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家的壁紙

發布日期:
作者: 北珊。
點閱率:583

 年關將近,大掃除、除舊佈新是慣例,客廳的牆面,一張加持過的「釋迦牟尼佛」掛畫,從入住新房後,就是壁面唯一的妝點。心煩時,我會站在神佛面前,說說心事;出遠門時,祈求祂保佑出入平安;親人忌日,我請祂代為迴向,遙祭故鄉的親人,多年來,祂成為我精神的依託。此刻輕輕的拂拭相框邊的灰塵,內心平靜而安適,腦海中浮現故鄉小瓦房的那一面牆,那是父親最得意、最驕傲的一面牆。
故鄉小瓦房的廳堂,正面是供奉神明及祖先牌位的神龕,神龕上方巨幅的「財子壽」畫像和吉祥的對聯高懸,佔據了整個壁面,莊嚴又喜氣。兩旁的牆壁,粗糙的石灰牆面顯得簡陋而單調,然而,當大哥領到學校第一張獎狀,牆面開始起了變化,父親小心翼翼的將它貼上牆壁,隨著孩子們一一入學,獎狀數目成長迅速,一張、兩張、三張、無數張,牆面愈來愈豐富,愈來愈繽紛,也愈來愈壯觀。
父親開始構思張貼方式,他要把廳堂牆面以獎狀當壁紙,打造成獨一無二的一面牆,這是一位沒有受過正規教育,靠著雙手在貧瘠土地上打拚的莊稼人最大的驕傲。眾多子女當中,個個爭氣,雖然父親沒上過學,但是憑藉他的聰明和自學,字倒是認識不少!哪位孩子的獎狀?獲獎的原因是什麼?獎狀上的每一個字他都認得,若有不懂的字或辭彙,父親會立刻向孩子詢問,所以,久了,制式的獎狀用語就難不倒他了。家中有7個小孩,父親重新佈置牆面,學校已經裱褙裝框的獎狀掛在牆壁最上層,如帶狀般一字排開,鑲著金邊的鋁框,讓暗淡的廳堂增添光彩,接著,大哥、姊姊們依序排排站。
獎狀規格有大有小,先來後到,父親總能規律、工整的依循他自己的法則去編排,當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加入領獎的行列,廳堂獎狀已經壯觀到佈滿牆面,他是父親最大的安慰和驕傲,每當親友來到家中,那一面用獎狀妝點的牆面,是眾人目光匯聚的焦點,父親大方的接受訪客的恭維和讚美,倒是母親並未真正顯露喜悅的面容,她最常向親友講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不會讀ㄟ便罷!就是會讀才會害。」〈閩南語〉原來她是憂心學校的學費家中付不起,如果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她可以冠冕堂皇的學鄰居長輩讓女孩讀到初中,然後早早赴台當女工,掙錢幫忙家計,偏偏眾姊妹有哥哥、姐姐當榜樣,個個有好成績,個個領獎狀,母親再苦也不忍心阻礙孩子的就學路,雖然當時我相當不喜歡母親掛在嘴邊的話語,但是母親的確有她不得已的苦衷啊!
獎狀繼續增多,我家的壁紙是榮耀的累積,也是父親下田返家疲累的興奮劑,父親對牆壁的用心和執著,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還記得那個父權如天的年代,孩子們對父親是害怕大過尊敬,從不敢違逆父親的任何意思,倒是三姐,是眾多孩子中獎狀最多的,也是最得父親疼愛的孩子,只有她敢和父親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每次,只要三姐對父親生氣,她就會賭氣的將廳堂中屬於自己的獎狀一張張撕除,少了三姐的獎狀,本來規律排序的壁面頓時七零八落,父親非但不動怒,反而耐心的一張張再貼回去,這對當時的父親,應該是最大的包容和忍讓,三姐也不敢多堅持,當壁面再次完整,父親的心,父親的笑容再度踏實和燦爛。
老家的壁紙,隨著歲月的痕跡日益褪色、日益殘破,但是它不曾離開崗位,默默的守護著牆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我們個個離開那個家,大哥也在外地另外建造了一個家,小瓦房功成身退,父親將獎狀再度撕除。隨著搬入新家,嶄新的洋房,與破舊的獎狀顯得格格不入,況且那是大哥重新起造的家,那兒會有新一代的東西加入,會有大哥他們一家人的記憶,更會有姪子輩的全新獎狀映襯,因而,父親將兒女們的獎狀一一分類和包裝,趁著女兒們過年返家時,一一歸還。當我從父親手中接過如紅包般的禮物,發現父親的臉上失卻了光彩,因為,曾經的絢爛、曾經的風光,終歸要放下,雖然這是必然,但是我知道父親心中的落寞在所難免。
我將屬於自己的那份帶回我的家,一張張省視過、回憶完、包裝好,然後安放在書房櫃子的某處角落,也讓記憶再一次塵封。心中想到父親,他老人家短暫的落寞,隨著孫子、孫女呈給阿公的第一張獎狀,應該又是另一個喜悅的開始,它會再度高高懸掛在新家,但是,那不再是壁紙,而是希望的傳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