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分享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565

從來沒想過,要因為文字站在人前,說話。
小學裡有一堂課叫做「說話」,那是令人恐懼又興奮的課程。恐懼,是在眾人面前講話,對生性害羞的我是極大的挑戰;興奮,是它跳脫一貫陳窠的課堂死寂,能讓坐在台下沉悶聽講的孩子,躍上台上來點不一樣的。
小六的說話課,鼓足了勇氣,漲紅了臉,在台上一陣慌亂後,下了台林文棟老師給的評語: 「很有內容。」小小心靈,有被肯定的鼓舞,但最深處的懊惱聲音是:「我想像的、沒說出口的言詞都比這還要更好啊。」
說話課,這在就業市場最實用的一門課,卻在我往後學校的養成教育中,一個字也沒教。
一輩子做最盡興的工作--國際行銷,常要對人說話,不過不是對著眾人,而是對著三、五個寥數。哈,這剛好合乎靦腆個性的我,依著自已內心最誠摯的聲音,彷佛有讀心術般,吸引著來客,合適者成為長期合作夥伴,不合適者也對我說的話印象深刻,想盡辦法助一臂之力。
讀歷史做貿易,總是心懷學有不足的遺憾,驚惶誠恐的矇著頭,汲汲營營的行走。直到有一天,才知道自己在這行業夠老夠久,老的好處是有可以分享與人的東西,這東西正是經貿當局方夯的新興市場議題─「中東非洲國際行銷經驗的分享」。
要對眾人講話,小學記憶中說話課恐懼又興奮的心情,油然再現。尤其這眾人,是業界裡「巷仔內的人」,每人打理的公司,一個比一個大,想到此,心無不忐忑、惴惴不安的伏案桌前,認真寫腳本。嘔心瀝血的完成一部畢生實際經歷的國際行銷之征戰手冊,興沖沖的把家人喊來當聽眾,試講一遍。沒想到他們聽完,小弟面無表情吐出一句: 「妳這樣講法,恐怕台下聽的人都會睡著。」
聽了,覺得挫傷十分,繼而深思,靈感一閃:以文字內容為綱要藍本,著重搭配以相關的故事演繹說明。結果那日,演講一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許多不同業界的朋友,有從事紡織的,有藝品製造的…,紛紛找上門,彷彿我是那三頭六臂、無所不能的行銷人。
那種感覺,就像小時林老師給與肯定、溫暖的鼓勵般。也明白,說話非我擅長,並非如個人塗塗抹抹文字時,一種由衷的喜悅。那只是在理想的執著時,一門功課的學習。但也意外發現,藉它能夠輕易的摘取與人互動的熱情,那是面對孤寂文字時所欠缺的。為了不負所託,仍然一貫態度,戰戰兢兢的準備圖文,為上台說話做萬全的準備。
除了說話的技巧,「分享」的意義,真正的體會,在最近幾許日子,或演講或與人的互動中,反覆芻思,幾句話似乎有不吐不快的抑鬱。
姐妹淘任職大學院校國貿系,一直要我分享與她的學生們國貿行銷人的甘苦談,並暗中透露以往國貿系是該校大系,近幾年來一些商業潮流的、服務的、好玩的科系崛起,彼消此長。她要我多鼓勵她的學生,多宣揚國貿行銷人的「甘」大於「苦」。
面對這一群純真稚氣的臉孔,不禁想起家鄉的下一代,一樣的年紀,都是出生、成長於不愁衣食、富裕的年代。年輕的一代,較之當年匱乏年代的我們,擁有更充沛的學習能力。今日,中國---世界工廠的崛起,跳躍似的進步,席捲了全球,影響著全世界。但是,在國際競爭激烈的場合中,大陸族群勇於出走尋求生機,成群結隊,如螞蟻雄兵壯壯然。台灣年輕的身影相對的稀微,他們,道能力,毋庸置疑,論勇氣,只想輕輕的告訴。要加油。
另一個是生命分享的故事,歲末,一年一度的TABA尾牙,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席開34桌,經貿界盛事。出席者多是業界的夥伴朋友,駐華使節與政府相關部門官員。意外的訪客有26位小朋友,遠自非洲馬拉威。黝黑的皮膚,伴著咚咚的鼓聲,節奏的肢體舞蹈,字正腔圓的國台語歌,一首接一首。
聽著,聽著,聽到後來心底泛起一股酸酸…的味道。原來,26個孩子是孤兒,每人在台灣都有認養的父母,歲末年始,認養父母出錢買了機票讓他們來台灣。
台灣的溫暖,分享給遠方的孩子。這份愛心,就像貧瘠的土地,埋下顆粒種子,澆著濕潤的水滴,有一天會開著動人的花朵。就像這些舞台上,令人目不轉睛的觀賞舞蹈中歌聲中的孩子,不能說內心不迴盪著一股異樣的感受。
分享,讓悲微的生命擺脫生存的掙扎,找到活下去的尊嚴。那夜,見證了珍貴的一幕。
另外,為「島嶼食事」書中的文字,寒冬時分,踏進中和的國圖大樓,從異國食物的悸動,到家鄉食物的感動。名義上我在台上分享大家我的創作,實際上有些鄉親朋友們回饋給我的是一份炙熱共通的情感。可不是嗎?例如一位長者─葉耿漢先生。當他興奮的訴說著,當日一收到金門日報,閱讀了這演講的消息,便趕來與會鼓勵我。聽了,感動異常,葉先生,聽他的故事是這樣的:據說他是師大第一屆社教系的傑出校友,任職經濟日報,專跑財經稅法新聞成為主筆,到後來成為稅法專家,連政府部門有時都要借重諮詢他。這位我一向尊敬的溫煦長者,因為家鄉食物,讓我們同在一座島嶼上,不同的年代,卻有共同的情感與記憶。
最重要的是,演講尾聲,眾多的台灣讀者朋友們對金門家鄉的熱切發問,不由得令人深思起來。
他們分享了我,他們對金門家鄉的美食味蕾之嚮往。
他們分享了我,他們對金門家鄉旅遊的好奇。
從中,我彷彿看到一線生機,在我那寂靜的母島上。
我不禁異發奇想,可不可能島上有一單位,專事行銷,主動行銷島嶼的種種,向廣大的外面世界。就像我一樣鎮日思索、打獵、行銷台灣產品到世界各地般。
經驗告訴我,嘗試,有一半的機率是成功。
而我,在「分享」的路上,正學習起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