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散文詩金門組曲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013
字型大小:

·短短海程,長長時空
從前我們只能站在廈門的某處海邊,從望遠鏡遠遠觀望故鄉;而今乘上輪船,半個多小時就可以踏上故鄉的碼頭,撫摸故鄉每一寸土地。三十分鐘水程就可到達的小島,我們曾經從台北繞飛了一個大半圈才來到,我們也為此尋尋覓覓了半個多世紀,才踏上這新開闢的水路啊。
嘩嘩的水花向後快速掠過,八九十年前,我們的父輩,闖蕩南洋,浪花是否也是如是奔放;天空,該不會是像今天那麼晴朗。但八九十年前,月空的明月,兩岸該還是一樣的吧?
從三兩故鄉子弟到整隊列的家族遊,從回鄉看看到老家百回不厭,匯成浩浩蕩盪的回鄉大軍,故鄉,像極了磁性越來越強大的磁鐵,我們便是那一抹一抹的鐵屑。
·消失的祖屋
童年起就從父親口中的細細描繪中,看到了祖屋甲政第的漂亮模樣,無論如何,在告別世界之前都要跨越萬里雲空,將你瞻仰一次,那怕向你投去的,僅是匆匆忙忙的一瞥,也算此生已了無遺憾。
終於站在寫有「甲政第」三字的門匾下,心潮澎湃,思索良久;爬上凳椅,細細觀察橫樑上的乾坤,竟然還刻有「宣統貳年」的字樣;慢慢觀看牆上每一塊磚、每一扇窗,細細撫摸每一幅浮雕,嗅聞每一方空氣,遙想當年這兒繁盛的情景,而今屋內冷清,屋瓦破敗,黃氏子孫開枝散葉,竟都在海外。
再來的時候,祖屋,像是被一陣怪風吹失,矗立在眼前的已是幾層樓高的現代樓宇,美麗古老的祖屋影子已消失殆盡。沒有人再問,這兒,年代究有多久?問的是,這兒,一尺土地是多少錢?再來的時候,我們抓住一塊殘缺的牆石,將它緊緊貼在我們的臉頰上,用我們的體溫暖熱他的冰冷孤寂。
沒有了祖屋的土地,是否仍是我們後人的故鄉?
沒有祖屋蔭庇的子孫,是否還有臉面經常回鄉?
·走進坑道
每一次故鄉遊,都有參觀坑道的安排;每一次走進坑道,都叫人黯然神傷,回顧歷史;每一次走進坑道,就像是走進深深的歷史隧道。上世紀的恩怨,那麼長那麼深。每一條坑道,都像是烙刻在我們心上的一條深深的大傷痕。遙想在艱難的四十年代歲月裡,我們在南洋的深山老林躲進阿答屋下,空中是炸彈的轟炸和炮火的橫飛,生命分分鐘都會失去;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城市,我們走進地下,趕時間趕地鐵,路面是繁忙的景象,路虎張開了血盆大口,伺機吞噬每一條生命。
金門島地下啊,坑道交錯縱橫,維繫了一條條寶貴的生命,見證了可惡的戰爭,為歷史留下了人與人殘殺而造就的避難所。
走進坑道,就像走入中國人的一頁歷史,兩邊的石牆都密密嵌滿了一個個骷髏頭,空洞的深凹的眼眶,張望著我們,每一雙都寫滿了血和恨兩字。
心,禁不住悸動和難受起來。滿心的希望,地球上從此不再有任何坑道,那也是對地球肉體的傷害吧。
·慢節奏的民宿
古厝,靜靜地座落在湖邊,不發一絲聲響;古厝,在秋風中,飄拂著門框的紅色對聯,彷彿一雙歡迎遊子回鄉的手,正在向飄泊在外的我們揮揚。
那一次我們在夜裡歇息於民宿,村莊靜靜、樹林靜靜,只有夜幕上的星星眨著眼對我們微笑,嵌在古老地磚裡的小燈,照耀著主人家幫我們提行李的熱情的手。牢記著女主人說的;「這屋子裡的點心,您們都可以去拿來吃。」猶如溫暖的春風,家的感覺剎時湧上心頭。
喜歡在一天疲倦的旅遊之後,與同行者坐在天井乘涼、談天說地;喜歡在清涼的早晨慢慢品嚐民宿提供的早點,喜歡深夜無事坐著,望高高夜天上的星星,每一顆都彷彿向我們微笑眨眼;城市的酒店,抬頭看到的是堂皇華麗的燈;這兒的民宿看到的是高高的月亮和星星;大都會的賓館,狹窄緊閉如密不透風的關頭,這兒的民宿,夜裡敞開著大門,草叢裡的蟲鳴聲伴著我們夜裡甜蜜的夢,一夢到天明。
·幽靜的林務所
 濃霧鎖林木,午後的林務所一片靜寧,悄悄地沒一絲人聲。整齊圓滑的石子裝飾著招牌的周圍,每一顆都晶瑩碧透,好似雨水清洗過。廁所前的靠背長椅,精緻雅美,一切都好似放大了的積木玩具,愛得忍不住地攝入數碼機的鏡頭。
纖塵未染的地面,彷彿未經人間煙火的污染,乾淨得好想將來就在此終老。聞一聞過濾過的空氣,生命力必然也比城裡更綿長。
緊靠密排的單車供人借用,完全不要一分錢租金;騎上單車,就如騎上了回憶之馬,滑向歲月的童年,天真無邪的風景一幅幅地在眼前掠過、倒去。這兒沒有汽車的噪音,飛滑的單車猶如在溜冰場上神速滑行,只有微風在耳旁輕輕拂過,呼呼的聲音似乎是:「你們要經常回鄉看看。」
那怕多少年後,我們一定還會重來,好想在這裡建一間小小的度假屋。
·好美的民俗村
忘不了那十八棟古厝,村前的大石門框,圍起了金門建築物的經典,多次遊覽,竟都不知厭倦;忘不了青青的草地、整齊排列著的老樹,色彩總是配搭得雅緻柔和得宜;忘不了古厝與古厝之間,彩色的遮陽傘下,善良質樸的老鄉,製作了一碟碟美味的蚵仔煎、一碗碗香噴噴的蚵仔麵線………自然純樸,卻好像天意安排,總是構成鮮明的永恆圖畫,成為攝影和寫生的好素材。
一步步深入古厝村落,一陣陣驚異。左看是直線,右看是橫線,整齊得分毫不差;仰看、俯視,前觀、後望,都構成了不可多得的建築美,每一方磚瓦,都參透了工匠的智慧,每一個屋頂的翹角,都含有深意,每一幅浮雕,都仍散發著當年建造者的汗水氣息。
什麼是「深、縱」,什麼是「橫、直」,輕輕地在十八棟古厝隨便一站,便可領悟無數。紅磚、綠瓦、藍天、青草、彩傘、黃門………歲月慷慨地恩賜了巨大的立體圖畫,造就了那麼精彩的天使之村。
·小徑特約茶室
以為茶室裡可以喝茶,不意茶室引我們走進一頁神秘的歲月。
四四方方的院落,草地綠,椅兒白,陽光斜斜地照射。當年排隊用鈔票兒買快樂的情景不再,鶯聲燕語也早就銷聲匿跡在歷史的角落,徒留一個個展示房間;牆上的文字以抒情的和憐憫的語調敘述不太久遠的故事,「小女子獻身家國敞篷門·大丈夫拚命沙場磨長槍」的雙關語對聯教人低迴回味,久久不忍離去,彷彿,透過殘破的門布簾隙縫處,還看到肉體的顫動。
戰爭,衍生特殊的生意;戰爭,讓柔軟溫暖的身體慰勞著粗壯而分分鐘將被子彈洞穿的身體,多麼地神奇;一張床,那麼窄,卻將它的經濟價值和快樂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慢慢觀看,輕輕攝影,一張張簡陋的床赫然出現眼前,還有小小梳妝台、臉盆,以及早就消失在銷售市場的舊式熱水瓶………想像著曾經在此營生、服務十萬大軍的小女子,如今可有平安的晚年?
欽佩設計者,敢於揭示,勇於承擔,留下了差點被人們遺忘的一頁。
·快樂的貢糖
 沒有勢利的嘴臉,沒有斤斤計較的盤算;多少次進門,店員展開了一張張笑臉、用親切的鄉音招呼我們,連躺在盤碟裡的貢糖們也歡悅起舞,帶著甜蜜的誘惑歡迎我們的來到和嘗試。貢糖們以不同的衣裝,不同的美味,讓我們一口口試,一口口吃,快樂的貢糖啊,也讓我們滿肚子的高興。
縱然不想購買,無拘無束的「試吃」壯舉,像是打下了刺激的一針,刺激遊子們強烈的購買欲。一聲聲熱情的交談,一句句貼心的回答,然後是一包包的裝箱,一箱箱的堆疊,次日就送到了碼頭。不需要整日纏身,不需要讓身體負重。
快樂的貢糖啊,與我們相擁抱,跳一支快樂購買貢糖之舞。
·鄧麗君紀念館
望著她那甜蜜的笑容,彷彿就聽到她那嬌柔甜蜜的歌音。很少見到她在舞台上聲嘶力竭,也很少看到她的歇斯底里。早期的她多麼淳樸可愛,像是鄰家的小妹;華人世界的歌迷與她的變化一起成長;在地球有華人的地方,都迴旋著她那獨一無二的輕盈歌聲。
曾經是多少中老年人的精神情人,嬌嗲溫柔的歌詞演繹也不知撫慰了多少暴戾狂躁的心;清邁的最後告別,歌迷都含淚獻花,宣告了一個音樂時代的終結。
多少遺物的陳列,多少照片的懸掛,室內,她的悅耳歌曲,彷彿劃破遙遠的時空傳來,滿屋,都是她微笑著的黑白彩色照,好似她還在陪伴著我們。
總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留幾張她的唱碟,看看她,聽聽她,所有的煩惱和壓力,都會隨風而逝。今日,也就多拍幾張合照吧,曾經,我們來看過她。
·文學還鄉
跨山越海,終於在長達六十年飄泊無定的生涯中回到故鄉,只為一本書;尋尋覓覓多少年之後,懷著忐忑不安、完全生疏的心情,從七百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香港回到了僅是七萬人口的金門故鄉,只為了故鄉對我的愛。
我對故鄉是那麼情怯,故鄉卻是從沒忘記過我;我對故鄉完全是一張白紙,故鄉的專家卻是能將我的一舉一動生動地記錄和描述,早就用白紙黑字的文字見證一個海外金門遊子--小小的我的存在。
文字維繫了我和故鄉的感情,文字的恆久鑄就了我們和故鄉的血肉聯繫。《失落的珍珠》終於讓我們拾起一長串失落故鄉的珍珠,故鄉老家回不厭,終於一瀉不可收拾,故鄉,面容也在腦海裡漸漸清晰起來。
文學啊,引領我還鄉;文學啊,也囑咐我用它來回饋和描述故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