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年﹐又來了

發布日期:
作者: 幸宜。
點閱率:598
字型大小:

年,年又來了!
「年」在中國,由來已久,繫水土之風尚,語曰:「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為千里者以百計,為百里者以千計,各自為風,各自為俗,風俗之不同,未有如中國之甚。
今之過年,叫做「春節」,比之數十年前,已大為減色。除農村還年意稍濃外,在今日相當工業化的都市,所謂過年(是陰曆年不是陽曆年)係傳統社會心理和習俗所培養出來的休閒假日,用以滿足心理積習的要求而已。而社會共同的心理和習俗,自然也起相互影響作用,所以今日還保留著許多過年的禮節、形式和興趣,使整個社會顯著年意頗濃。
在數十年前是一個純農業社會,靠天吃飯,陰曆紀年遠較陽曆為便,而天時地利在在都培養重視過新年的風氣。天時是四季分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把農業生產的經濟活動給清清楚楚的規定了。地利則春夏草木繁殖,五穀生長,秋間收穫耕耘的成果,一入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落,農人便無事可為了。因之,自然形成一長時間休閒的假期。
農業經濟時代的社會,雖每月都有一個節日。如正月十五「上元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四月十八、五月五日「端陽」、六月六、七月十五「中元」、八月「中秋」、九月九、十月一、「臘八」等等。而真正的假日佳節,則為與農業活動有關的「端陽」和「中秋」佳節,最為社會所重視。端陽節是麥子、稻谷收割,夏季農忙即將到來,在這一天過節,有慶祝收穫、酬勞工作,並為鼓勵未來工作打氣之意,中秋則是秋糧多半收割。台灣屬於亞熱帶亦有三收者,還有些尚有待勞作的農事,一年至此,忙得喘口大氣而已。
唯有春節,正是農閒時期,寒冬將盡,大地回春,於此時結束過去,準備未來,好好慶祝歡樂一番。
年俗雖由農業轉入工業,而遺下之過年,仍不能免。但全國各地年俗,大同小異,在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南北各省均有煮臘八粥相互貺贈親友,以視敦親睦鄰,粥有甜、鹹、八寶等,視家境而言,凡寺廟亦均各有煮臘八粥之舉。臘八粥之由來,因那天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六朝梁人宗懷所作的荊楚歲時記、宋朝吳自牧夢梁錄亦名佛粥。
臘月廿三送灶君,灶君亦稱「東廚司命」尊為一家之主,天上之戶長是也。民間咸於是日備糖果、馬輿祀之,在閩都大都供十件素菜及糖果甚豐,并米粉蚵供祀,俗稱祭灶。家有兒童者,在供前均各備精美之空盒、筒,由家長供後分配,因該項糕餅糖果製作精緻,可食至翌年二月。送過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祭灶小年,年時便濃厚起來,各家的大人們,都忙著作過新年的準備,如辦年貨、添新衣、作年菜、寫春聯、清潔房屋之類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到了除夕晚飯前,一切過年的準備事項,必須作好。除夕要祭過祖先,再吃晚飯,除夕晚飯即吃年夜飯了。任何貧窮之家,年夜飯必然比平時豐富,兒童便可大嚼一頓。
除夕祭祖,在北方要由家長先到祖墳上鳴鞭炮、燒紙,恭迎祖先;在南方有的先到祠堂,再回家過年,謂之迎神。回到家來,再向祖宗牌位,依長幼次序,一一磕頭行禮,再由一家人依次向家長、父母、長輩,叩頭辭歲。吃過年夜飯,過年的歡慶情調便步入高潮了。在南方均準備各種糕粿,在北方蒸了大量??磨??磨,以及包了大量的餃子,因北方天寒地凍,存放一個多月亦不會壞,除夕守歲等候迎接新年,應當是全國流行的風氣。年長者以家人聚賭來消磨時光,共同歡樂。對於兒童,為鼓勵他們守歲,會告訴他們,如能不睡,到半夜後,便有神仙賞賜一身新棉袍。這與西洋人在耶誕之夜,告訴他們有聖誕老人賜給糖果禮物,如同一轍。
本省習俗,把甜糕、菜頭(蘿蔔)糕等,全家人吃年夜飯大拜拜圍爐共話,並有聽香者,方法是由自己指出東、西、南、北任一方向,用「符神批」拋擲來決定,拋得「神批」一笑一陰(一正一反),便是神指的方向,善男信女朝著此一方向走去,任擇一家,這時正是全家人咻咻暢談的時候,聽香人,聽得「發財」升官、好……等字眼,便表示明年運氣好,事事如意;如聽到窮、兇、病、死等字眼,則明年一定觸霉頭。聽香的人大都是做生意的和女人,往昔非常盛行,以後即已漸漸絕跡,但在偏僻的鄉間,還流行行著。在有些地方的客家人,據說有一個很有趣的風俗,在初一這一天,家家門檻上掛著一個洗淨的「白蘿蔔」,一清早起來,無論男女老幼都要以頭碰一下白蘿蔔,表示新年的第一著,有一個好的運道象徵。
一過午夜子時,歲序更新,新年來臨,照例要放一掛鞭炮,多半不會太長,除留人守夜小心燈火,防範火災,按照習俗燈火總是點到天亮。
一到雞叫,五更天亮,新年便正式開始了,一家人全都起來了,一同迎拜新年,尤其孩子們在他或她們的枕頭下,都拿到了大大小小的壓歲錢,並即燃放最長的一掛鞭炮來,這應當是過新年的最高潮了。各家大致一樣的燃起蠟燭,焚上香,行拜年大禮。首先由家長向祖先靈位以及天地叩拜,然後依輩份叩拜,拜畢之後,再依順序一個一個先向家長拜年,再向每一長輩叩拜。拜過之後,便該吃年頭飯了。午晚飯則蒸熱年前所做好的菜吃,即任何貧窮人家小戶,元旦全日也必須吃他認為很豐富的飯,以取得一年的好運。
以前農業社會,過年時有許多禁忌,也有求吉利的成語,如貼春聯必有抬頭見喜,恭禧發財,四季平安,五福臨門之類。元旦這一天,必須說吉利話,忌諱碎破東西、說喪氣話,不過對於兒童不知輕重,則網開一面,貼上「童言無忌」的標語。至於禁忌「不許掃地」、不許「往外倒水」,不許「動刀剪針線」,否則將使本人不利等等。
拜年是過年的一件大事,是社會重要的敦親睦鄰的社交生活。不僅至親好友家裏要去,就是素無來往同道住戶,也要走到,元旦這一天是彼此拜訪交誼的日子。因之路上真是熙熙攘攘,每個人都是簇簇新裝,衣冠楚楚,每一家都刷洗清潔,觸目皆是新春對聯,多數都還懸燈結彩,氣象一新,加上滿地的紙炮遺跡,呈顯一片慶祝昇平的景象。
從初二起,拜年的範圍擴大到較遠的親朋家。兒童必然會得到長輩的一筆壓歲錢,當然來拜年的在南方習俗款待糕點及放紅棗青果(元寶),在北方款待以餃子(亦稱元寶)及糖果,來拜年的親戚,必須款待酒菜。正月十五以前,親友來往不絕,幾乎家常都是天天喝酒。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拜年的浪潮過去,而吃春酒又開始了。有往必來,各家輪流請吃春酒,又成為天天飲酒的局面,好在都有佳釀,不怕缺貨。
從元旦日起,接連不斷有許多節日,如破五、玉皇大帝生日、十五元宵節,可以說整個社會充滿著人情味,以及社會上民間團體娛樂遊戲的節目,舞獅、舞龍燈、踩高蹺等種種集團遊戲活動。民間藝術大表演,象徵著社會上的繁榮、富足。暗示著人的智慧、能力、服務人群、造福社會。
由於民間藝術表演,如舞龍燈時有的新婚家庭一定要迎龍頭燭,博生龍子。本省之舞獅時,將小孩子從獅子口裏過一下,等於是讓獅子活吞一次,此後即可長命百歲,獅子踩青等均取其吉利等等。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在農業社會裏,一年四季之中算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比起除夕、元旦、端陽、中秋同等重要,而更具娛樂性。因為上元節既無除夕、元旦的辭歲拜年重大禮節的責任,又無其他業務的煩擾,忙裏偷閒,盡情歡樂。正月多屬晴朗天氣,上元之夜,月明如晝,乘此時際,盡情歡樂一般,是有其道理的。
上元節又稱元宵節,又稱燈節,顧名思義,所以上元節必定吃元宵、掛燈籠。元宵想必是象徵月圓之意,掛燈則是燈月交輝,象徵光明。這一佳節在中國起源甚古,從歷史上看,漢朝的金吾不禁即是慶祝上元節,唐宋尤為盛行。唐明皇於上元夜登樓懸燈作樂,稱為盛事。宋朝上元之盛,從辛稼軒的元夕詞中可以領略出來,茲將這首詞錄出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點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話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
稼軒詞把當時放焰花、走馬燈,以及遊人欣賞的情景,逼真的寫出來,而結句:「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為王國維稱讚為治學悟道之言。
數十年前,各地慶祝元宵節,似乎與宋朝時代並無多大區別,元宵節過後可說是年已過了。從前面記述,只見到自除夕至中元節,人們有充份的休閒娛樂,穿新衣、吃酒肉、進行各種遊藝活動,似乎過年只有享受,只有歡樂。但是我們不可不知道,如過年的享樂,除夕以前作安排過年的準備時,其中還有許多勞苦、辛酸與愁困在內,既然談過年,理應把年前情形,補加說明。從前談到要過年,總是說年關,例如「年關在邇」、「年關將屆」等等。關是關口,是一個狹隘不易通過而必須通過之處,現在喜用譯自英文的瓶頸Bottleneek與關口意思頗為相近。所謂年關,是形容過年嚴重繁難,等於非過不可的一道難過關口。
對於兒童,過年只有享樂,無所謂年關。對於不獨自負經濟責任的人會加些工作,也無所謂年關。對於肩負任何經濟責任的人,則誠然是一道難關。在農業社會裏,即如現今工業社會裏,不僅商店、手工藝店是一個經濟單位,店裏的大老板、掌櫃是一個經濟單位負責人,一個家庭也是一個經濟單位,而家長則是計劃、統籌、支配一家人員的生產、分配、買賣和財務調度的負責人。在過年之前,家長要將備辦過年事項準備妥當,譬如,要購買些傢俱器皿,修整房屋,家人添製新衣,預購鞭炮、香燭、春聯與各種祭品,慶賀物品,以及年前年後送禮的禮品。尤其傷腦筋的欠債要歸還,人欠要索討。
由此可見,農業社會的年,既享樂,也是很辛苦的一段時日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