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春憶往

發布日期:
作者: 王世勤。
點閱率:530

前言:
 閩南傳統習俗將農曆過年稱之為春節,正所謂一年之始在於春,期望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過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一個相當受到民間百姓極為重視的節日,儘管新潮的元旦與西方的聖誕在近幾十年來十分紅火,但春節的習俗仍然無法被取代,『恭賀新禧』的祝賀語詞,依然是民間最期待最適切的祝賀語句。瞧瞧近二十幾年的春節,愈來愈沒有以往過年的氣氛與味道了,懷念在民國四、五十年代,農曆過年的場景,在臘月二十八過後,母親與祖母忙裡忙外,忙著『擦屯』(長竹竿綁著掃帚,把牆上、門窗上方灰塵、蜘蛛網擦拭乾淨),忙著清洗門窗、忙著洗棉被套、枕頭套、洗桌椅,擦盡家裡每一處的污穢,除舊佈新,期望新的一年隨著掃除這些污穢而帶來好運。接著磨米漿、蒸年糕、炊紅龜糕、搓湯圓、灌香腸、晒臘肉。不管大人或小孩,每個人臉上都是掛著笑容,那是一種期待新年到來的喜悅,能帶走舊一年的晦氣與霉運,讓每個人心情都很愉悅。除夕早上幫爸媽在個個門上貼上紅通通的大門聯,米缸貼上春字,灶台貼上『司命灶君』。期待吃年夜飯的時刻,因為吃完年夜飯就可以拿到壓歲錢紅包,儘管裡面只有一張『青藍的十元』。但在吃年夜飯之前,媽媽會叫我們這些小蘿蔔頭先去洗澡,那才能順利拿到爸爸給的紅包。熬到過淩晨12點,等著放鞭炮,此時四週會響起陣陣鞭炮聲,遠方、近處盡是霹靂叭啦的鞭炮聲,此起彼落,雖然站在寒冷的屋外,但精神依然抖擻,絲毫沒有半點睡意,空氣中迷漫著新春的氣息,冷風中飄來一陣陣鞭炮煙硝味,那正表示新希望的一年到來了,特別興奮哩!
 一、金門高中運動場的舞龍舞獅慶春表演活動
 小時候過農曆年特別熱鬧,由駐軍五個常備師所組成的長江部隊、黃海部隊、渤海部隊、天山部隊、神箭等各代表一個師的代表號,有舞獅、舞龍、踩高蹺、旱船、公背婆、漁翁捕蛤精………,全部慶祝隊伍整整齊齊,集合在運動廣場,等待戰區司令官的到來,運動場司令台兩邊的看台及四週牆上、空地上擠滿了看熱鬧的地區民眾,每一個常備師依序表演該單位的拿手節目,運動場上,鑼鼓喧天、獅頭亂鑽,二十幾公尺的金龍翻來翻去,龍頭忽前忽左,瞬間由龍口向上噴出二、三十公尺長的紅色、金黃色彩色水柱,猶如噴泉飛瀉而出,瞬間震撼了在寒風中觀賞的數千民眾,驚嘆聲連連。左右搖晃的旱船,帶網的漁翁捕捉蛤精,公背婆各種逗趣的表演,讓大家看了高興得不得了,所有表演歷時二小時,司令官會頒個大紅包,給各師的帶隊長官,解散後,接著便是高蹺踩街、遊行,雄偉的獅陣,沿街挨家挨戶拜年,商家也會包個紅包給這些表演隊伍,那些年真是軍民一家,水乳交融極了。
 二、引頸期盼的金財舅十元紅包
 小孩子在過年最高興的除了穿新衣、穿新鞋、雞鴨魚肉外,最期盼的就是能收到長輩給的紅包,而且這個紅包是不必繳交爸媽手上,可以確實有的,金財舅是外祖母的第二個男孩,我們叫他金財舅,小時候除了雙親給壓歲錢外,能收到紅包,幾乎沒有。所以每一年除夕,吃過年夜飯,所有兄弟姐妹大都不敢出去玩,生怕金財舅來家發紅包時不在家而漏掉(事實上忠厚老實、疼惜外甥的金財舅,儘管我們不在也會留下每一人份),從小對任職於金門電力公司的金財舅,最有感情。金財舅除了平日常來家裡探望大姐的老媽外,每年的除夕,他必定會如期如數發給這些外甥一個人一張『青鱗』的十元紅包,大年初一,我會用金財舅給的十元紅包,買一把連發的玩具手槍四塊錢,再買二塊錢紙質連發子彈,另外再買二塊錢的水鴛鴦及甩炮,剩下二塊錢留到初二、初三買玩具手槍、紙質連發子彈。每年金財舅的十元就是這樣花銷掉了。這種情形一直如舊,到年紀稍長,對玩具手槍不再感興趣才停止,但小時候除夕等金財舅發紅包的情景印象一直深烙在心坎中,到如今已快六十年齡,每次看到依舊笑口常開、健康、年輕、朗爽的金財舅,都會使我想起孩提時那份對金財舅的感激與期待心情。
 三、金源利-掬水軒糖果與餅干
 五○年代,父親的技工營造廠與『大榮伯』、『南山伯』及『流氓叔』等四家營造廠是地區僅有的乙級營造廠,而金源利是供應地區營造廠,土木包工業材料的大盤商。許振科先生,我們稱他為『科叔仔』,在當年口感一流的掬水軒硬糖與香酥的餅干是相當高檔食品的水準,因為價格較高,沒有多少人捨得買(金門地區的圓型番仔餅較為平價)。通常科叔仔都會在除夕傍晚帶來一盒掬水軒糖果與一盒餅干及一竹簍掽柑。晚上睡前,我會將一些糖果及餅干、椪柑放在枕頭旁,伴隨著餅干的香酥味,很滿足的入睡。
 四、大年初一起大早呼朋引伴走四境
 除夕夜放完鞭炮已是凌晨時分了,將母親新縫製的卡其布衣服整整齊齊折好放在床頭,新中國強牌球鞋,穿好鞋帶擺放在新衣服後面,睡到凌晨三點會自動醒來,將新衣服穿上,再穿上新鞋子再來前走幾步。之後便脫下來再折好放回原處,心情是特別的興奮,整個晚上始終是半睡半醒,等不及天剛破曉,夜色仍然灰濛濛一片,便迫不及待起身穿上新衣新鞋,到小時候玩伴許友耕(綽號小眼)家,結伴再去找上楊忠偉(阿剛)、符宏智(阿ㄋㄟˊ)從西門里轉向南門里再轉向東門里,最後從北門繞一圈,沿途見廟拜廟、見祠拜祠,這種習慣持續了好些年,一直到國中才停止。如今這些當年大年初一大清早一起逛走四境的兒時玩伴,也有三十來年未見面了。不知他們是否還記得這一段往事。
 五、大年初九天公生,拜城隍及爬太武山
 城隍爺一直是地區老百姓最崇敬的神明,相傳衪賞善罰惡、懲奸緝盜,掌管著一方陰曹地府,廟裡除城隍爺還供奉著文武判官七爺、八爺、竹排爺,還有解冤司、探訪司、速報司、功德司、衡文司、福德司、財帛司、馬爺,猶如一個小府衙門。所以每年大年初九天公生日,母親一定會帶著我去城隍廟拜拜,但傳了三百多年的老建築物,廟裡燈火昏暗,只見香煙繚繞,在當年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在那種烏漆抹黑的空間裡,面對這些目光炯炯有神、手持兵器與判官筆與人等比齊高的泥塑神像,心裡頭真是心驚膽跳,害怕得不得了,但也不知那來的憨膽,居然將八爺范將軍放在案桌上的活動手拿起握了握,讓母親嚇著又罰我跪又拜又叩頭,又賠不是,至今雖然經過了五十幾年,印象依然深刻。
傀儡戲是金門民間酬神的一大特色,它一直是民間家庭最經濟實惠的酬神戲陣,在初九天公生這一天,部份家庭會在家裡大廳天公宮燈下擺上香案,請來金門資深道教法師在香案前『讀素』,將全家大小生辰八字、姓名在案前聆讀,祈求全家平安、子弟健康,並演上一塊傀儡戲,拜完天公後照例又呼朋引伴一大群同伴,一起去爬太武山。搭上公共汽車在公墓前下車,走上拱橋在紀念碑前合影留念後便會沿著玉章路往上爬,在鄭成功奕棋處暫作休息,眺望山下阡陌農田與一片沙灘海邊,吹著春寒料峭的冷風,心中無限滿足。在毋忘在莒勒石前又拍照合影留念,便前往海印寺燒香拜拜,小小年紀在傳統風俗環境下,耳濡目染,也會猶如大人一般走春、拜城隍、天公生爬太武山、朝拜海印寺的如來佛、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尊者,當年這些習俗是現在E世代的年輕小朋友永遠無法體會出的心境故事。
 六、農曆十五元宵節社教館的猜燈謎
 過完農曆十五的元宵節,春節的活動就算告一段落了。猜燈謎活動在民間也稱之為『射虎』。在社教館的猜燈謎通常是在晚間進行,看板上貼滿密密麻麻的燈謎條,加上四週吊著傳統式的紅色宮燈,讓會場變得更喜氣洋洋。南門里許湧泉老先生的燈謎造詣令周遭鄉親折服與欽佩,許湧泉老先生所彙編的謎書集錦至今讓我們這些晚輩無人能及,到現在仍是證謎會場的指南。
在離開家裡前往社教館燈謎活動會場會先經過一些巷道,假若你心中有所迷惘的掛窒事,出門之後,心情保持平靜,當可在巷道聽到有人說出的話語,按照話語的內容可以去解讀判定是吉或是凶,這就是金門傳統的『聽香』,據說所得結語還跟你心中所掛窒的事還相當吻合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