自然,更是大功德一件。還是龔自珍的話最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化作「春泥」吧!化作肥料吧!死後還對大自然作些回饋吧!葬身何處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