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死首丘
上世紀的國共內戰,造成數百萬人民的流亡、遷徙,使他們對故鄉的傳統觀念,已徹底粉碎、消失;詩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已成幻影,毫無感人力量,這是戰爭帶來的思想變化。
早在1800年前,《楚辭》記述:「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狐死後,牠的頭朝著生前藏身的土穴。而傳統的中國人觀念,「歸正首丘」,即是人死後要歸葬故鄉。
《後漢書‧班超傳》有言:「況於這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又,〈寇榮傳〉也記載「不勝狐死首丘之情」。
我是1949年內戰混亂中從廣州渡海來澎湖的。隔海相望,猶如天涯,聽到懷念故鄉的歌曲,便會熱淚盈眶。後來嘗試寫作,也以鄉愁作為主要題材,發抒內心的感情。我的朋友老K問我:誰教你來的?
我自己願意來的。
那你還想念故鄉作什麼?那是無病呻吟。
老K繼而質問我,人到暮年,才湧起葉落歸根之念。你年方及冠,就產生「狐死首丘」之情,未免自我陶醉了吧。逆耳之言,雖不好聽,卻得到無限啟發。從此振作精神,努力學習,追求自己的理想,再也不做那些懷鄉的蠢事了。
開放探親之後,已是天命之年。故鄉之情湧進心頭。項羽曾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我混得並不好,但40年沒見故鄉風貌,沒見親人,難免又引起一陣悲傷。
我提著旅行袋,帶了美鈔和禮物,哭得兩眼通紅,走出了濟南車站。迎面接我的是一個小老頭兒。
哥,你回來了。
我抱住他,光哭。
走。他接過旅行袋,說:先找個旅館住下再說。因為故鄉在距濟南90公里的農村。
進了旅館,胞弟關妥門窗,向我致以還鄉的問候。首先感激黨和毛主席、小平同志,讓咱們兄弟今生今世還能見面。對於我在日本橫濱開飯館的事,必須向他交代清楚。他問:「哥,你不是去了台灣?為啥來信說在日本?這不是前後矛盾,一派謊言!」當時寫信,為了怕給家人惹麻煩,這是老K的參謀意見,我從日本寄信,寄美鈔報平安。料想不到做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
少小離家,老大返鄉卻舉目無親,徒惹了一肚子悶氣。什麼「歸正首丘」,說句咱家鄉俗話:「哪裡的黃土不埋人啊!」
次日,胞弟找了一輛汽車,回到了別離40年的老家。
夜間,他和我躺在兩張床上,吸菸聊天,往事像窗外的黃河,流向蒼茫的遠方。
他是1948年參加解放軍的。那時我在南京城南醫院養病。患副傷寒。冬天,我剛病癒,正準備回家,卻因鐵路中斷,無法成行,只得進了教育部收容的流亡學校。怎想到他正參加淮海戰役。
他說,這場激烈的戰役,山東沂蒙山區農民,為了支援前線,動員了民工225萬人,擔架73900多副,大車、小車41萬3千多輛,而且魯南各縣選送農村子弟參軍10萬人。他激動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促使百萬雄師過大江。毛主席聲望如日中天。南京解放,咱們兄弟就見面了;哪想到你去了台灣,這一去就是40年!」他把棉被蒙住頭,嚎啕大哭起來。
海峽兩岸不能通郵,造成骨肉親人不知死活,這是誰的過錯和責任?胞弟尋思了一下,說:「蔣介石、毛老頭兒,兩個人都有過錯……話說回來,國共內戰,兩岸對峙,這也是不得已的事。」
那時,胞弟已經離休,他患肝硬化已很嚴重,正在服藥治療。在家住了一週,便倉促返回台灣。臨別,他輕描淡寫地說:「哥,過去的往事,都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