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覺很幸福──二姐的自述

發布日期:
作者: 李敏宏。
點閱率:1,727

1.弟妹眾多、輟學幫忙
 我上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四個弟弟,二個妹妹。我的大哥讀金門中學時,因為金門砲戰的關係,跟學校的同學一起,被後送到台灣讀高中,從此離家在外,接著念大學。為了供給大哥唸書,已經食指浩繁、經濟拮据的家還得存錢寄給他。大哥在台灣讀高中時,有時還是會缺錢吃飯,年少的他有一次因為肚子太餓,差點兒跟朋友一起做壞事。他寫回家的信,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牢記至今:「人沒有錢,就像魚沒有水一樣。」
 我的大姐只讀到小學二年級,就被爸媽送去外婆家幫忙家務,因為外婆的大兒子及二兒子,都遠赴新加坡謀生了,下面還有5個兒女,需要人手幫忙。爸媽感念外公、外婆待我們家很好,外公常常送我們帶殼的海蚵,讓媽媽剝完殼後,爸爸挑海蚵出去叫賣,以貼補家用。大哥、大姐不在家,我成了家中的長女。
小時候,阿兵哥借住我家的大廳。阿兵哥吃飯的時候,小孩子們,包括我在內,會各拿一個碗,站在旁邊等候。阿兵哥們吃完飯後,會將剩菜、剩飯盛給小孩子們,即使是菜湯,拌起飯來也覺得非常美味。
 八二三炮戰時,我的大姐曾跟外婆一家到台灣避難,當時政府發給赴台的每人3千元的補助金。我們一家本來也要參加第二波的赴台灣避難潮,可是政府已取消了補助金,爸爸擔心一家多口到台灣如何生活?便沒有去成。炮戰結束後,大姐跟外婆一家又回到金門,那時候,大姐曾回家幫爸爸做豆腐販賣,換我去外婆家幫忙。我只去了外婆家半年,很不習慣,因為在外婆家,從早忙到晚,非常累,我要求回家,讓大姐再回外婆家幫忙,可見我的大姐是多麼乖且聽話的人。
那時候,沒有避孕的知識,也沒有奶粉,媽媽用母乳哺育嬰兒,很自然地,每隔2、3年,就懷孕生產,我就要幫忙洗尿布、揹弟妹。我揹過二弟、三弟、四弟及二妹。二妹週歲時,因為堂姑媽的央求,被送給堂姑媽做養女,我相當地不捨。母親於40餘歲生了么弟後,才知道要裝「樂普」(避孕裝置)。當時大姐已出嫁,生了長女1年多,所以母親的么兒比外孫女小1歲多。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外婆的身上,外婆生老么(即我們的五舅、媽媽的么弟)時,媽媽已生了大姐、大哥和我,外婆因為母乳不足,曾經讓媽媽餵五舅母乳。那個時代,很多小孩子到2、3歲,還在吃母乳,有些媽媽只得塗辣椒汁在奶頭上,讓小孩子嚐到辣味,害怕了,才真正斷了奶。
媽媽個性能忍耐,常常教導我們不要偷、不要搶。如果我們小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有糾紛,她會先罵自己的小孩。媽媽也有正義感,一位堂姑的女兒小我幾歲,有一次掉了一把剪刀,賴說是我偷的。隔天放學時,還沒進家門,媽媽就帶著我,到她家的客廳裡,當著堂姑及她女兒的面前,把書包裡的東西倒出來,沒有看到剪刀,才平息了她們的指控。爸爸則比較容易大聲,容易跟人打抱不平。
我讀小學時,曾參加作文比賽及書法比賽得過名。每天早上要幫家人煮完早飯,才能上學,無法參加早自習;下午放學後,要馬上回家做家事,不能多留在學校參加其他活動。有一次放學後,老師留下我們幾個人練習舞蹈,很晚才回家,我知道會被罵,就跟著同學一起走回家,果真看到爸爸拿著一根扁擔作勢要打我,因為有同學跟著,就沒有動手了。我當時心裡很生氣,自問「為何讀書這麼辛苦?」,於是小學五年級只讀了一個多月,就不去上學了,老師卻沒有來家庭訪問,沒有來問:「為何沒有上學?」。要是老師能來家庭訪問,我可能不會這麼早離開學校,我的人生或許就不一樣了。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輟學後,除了幫忙家務,受雇看店外,我也把握各種機會,學習技藝或參加活動。我曾參加金門縣農會開設的「縫紉班」,二個月一期,免學費的。學成後,用半價把縫紉機買下,家裡開租書店及撞球店時,縫紉機放在店裡一角,順便幫阿兵哥修改軍服,尤其台灣籍的年輕阿兵哥喜歡穿合身的軍服,常常要改衣服,一件收費5元。那時候,大我3歲多的嘉明在金門服兵役,軍種是「空軍高射砲」,軍隊的廚房就在我家的隔壁。嘉明開始追求我,爸媽並不太喜歡他,因為他吊兒郎當的樣子。我的弟妹們也討厭他,根據大妹說,眾多追求我的阿兵哥中,他們最討厭嘉明,有一次,弟妹們在忙著剝玉米,看到嘉明前來,還特別向他丟擲玉米棒。但是嘉明敢講話,嘴巴甜,對我好像很認真,曾說過:「到台灣,要帶妳上教堂。」看多了文藝小說的我,聽起來很夢幻,想像他要帶我到教堂舉行浪漫的婚禮。他在金門服兵役8個月後,就退伍回台灣。
後來又有「手工藝班」,在金城鎮上課,也是公費。每一個鄉鎮派2位學習生,不易爭取,我爭取到了。我們這一班有10幾位女生,穿制服上課,在金門還頗有名聲。為了上這個「手工藝班」,我在金城鎮住了半年,星期天才坐交通車回金寧鄉頂堡村的家。平時,常去找年紀大我一點、當護士的表姐。「手工藝班」教的手藝有十字繡、湘繡、針等等,目的是培育師資,要學成的人回去鄉鎮教導村民,可是沒有支薪,後來也就沒有人真正去教了。民國55年,我20歲的時候,參加救國團的活動,第一次到台灣參觀工業,並遊覽一些名勝,如石門水庫及野柳。看到台灣街上的「紅綠燈」,心裡覺得很奇怪:「為何沒有看到人在控制?」那時候,金門才剛開始有電燈及自來水。
爸爸愛看武俠小說,因此開小說出租店,也有文藝小說,我幫忙看店,跟著看了很多小說。記得當年文藝小說的作家有:金杏枝、無名氏、嚴華苓、郭良蕙、瓊瑤。因為識字不多,我「有邊讀邊」。記得有一部電影名叫「誘惑」,有人問我片名,我說成「秀感」; 在書中看到「皮膚」二字,卻讀成「屁股」,鬧了很多笑話。
 年輕的時候,我很會寫情書。軍隊換防時,總有一或兩人會追我,一個去了,另一個又來。我也寫日記,現在不知到哪裡去了,最好不要被嘉明看到。也有年紀較大的外省籍軍人追求我,我覺得年紀差太多,不會動心。當時流傳著一句話:「服役軍人娶金門小姐的話,要留在金門至少10年。」大概是為了防止金門小姐被阿兵哥追走了,金門的青年就找不到老婆了。當時,金門人不能隨便出境,必須申請出入境證。金門的紙幣也印有「限金門通用」的字樣。
3.花樣年華、命運不同
 很多女孩子愛美,希望有機會當女儐相,我在金門,當過兩次女儐相。一次是鄰居好友出嫁時; 另一次是年紀較大的外省籍小學老師與年輕的小姐結婚時。
 有的人很善良認命,鄰居好友就是一例,她是姓翁人家的養女,我的鄰居。結婚前,開過撞球店,看店,很會唱歌,人很聰明,也很多人追,但是她都不敢接受,17歲被安排嫁給住後面的鄰居,想要就近照顧養父母。但是先生好喝酒,也沒信守承諾幫忙養父母家種地。婚後2、3年後,生了很多孩子,第6個孩子才是男孩。晚年得淋巴腺癌,每年化療,不甘願沒有內孫而先去世。幸好,後來兒子娶媳婦,生了一個內孫,她才過世,總共拖了10幾年的病。
 相對於鄰居好友,我也聽說過兩位金門小姐逃婚的故事。頂堡村有一位養女,被養母安排跟同村的男士到台灣結婚,因為金門結婚的習俗是「三八制」:男方要送給女方8千元聘金;8兩金子;8打豬肉。到台灣結婚,只須公證,不必張羅這些,也不必花錢請客。沒想到了台灣,這位養女就逃婚,去跟認識的外省籍男友結婚了。還有一位小姐本來跟金門的未婚夫往來,又交了一位台灣籍男朋友,也利用跟未婚夫到台灣的機會,逃婚了。另外,也有未婚懷孕、未成眷屬的例子,就是一位住小金門的小姐跟一位大學畢業的服役軍人懷了身孕,這位小姐到台灣找這男友時,男友已出國留學,男友的父母也不承認,但還是賠了10幾萬給這位小姐,小姐生下小孩後,就把小孩送人扶養。
 所以我對感情的事,處理很慎重,不想傷人。我覺得男朋友可以多認識,但是要保守,不要輕率,千萬不要先嘗禁果,免得遺憾終身。不要隨便接受貴重的禮物,如手錶等,只接受小小的禮物。換言之,結婚前,可以交友,但不要太深; 結婚後,要忠於配偶,不可有外遇。
4.無緣訂親、遠嫁台灣
 我的爸爸希望女兒嫁給金門人,只有我的大姐18歲結婚,嫁的是金門人,現仍住在金門。大姐是到台灣躲炮戰時,認識大姐夫的。我跟兩個妹妹都嫁給台灣人或外省人。
我15歲的時候,因為鄰居的介紹,到金城鎮幫人家看冰果店,月薪150元台幣。年輕的男老闆與大哥是初中同學,個性很好,書法也寫得好,他看上我,開始追我。隔年,男老闆搬到我同村 (頂堡村) 的「金西戲院」旁開文具店,我也曾幫忙看店,月薪2、3百元台幣。老闆也做錦旗,他寫字,我幫忙剪字。這其間,曾請他的表妹傳話,他的姑姑作媒,爸爸則說,等我21或22歲再提親,因為大姐已出嫁,很多弟妹還小,家事需要我幫忙。我22歲的時候,男老闆拿我的八字去算命,才發覺我倆相差6歲。金門的習俗,認為男女相差3歲或6歲,是不宜結婚的,因此男方的母親極力反對。男方很孝順,聽從母親的話,就打消了這門親事。當時我們住在同一村莊,走出去就會碰到面,覺得很尷尬,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嫁給金門人,要嫁得遠遠的,要嫁到台灣。嘉明同時也在追我,臨退伍前,送我一個戒指,因為我心想離開金門,想可能會嫁給他,就接受了。於是寫信請在台灣的他開一張「學藝證明書」,讓我申請出境。坐船離開金門的時候,爸媽沒有送行,只有兩位女友送我到碼頭。我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皮衣,帶著1千元台幣及一只皮箱,離開了金門。後來嘉明笑說,我的出遠門好像一首台語歌詞:「一卡舊皮箱走天下」。下船抵達高雄後,在朋友家暫住,馬上寫信給嘉明,他一接到信,即刻南下高雄接我到中壢他家。當時我帶有另一位男友的電話住址,就沒有再跟那位連絡了。
 10月25日到中壢嘉明的家,隔天,就改往龍潭堂姐的家住。沒想到,嘉明的祖母一週後過世,按照台灣(也即閩南)的習俗,逝者的子孫若要結婚,必須在百日內完婚,否則要等到3年後。嘉明於是跟我求婚,我就答應了。我以未婚媳婦的身分參加嘉明祖母的出殯行列,穿紅衣紅鞋,坐三輪車(在金門,早期坐轎子),用紅布簾遮掩起來,不讓人看到臉,還要跟未婚夫一起拜祖先。當時心裡覺得很奇怪:「怎麼會碰到這樣子的事?」金門的爸媽也很不諒解我為何不能等1、2年才結婚?大哥與嘉明同年,當時與五舅都在台灣讀大學。大哥還罵嘉明那麼快娶了我,連豬狗都不如。11月初結婚,元旦請客時,就只有五舅和大哥代表家人參加。嘉明寄了1萬或2萬元給爸爸在金門請客,爸爸覺得嫁給台灣的阿兵哥不是很榮譽的事,就沒有請客。
5.一技之長、受聘出國
 嘉明是廣東梅縣人,家住中壢。他的父親是木工,不是地主,所以小時候生活也很苦,他的母親養豬又養鴨。嘉明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三個妹妹。他家的最高學歷是:一個哥哥唸到高工;一個妹妹唸到高商。嘉明初中沒畢業,就去「六合紡織廠」當學徒,跟日本的技術工人學習。嘉明頭腦不錯,靈活又肯幹,學得一技之長。「六合紡織廠」現在已不做紡織了,改為福特汽車的機械廠,也設有「六合高工」。
剛結婚時,房子很擠,沒有客房給客人住。大妹來中壢就讀高中夜間部的時候,也曾在「六合紡織廠」工作。我在私人開的縫紉班半年,學習做衣服的技術,然後在時裝店做了1年多的工,直到生了孩子才辭職。我生下老大時,二弟在基隆讀書半年,曾來找我。結婚第三年,我第一次帶著老大返金門探親,住了兩個月左右,那時身懷老二曉萍。生了曉萍沒多久,民國62年間,嘉明受聘到香港的紡織廠當技術人員,薪水是台灣薪水的4倍左右,當時在台灣的月薪約台幣2千,香港的月薪約9千。一年後,婆婆很開明,鼓勵我去香港跟先生住在一起,於是我帶2個孩子去香港與嘉明會合。到香港的第一個月,我到嘉明受聘的公司上夜班,嘉明上日班,白天把兩個孩子送到托兒所,我則在家補充睡眠。兩個小孩不喜歡媽媽上夜班,問:「為什麼別人的媽媽可以那麼早接他們回家?」我便辭掉夜班的工作,開始在家裡做塑膠花的加工。香港人稱「家庭代工」為「外發」,做了半個月,覺得酬勞太低,不做了。後來買了一台中古的縫紉機,在家做衣服加工,也可以照顧小孩子。在香港住了4年多,感覺香港人比較現實與冷漠,對鄰居不聞不問,記得有一次,老大德瑋困在公寓的電梯裡,在電梯裡大聲喊救命,都沒有人理會。香港人喜歡打麻將,請客的餐廳附設有大規模的麻將場,客人先打一圈麻將,再移到吃飯的飯桌,通常是宴席時間的2個小時後,才正式上菜請吃飯。我帶小孩子參加一次嘉明公司的餐會,等了2個小時左右,小孩子餓昏了,以後我再也不去宴會了。
那時候,我做「家庭代工」賺的錢可以供家用生活費,嘉明賺的錢都寄給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就用這些錢幫我們在中壢蓋了一棟5層樓的房子,另一位哥哥也蓋了一棟在我們前方。民國75年,婆婆中風,很快就過世,享年75歲。民國77年,公公因氣喘過世,享年77歲。公公去世後,嘉明的哥哥建議把房子賣掉,我們賣得1千多萬,就用4百多萬,買了目前中壢的透天厝,其餘的錢買了一棟店面屋。
 嘉明在香港工作期滿後,接著受聘到菲律賓工作,我們一起搬到菲律賓住了3年。最後1年的3月份,菲律賓的學校已放暑假,我就先帶2個孩子回台灣,插班就讀小學的2、4年級。半年後,嘉明才回台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