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崗湖畔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標。
點閱率:565

東漢嚴光年少的時候和劉秀是同窗好友。後來劉秀即帝位為光武帝,嚴光不受舉賢當官,歸隱富春山,耕釣以終。後人就將其在富春江岸釣魚的地方,稱作「嚴陵瀨」,傳為千古美事。這隱者的山水,令人遐思。
南朝梁人吳均在「風煙俱淨」的一個好日子裡,遊覽了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逍遙自在中,江水的清美、山峰的峻奇,讓他有著「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感懷,於是捎信給好友宋元思,也流傳給後人知曉那是美麗的江山。這是文學家的富春山水,值得再三玩味。
7月31日中午,從台北盆地的南邊搭著公車來到故宮博物院。一進院,售票口貼心寫著:「欲參觀山水合璧,須排隊等候2~3小時」。這檔展期的最後一個下午了,既然已大老遠跑來,就癡癡排隊等候吧。
原先以為展期到九月上旬,一直惦記到時再來參觀,沒想到這日是那「剩山圖」最後一天展出,過後要回大陸浙江省博物館了。當近正午時分聽到這一番原委後,就急忙趕來。這「山水合璧」展的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元四大畫家之首,八十二歲時卜居富春江畔畫下了此圖。這長卷的山水圖自來就不凡,又有著曲折輾轉的收藏故事,讓人傾心不已。這圖在明朝吳洪裕之手,有爐火焚燒斷成兩卷的不幸遭遇,而後到兩岸分治,51.4公分長的「剩山圖」在浙江,636.9公分的「無用師卷」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兩卷遙遙相對,令人惋惜。如今能相聚台北,合璧展出,機會難得,怎能錯過?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像似朝聖般排隊等候著,人龍彎來彎去成好幾折。明燦真是有心,早上知曉要撤展的消息,中午搭著飛機也趕來了,排在我之前三、四折裡。隊伍中有的看著書,有的說著話,有的聽著音樂,大家亦步亦趨跟著,有條有序。在我前面的是從國外回台的兩位婦女,她倆正在學國畫,聞知要撤展,就相約趕赴。在我後頭是一對夫妻,特地帶著子女來增見識,也順便要完成有關的暑假作業。由於長時間排隊的機緣,讓前後左右的人彼此容易說上話,天南地北就聊展覽,談學校,講孩子,好排遣時間一分一秒快流走。
終於進了場,昏暗微光的展室,黑壓壓都是人。滿場除了竊竊私語外,多的就是那些服務人員「請把握時間!請往前走!」的催促聲。其實不用那麼頻頻的叮嚀,因為觀眾就好像站在輸送帶上,不必走動,隊伍自然就將你往前送,想多貪婪幾眼,多逗留一陣,那可不容易。整個參看行列幾乎無法停下腳步,聽解說沒辦法聽個完整,看畫卷就是那麼瀏覽而過,就是那麼匆匆,說來也是有著遺憾。遺憾雖是遺憾,但在那匆匆幾眼的「掃描」之下,整幅長卷氣清意淡的氛圍、用筆的靈動有致、物景的變化豐富總是引人入勝。就在那些峰巒坡石和淺渚平沙裡,畫家的富春山水高蹈出塵,叫人嚮往。
一江富春山水嫵媚多情,滋潤著隱士、文學家、畫家的性靈,讓他們多份淡泊自然的心,多一份這樣的心境,生命就多一份自在快意,這真叫人羨慕。
何處的青山不嫵媚?何地的江水不多情?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山水?
瀏覽過「富春山居圖」後,緊接著「黃公望書畫真蹟」,再看「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再看看「富春山居圖臨仿本」等展示。美不勝收,讓人有些眼累,但浸沉在那麼多的山水意境裡,像似感應著那山那水的生動靈氣,心暢神舒,愜意滿滿。
下班關院的時刻到了。離院的人潮推擠我上了公車,後來,下車的人們又將我推出在士林的街道上。華燈初亮,天色就早些暗了。車潮在斑馬線兩旁不耐煩吼吼等著,人潮擁擠我過馬路,擁擠進捷運站,擁擠進車廂,於是淹沒在動彈不得的乘客中。緊閉窒悶裡,我懷想那些清靜隱逸的山水畫卷,在疾馳的捷運上。
8月初離開繁華擾攘的都市返回島鄉。當飛機俯臨島嶼的時刻,晴空下,陣陣浪花輕撫著潔白的沙灘,溫柔而美麗。小山丘草樹交錯著岩石,平緩起伏在島嶼上。夏日樹木草叢正豐茂,田野的高粱也正滋綠,一片明麗的青綠顏色。青綠之中散落著村屋民厝,多安謐恬澹的田園啊!島鄉將為我切換一個寧靜的時空,在其中無需匆忙緊張的步履。
島嶼的日子讓我沉澱喧囂煩躁,島嶼的山水也一再殷切呼喚。8月8日的下午古崗湖的湖光山色牽引著驛動的心,燠熱中我來到湖旁柳樹下寫生。面對著路旁的大磐石,石旁的相思樹,石下的野花野草,還有照在其上的陽光;這些簡單的景物已足夠我消磨了,夠我放懷了。9日再去。相同的一塊岩石、幾棵樹、幾簇草叢、一抹陽光就這麼輕易將心扣住,讓呼吸勻暢,讓眼睛舒服,讓人放輕鬆。
一角落的小山水總給著小滿足,一小滿足卻時常讓我生出大幸福。或許當人內心的需要越來越少時,自然而然就落入此下場。這時,夫復何求哉?就專心致志畫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