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一番滋味的─酒
大年初一,久未聯絡的文友-來自金門的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突然造訪,非常意外驚喜。進門他遞給我一個紙袋,打開一看竟是兩瓶金門高粱,這應是許多人喜歡的新春禮物,但他很快讀出我的表情,自我調侃的說:我知道妳不喝酒,我是為自己帶的,因為不喝酒的人家中多半不會備著酒。果然被他言中,身為女人又有心律不整的毛病,我自然滴酒不沾,而他生在金門、長在金門,怎能抗拒金門高粱的誘惑?!
席間他開了其中那瓶38%的,叫我淺嘗一口,我說我沾個唇吧!果然不燒不烈還帶點甘醇的酒香,忍不住輕呼:嗯,好酒!
別懷疑我既然滴酒不沾如何分辨酒的好壞?!其實20幾年來,不停繞著地球跑的我,見識過不少各具特色的酒,我說「見識」,避開說「喝」,因為多數時候都是稍做淺嘗。所以在年節氣氛尚未完全褪去之前;在人們忙著邀情親友同事喝春酒相互祝福、以沾喜氣的此時,壯膽跟大家淺談世界各地一些不同習俗的「酒」,讓讀者分享其不同的芬芳。
要介紹的幾種酒是很特別的,大多具有特殊含意、也別有一番滋味哦!
西藏的青稞酒
平均海拔在4千公尺以上的西藏,其地勢、土壤和氣候、最適合種植青稞,可說整個藏區耕作面積的一半以上種的是青稞。而青稞酒顧名思義當然是用青稞釀製而成;曬乾磨成粉之後的青稞加入高品質的酒麴做成的青稞酒,它是西藏的特產,也是藏胞的最愛,家家戶戶都會釀製;男女老少皆愛飲用,別說逢年過節有喜慶,就算在平日他們也喝青稞酒當飲料,尤其是用來招待賓客,最有誠意,對藏人來說它是友好、幸福、歡樂的象徵!尤其是過年,挨家挨戶去拜年,都得要先過酒關才能進門呢!雖然這種自釀的酒酒精成分不高,味道又酸中帶甜,但後勁可不小,喝多喝急了還是會醉的喔!
蒙古的馬奶酒
蒙古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的種類大致可分馬奶酒、果實酒和糧食酒,在蒙古草原享有盛名的就是馬奶酒,而一般的迎賓下馬酒喝的也是馬奶酒。但迎賓下馬酒可不能端來就喝,必須先用右手無名指沾了酒彈向天、再沾一次彈向地、第三次彈向自己額頭,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後才可以喝呢!
奶酒是13世紀韃靼人發明的,邊疆的遊牧民族,都喜歡用牲畜的奶製酒,就是奶酒,馬奶酒便是奶酒之一,以黑馬奶算最高級。它最早是用鮮馬奶與酵母釀製,也有用牛奶靠乳糖發酵來製酒,是不需要蒸餾的。酒一直是豪放的草原民族表達情感的方式,如敖包會、那達慕大會等各種節慶都離不開酒,尤其是「白節」,也就是春節,家家都要擠馬奶釀酒,聽說馬奶酒能壯陽強身、幫助消化,雖然乍聞有點刺鼻,但香味會在口中變化、回味許久。
印度的冬巴酒
在印度錫金喝過一種迎賓酒叫冬巴,有點像我們的酒釀,酒精濃度不高。原來那是一種用粟米發酵成的酒,粟米放在一只大竹筒裡,發酵一天就能喝了。他們招待賓客都盛在一只如小生啤酒桶一般的木製杯裡,用吸管喝,但喝的時候要先加開水稀釋,喝完了剩下的粟米還可以再加水續杯唷!
不丹的月子酒
印度的鄰國不丹,他們也喜歡喝冬巴酒,有趣的是他們的婦女在坐月子的時候,產婦不吃雞酒,也不請親友吃紅蛋,而是請喝月子酒。這月子酒就是以冬巴酒加入炒熟的麵粉、奶油和蛋,所以是乳白色、黏稠稠的,看起來像花生湯,但喝起來除了酒香還帶點鹹味,味道實在很怪異,我們喝不習慣,真是一口都難下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