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年后湖海醮旁記
去年,民國一百年,好多事發生,而十二年才一次的大事莫過於后湖村中「作海醮」,整個活動動員人數不可數,大家的心情也都不同,一個人一輩子可以經歷多少次呢?十個手指頭就夠用了,每到兔年,總是有這麼一件神聖的事在等著我們去辦,高潮雖然可能集中在那幾天,但實際上前置作業卻是大費周章的,過程要求嚴謹,結果要求圓滿,動起來真是不易啊!
辛卯年十一月十七至十九日,也就是農曆十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不管身在何方都會想回家來參與盛會的日子,當小學同學問我有沒有「十二年」前作海醮的照片時,我的思緒漸漸回到那時候,那時候的我有自己的相機嗎?傳統的還是數位的?那時候我人還在小金門,記得那時候我在小金門的海園請了二桌,除此之外,就是一直在「拜」,拜「粿粽」、米、罐頭等等。但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當時留下的鏡頭,也許那時的我不像現在如此珍惜走過的路、經歷過的種種,沒有留下影像,沒有留下隻字片語,所以幫不上同學的忙,雖然她是要做有意義的事-為作海醮宣傳。
這回,我算是半記錄吧!每天都有參與,但因為工作之故無法全程,所幸我不是工作人員,沒有工作服,記錄全屬個人意願,照相或不照相、留或不留文字都無所謂,對自己交差就可以了;當然我私底下收集了一些文件,包括發給各家戶的開會通知、活動程序,以及那張「不同意見」的文字表達,這些都是過程的一部份,還有金門日報一天天的報導,因為這不只是后湖的大事,金寧鄉的大事,在重視「無形資產」的今天,十二年一次更是金門的大事,不是嗎?因著地利之便,我們有金酒公司、金門航空站、金門縣殯葬管理所的贊助,十二年前有嗎?不清楚。
在三天前,其實我已陸陸續續步行前往昭應廟、海邊,沿途旗幟、燈籠讓活動更添光彩,我們的主題「湖山福主 后湖昭應廟 海醮文化祭 辛卯年十月十四至廿八日」、「感恩 祈福 賜平安」,朱府王爺、六姓王爺、蘇府王爺、關聖帝君、中壇元帥、池府王爺、廣澤尊王齊守護。村中一些久未謀面的長者也一一前來共襄盛舉,有緣參與誰都不會輕言錯過的。一開始,在廟前有戲上演,這回請到的是高雄新美興歌劇團。見到村中男丁們穿著齊一的服裝,或黃,或黑,在幾個場合出現,可見村人的向心力。
廟前早已大禮請來「浯島城隍」、「開浯恩主」及觀音前來為這整個儀式坐鎮,各神輦也全數出動,「添緣處」一直保持著人氣,就連海邊入口處貼出公告「本境(后湖)舉辦十二年一次海醮慶典國曆100年11月12日農曆辛卯年10月17日至25日止為擴大祭典活動順利圓滿屆時嚴禁遊客及十方善眾擅自進入本區海域做各項休閒活動及漁撈作業,謝謝合作 感恩 金門縣后湖昭應廟海醮籌備委員會 謹啟 中華民國100年11月12日歲次辛卯10月17日」;而當我回過頭來看見數人對著雕堡拍照時,趕緊上前一探,原來大家在照蓋著關防的「金門縣政府公告」,那表示整個活動具有的合法性及其意義。我當然也留意一直守護海邊的「水府將軍」,去年還曾為了祂的春聯上網查了老半天,最後是去縣政府排隊等大書法家寫的「吉祥」對聯。
整個儀式有其意涵,不過大家都忙,我只好自己去找鏡頭,而有趣的是當我知道劇團的戲唱完會撒下「保平安」的硬幣及糖果時,我跟著坐到前排椅子上等,一會兒功夫,大家都往地上找,我也撿起了一些,真是有意思!連著三天,早上、下午都要到海邊拜,當然有時會有廣播,但是因為程序早已發到各家戶,所以祭品早要準備好,然後擺放到各個圓桌、方桌上,公家的、各家的,整個場面好熱鬧!親人會、朋友會、同學會,常常回來的、多年沒回來的,大家趁此機會敘舊,大姐的同學說「下一次作海醮,不知道會看到幾個同學拿拐杖?」是啊!十二年一次,這期間會有多少事發生,誰也無法預料。又有保平安的東西可以撿了,大家各憑本事的找,地下的、桌下的、桌上的、碗裡的,一個也不會放掉,有人動作慢,有人好心的分送,即使一塊錢也好。
拜拜用的金箔是早就準備齊全的,有人到金城店裡買,有的是車子集體送來,我們不是最早買的,一到店裡,說是「后湖作海醮」要用的,老闆都知道,留下住址與聯絡電話即可。為顧及環保,在燒好金箔後看到眾人蹲著在做什麼,原來是把橡皮筋一條條撿起來放在塑膠袋裡。活動第二天,滂沱大雨時而不斷,時而暫歇,各種雨具紛紛出現,而大家的祭品也移至不會淋到雨的內部,香煙裊裊,整個超渡法會增添哀淒氣氛。劇團已轉往海邊開演,面向大海,更顯開闊。而我覺得大家期待去接拜拜後的那些平安物也是活動的高潮,雖然挺危險的,我們被奇異果打到過,老公說被粽子打到後再落到別人手裡,真是白痛的,而蘋果、橘子更是滿天飛,當然有的撿到後才知道是受了傷的,為了怕被人群踩到,我極像是節節敗退的士兵,不敢再往前擠去。還有,有人緊跟著那位手提「鹽米」的長者,因為裡頭藏有硬幣,只是等我們發覺,早已空空如也。
祭拜儀式是冗長的,大部份不懂程序的我們只能在一旁聽號令,我竟發現村中不少長者是靠外傭照顧的,而大多數的她們其實是回教徒,入境隨俗,她們也要幫忙拜拜,但是不吃豬肉是共通的,而她們也漸漸的成了一個小團體,在村中大事時,也在垃圾車來時。公家拜拜完的煉粽、米、罐頭分送到各家戶去,哇!有大的發粿一個、有小的發粿六個,還有六串的粽子。「感恩祈福平安宴」不知宴上所請何人?聽說我們也可以去,只是,等我們知道已錯過了那場面。
儀式進行中,有師公、有樂隊、有著長袍長褂的長老、有披麻戴孝的代表,一箱箱、一袋袋的金箔由男丁們抬著拿去焚燒。第三天排了對陣亡將士暨幽魂的「公祭」,當然有長官及貴賓來到。我形容在廟旁擺放整齊的圓桌方椅等是「王爺們在開會」,因為昭應廟奠安時也見過相似場面,當然會有主持會議的神明。第四天天未亮,大家已往海邊集合,祭品擺放好後,往沙灘的那一方望去,不知是燒些什麼,但聽說是「送船夫」,由於相機普通,所以捕捉到的畫面模糊不清,罷了,留點記錄,也就足夠了。
后湖海醮,若要相約,只能說「十二年後再見」囉!十二年後,景、物還會依舊嗎?人、事恐已全非了吧!感恩、祈福、賜平安,願來年更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